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心理医生
2014-04-29
暧昧短信惹的祸
Q我在老公的手机里发现了他跟一个女同事互发的暧昧短信,他们这种交往至少半年了。他说只是发短信,没发生过别的,可我无法再信任他了,我提出离婚,他不同意,我该怎么办?
婚外感情与婚姻相伴而生,是一个永远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不清楚你为何想到去看老公的短信,是你们素来就“不分你我”,还是你多少察觉到了什么想看到短信“取证”?嗳味短信充其量只是一个刺激源,不至于就此破坏了夫妻之间的信任感,况且信任感本身就不是全或无的关系,或者说你们之间的信任在此之前就已经悄然发生了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是我们如何解释这件事,至少要还原事件本身(一个短信带来的震动),而不是因此使关系的裂痕无限度放大,更加严重地伤害亲密关系。其三,你和老公以往的感情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关系甚好,就不必过分在意此事,不过是因此有了一个与老公认真地讨论亲密关系的机会;如关系较好,在有所察觉和警惕之余,想一想有无可能加固或修复夫妻关系,就算是亡羊补牢吧。如果关系不太好,老公有这样的短信就不足为奇了,那你们就需要认真审视这段关系。建立亲密关系不易,合与分依从自己的内心,慎重考虑是必须的,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不能依靠离婚来做了结。另外,婚姻中的一方轻描淡写被抓住的“证据”,尽量“化大为小,化小为了”,一方面是为自己留面子、找退路,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掩饰来挽救夫妻关系,不承认本身就有不想失去的成分。如果你还没有考虑好关系的未来走向,切记不要“穷追猛打”。
重病的我
该提出复婚吗?
Q我离婚一年了,但是和前夫还是好朋友。最近我查出得了乳腺癌,前夫到处托人忙前忙后,还经常来陪护我、逗我开心。身边的亲朋都希望我们复合,我也很后悔当初的任性。但是在我身体如此的情况下,是否不太适合提出这个要求?而且他刚刚有了一个感情不错的女友,我提复合的话算不算“第三者”?
女人在感情上容易纠结,况且你的情况又比较特殊。前夫的表现说明他是一个重感情、明事理的人,也说明离婚之后你们的关系处得还可以。但是说到复合和婚姻,事情就不一定这么简单了。这不简单不完全是指你的身体状态,也不是你适不适合提出这个要求,甚至不必考虑那个感情不错的女友(女友是你前夫考虑的因素),而是前夫来照顾你的动机。他会不会是因为你得了重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你一些实际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这样做是因为你们有前缘,做点什么对他自己是一种交代,为此获得一份心安。如果是这样,他已经做到了,所以面对你时是轻松的,你也享受到了他的关怀、安慰和心理支持。亲友们的好意,让你也有了一些想法。如果贸然表述或者依照你内心的期待想下去,一是你内心不轻松,会不会也和前夫照顾你的初衷“南辕北辙”。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托付一位适合的中间人,试探一下前夫照顾你的意图,照顾你是停留在朋友层面,还是与你的想法比较贴近,了解到真实的东西远比独自猜测要靠谱。你说后悔自己离婚时的任性,我相信你那时肯定有自己坚持的理由,而现在患病被照顾,重新感受到温情,又会产生新的想法,此一时,彼一时,但都是真实的,人就是这样有多面性,很多东西可能无法重新整合,若能理解,也就足够了!
女儿缺乏爱心吗?
Q我女儿1岁多,她一直对小动物很感兴趣,但是我发现她似乎有些缺乏爱心,比如每次看到小蚂蚁,就追着踩,非要踩死才罢休。带她去看小鱼,她非要用手去抓,把小鱼捏烂了她还哈哈笑。她还经常追着小区里的小宠物狗,边追边喊“打!打!”我总是给她讲要爱护小动物,不要去伤害,但她还是不改。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幼儿常有的表现。一方面,儿童自身弱小,因此很渴望活动有力量感。另一方面,一岁多的孩子,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探索,在我们看来是伤害动物,在他们看来,只是单纯地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事物造成了影响,他们沉醉于这种掌控成功而来的满足感。这就如同他们喜欢把东西扔下,看到东西掉在地上而开心一样(如果家长为此有激烈的情绪反应,他们或许更加开心,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居然能够控制那么巨大的大人了!)
所以,家长对此不要解读过度,简单地把孩子带开就可以。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可以逐渐告诉他,它们也是小生命啊,然后带领孩子一起观察这些小动物,给孩子多讲解它们的习性,帮助孩子深入去认识。
孩子对力量感的渴望,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满足,比如,给孩子讲一些主人公很有力量感的故事,比如《长袜子皮皮》;或者鼓励孩子做一些冒险尝试,感受自己经过努力、征服困难的体验;或者参与一些体育运动等等。
儿子
对乐高太痴迷
Q我家5岁的小男生,不喜欢运动,不喜欢热闹,只喜欢独自在家玩乐高,可以连续玩大半天不动窝,让他做点别的事,他就说以后去乐高公司上班,不用学别的。这样狂热正常吗?
