达利绘画与现代物理学理论的结合
2014-04-29徐梦函
徐梦函
【摘 要】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对现代物理学理论极具兴趣,并将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弦理论中关于时间空间的概念作为灵感来源,以四维的欣顿超立方体为基础元素绘制了巨作《基督的超立方体》。本文围绕此作分析达利如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对四维空间理论的理解,以及他对艺术与物理科学结合的探索。
【關键词】萨尔瓦多·达利;现代物理学;欣顿立方体;四维空间;
当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科学理论与浪漫感性的艺术发生碰撞时总会擦出新意迸发的智慧之光。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常因其别具一格的作品与性格被人们冠以古怪和偏执的标签,他满溢奇幻和怪诞风格的画作背后是他对现代物理学理论的痴迷和不断与艺术结合的探索。
达利于1904年生于加泰罗尼亚小城菲格雷斯,年幼时便因对绘画的高度敏感而展现出超群的艺术悟性。在对古典主义、印象派等绘画风格的尝试之后达利逐渐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创作思路,他从自己的潜意识思维景象中摄取图像,并通过一种 “偏执狂临界状态”的过程来引发自我幻觉的状态。二十余岁时达利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并迅速成熟,仿佛他可以下载来自异世界的信息一般,并因此期间的大量创作成为享誉全世界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与此同时的20世纪初,一场由现代物理学取代经典物理学的革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探讨。量子力学理论与广义相对论作为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前者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粒子运动规律,为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探究万有引力的本质,从宏观角度论述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关系,并提出了四维空间、时空弯曲等概念。然而量子力学所述的微观中时空剧烈的量子涨落与广义相对论主张的平滑时空相矛盾,所以二者具有明显冲突。随后弦理论出现了,其基本概念认为构成自然界的基本单元是极其细小的弦,由于弦的振动频率不同,于是产生出各异的基本粒子。20世纪末期,M理论作为弦理论的新版本被希冀为物理的终极理论来解释所有物质与能源的本质与交互关系。但这项理论难以被测试验证,且需将我们所处的宇宙进行维度增加的调整,即宇宙需存在第四维度(因现在时间被纳为第四维度,此处亦可称为第五维度)或更多。虽然这个悬浮于第四维中的宇宙空间可能与我们相当接近,但却完全无法被触碰到。由于爱因斯坦理论中描述了宇宙具有多元性的概念,量子理论中也涉及了贯通多元宇宙的可能性方法,所以在M理论的引领下,有关平行宇宙和时间旅行的问题最终有望被解决,四维空间的奥秘似乎与我们越来越近。
头脑敏锐的达利深深为这整个世纪以来物理界轰轰烈烈的理论革新进程所影响,他重新对绘画的技法、主题、深层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探讨进行反思和实验。专研达利的作家罗杰·米歇尔·埃拉斯米在观察达利奇特的幻觉世界时注意到,达利的疯狂可能因为来自异世界的信息超负荷以致他无法很好掌控它。尽管这个说法看似有些离谱,但达利对宇宙中心探究的痴迷声名远扬。
1931年达利受爱因斯坦时间相对论的启发,在《记忆的永恒》一作中通过描绘凹凸不平的柔软钟表、融化的时针来表达时间的疲惫,同时又暗含了相对论中关于时间空间的科学理论。1938年达利同弗洛伊德围绕神秘学和思维之谜进行了深入交谈,随后又同勒内·托姆这位熟识爱因斯坦物理定律的数学家会见,围绕量子力学及其改变人类对宇宙认知的主题交换了意见。自1939年达利脱离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组织后,他对DNA、超立方体和原子科学的迷恋代替了超现实主义,并深觉“从那时起,原子理论是他冥思时最爱的食粮”。