我们对孩子的教养,常常是两方面同时进行:既有接纳,又有推动。接纳,是顺应孩子的性格特点、生长阶段的特定表现,这种接纳本身,就可以给孩子力量。推动,是随时在孩子现有能力边缘帮他拓展,随时稍微挑战一下他的能力底线,这是帮孩子成长。
比如你的儿子,他的天性可能就是如此。每个孩子的现状,都是他的先天基因和后天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首先要接纳。我们要接受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们家长希望的那样,不是每个男孩都是社会文化所推崇的那样典型的“男孩”。有的孩子就是喜欢静多于动,喜欢脑力多于体力。我们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长项,长成他可能的最好的自己。与此同时,我们也给孩子提供更多机会,鼓励他拓展自己的舒适区。幼儿随时都在成长,他们适应能力很强,他们就是在逐渐适应各种“不适”中成长的。家长会说,我让他出去运动,但是他不动啊。这说明,家长还要多动脑筋,多尝试各种方法。您提供的这种活动他没兴趣,那就应该顺着他的兴趣,提供另一种更有诱惑力的事情。比如,喜欢乐高,可以鼓励他跟社会上其他喜欢乐高的孩子一起玩、去参加乐高机器人大赛等等,这样就是利用乐高走出家门,发展了交往。家长要学会利用孩子的优势长项,去帮他发展弱项。
性爱姿势影响健康?
Q我只有刺激阴蒂才能有高潮,所以性爱时喜欢面对面。但女上位觉得太累,所以经常让男友上位,紧贴我耻骨转圈,但这样,他大部分体重都压在我的骨盆附近,有时性交时间长了就感觉骨盆一带很痛,事后用手压小腹还会疼痛。请问长期这样会不会对脏器有损害?
耻骨附近脂肪不多,双方紧密接触动作太大太久,自然容易造成疼痛和挫伤等问题,但是不一定或应该不至于影响到脏器。男方最好用双肘支撑体重,而不是把整个体重都压到女方身体上,尤其是体格壮实肥胖者,当然自己支撑也会很累,不过男子汉嘛,总得多担待些。如果你经常觉得女上位太累,也说明你需要锻炼身体以适应性活动的基本需要。
经常有人问到为什么在不同的性交体位时,会有不同的感觉?或者为什么后位性交时容易疼痛或有酸胀的感觉(尤其是对方的器官比较大的情况下),那么我们
从这张解剖图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体位变化会带来不同的感觉了。
图中A是男上位,B是女上位,C是后位。在A或B的情况下,阴茎前方都是腹腔的后侧,有相当的空间,于是性交时不会因为阴茎太大而有或多或少的不适感觉;而后位时龟头会顶到骨盆的后壁,那么出现各种不适的感觉也就可以理解了。
肛交也能高潮吗?
Q肛交是不是不健康的性交方式?有时候看一些片子里好像很爽的样子,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又担心会弄出血。而且肛交并不刺激阴蒂,所以所谓的高潮是否更多的还是心理刺激?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然有些人有需求,想尝试,就应该有科学、准确、详细的指导。首先不要把肛交和艾滋病画等号,健康伴侣之间的肛交不会自己制造出艾滋病,如果伴侣双方都是健康的,没有感染任何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或携带任何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HIV病毒),那就不必担心所谓感染问题。但是肛交确实有造成损伤的可能,因此也容易带来感染,所以充分的保护很重要,尤其是与不太了解对方性史的人肛交,一定要戴厚实的肛交专用避孕套。人们之所以不接受肛交最主要原因就是所谓“脏”的问题。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发生肛交的地方是直肠,它并非贮藏大便的地方,肛交或肛交性工具是不可能达到贮藏粪便的乙状结肠的,所以没有什么污染问题。但如果你最近胃肠不适,甚至患有痢疾,只能免谈肛交一事了。而事先排便和用香皂或沐浴清洁剂充分清洗淋浴,则是必要的准备措施。
而你顾虑的出血问题很少见,不必太担心,即使有损伤也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只要有充分的润滑剂,动作温柔、小心翼翼、让对方在有性兴奋和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就不会造成创伤出血。而关于性高潮,也不一定非要刺激阴蒂才能达到,再说肛交也不一定就刺激不到阴蒂。
当领导只能铁面无私吗?
Q作为部门经理,我的好几个下属都是当年和我同时入职的同事,关系很好。我被提拔后很关照他们,有时他们出了错,我都主动替他们说情或承担责任,但是我的上司和有的同事对此很不满,我该怎么做?
你的上司没有错,在职场里,利益和原则比感情重要。同事之间彼此协作,同时彼此竞争。你关照了A和B,那么对C来讲就是不公平的,你的表现就是失职的。只有明确了界限,才能责权利分明,让大家都公平地取得个人利益,创造共同利益。你的感情用事,会让你付出代价,到时恐怕自身都难保了。
如何让新同事喜欢我?
Q我是个很闷的人,和别人在一起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很怵头人际交往。换了新单位,如何让新同事不误解为我不爱搭理人装清高,并且愿意跟我相处呢?
并不是在职场上吃得开的人,都是性格外向能说会道的。但是有一点你必须要清楚,那就是别人为什么愿意跟你相处?我总结了几点,希望能让你有所领悟。1.你有用,你能带给人家实用价值。 2.你有料,跟你相处能打开眼界,放大格局。3.你有量,你能倾听别人想法并发表有价值的见解。 4.你有容,能充分认可别人的价值、欣赏别人的特色。 5.你有趣,能带给人愉快心情。你拥有几点呢?
清苦的工作要坚持吗?
Q我的工作专业性较强,但领域有点窄也不热门,收入一般。而我的一些朋友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不错的收入和丰富精致的生活。虽然我很爱自己的工作,前景还可以,但还要埋头钻研和奋斗N年,这样值得吗?
和你相反,我更佩服能够耐得住寂寞专注做事的人。其实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专心的人往往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的精彩人生。在不得意的时候,要学会养精蓄锐,丰富成长自己。要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否则就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如果你是年轻人,我更想告诉你——工作比钱更重要。当你专注于一项工作,不断精益求精,总有一天会发现钱来得比你想象得要容易。既然你热爱你的工作,那么我鼓励你,坚持方向不动摇,尽可能让自己成为领域里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