二战期间广岛原子弹爆破引发的轰动激起了达利浓烈的创作欲望。在1951年《神秘主义宣言》一文中,他介绍了一种结合天主教、自然科学、数学和加泰罗尼亚文化的“核神秘主义”理论,力图重构古典绘画流派的价值和技艺。同年他游梭于美国各地,为发扬核神秘主义并解释现代艺术中“重返精神上的古典主义运动”做演讲,并于纽约返乡的途中宣布他要画一幅轰动性的作品,其中将包含一个爆炸的基督、原子能和超立方体。这可能是第一幅由方体元素构成并将学术理论公式和传统技艺相结合的绘画。1954年,这幅名为《基督的超立方体》(亦译作《耶稣受难》)的巨作诞生了。
画面中基督被无形的钉子钉于半空中,未佩戴荆棘冠的头部转向一侧,身体精壮毫无被折磨的迹象。基督悬离于离地面之上,象征他屹立于人间欲望和挣扎之上而不屈,展现了上帝的超自然之美。他身后的十字架是以由八块立方体组成的超立方体的形式表现现,其中最近的一块方体被描绘得若隐若现,仅由四个钉子般的顶点表现。达利的妻子加拉被绘成抹大拉的玛利亚,她站在方体的人类层面上虔诚的仰望着基督,目睹其精神胜利超越肉体的伤害。画面中服饰的质感刻画引人注目,包裹着基督的光线具有卡拉瓦乔风格般戏剧性色彩。
《基督的超立方体》这幅巨作选取了圣经中基督受难的传统场景,但却以完全不同的综合理念绘制。达利每次描绘受难像中的十字架都有不同寻常的改变,在这幅画中他采用欣顿立方体而非木材去表现十字架。欣顿立方体即超立方体是由英国数学家查尔斯·欣顿所创,它令第四维更加形象化和通俗化,并使处于三维空间的人可以窥见四维的一丝踪影。由于上帝存在的空间维度对于人类而言难于理解,超立方体存在的四维宇宙空间是人类思维难以理清的。但处于低维度的人对此并非束手无策,他们可以通过将高维度物体拆解成低维的形态来尝试了解它。
例如整个世界只有平面的二维人虽无法直接理解三维立方体,却可以把它拆分为以十字形排列的6个正方形面来构建概念。同样,三维空间的人虽无法观看到处于四维空间的超立方体,却可以将它拆解为一组排成十字状的超正方体网络。尽管低维人不能将这些分解开的元素组装,高维人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拼装或拆分。[1]高维度理论在十字架描绘中的运用被达利认为是超凡上帝的几何学象征,基督与欣顿立方体的结合也反映出他并不赞同科学与宗教无法共存这一观念。
对四维空间和灵魂升华等意识形态的探索取代了对传统题材进行简单复述,达利尝试以崭新的科学理论与形而上学的思考解答现代人的认知困惑。尽管他在发展其“核神秘主义”后试图远离超现实主义运动,但他仍在此画中融合了其早期超现实主义时期颇具特色的梦境元素,如悬浮的人物、辽阔荒芜的原野及巨大的象棋棋盘。可以说,这幅画实质上是基督像和现代形式的结合,或者是信仰与科学的联姻。达利所建立的这种联接被世人称为“核神秘主义”,他从此成为了现代炼金术师。
1958年,达利在《反物质宣言》中写道:“在超现实主义时期,我想创造出我父亲弗洛伊德的内在世界和奇妙世界的图像释意。而如今,内部世界及其物理学已超越了部分心理学,我的父亲现已为海森堡(量子力学主要创始人)。”[2]从心理学到物理学,可见达利的创作思维紧随理论热点的更新而与时俱进。在对量子力学与思维的联系、及其怎样紧接心理学而来的看法上,达利作为一名艺术家遥遥领先了当时甚至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他不仅大量吸收先进科学理论,并通过二维的视觉形象在三维的画布上淋漓尽致的展现他对四维世界的理解。
或者被赞誉为奇才,或者被批评为偏执的疯子,达利这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一脚踩在现实世界,另一脚迈在四维空间。同他本人的不羁与超群一般,他上蜡的八字胡并未遵循地球的引力而向天空高耸,向世人宣告着达利跨越了空间维度的艺术思维与高度。透过达利的笔触,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四维空间的融入不仅展示了艺术与物理科学结合的新颖,亦体会到生命与灵魂至高至远延续的希望。(作者单位:青岛大学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