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故事
2014-04-29王彩博
摘 要:迭戈·里维拉是20世纪最富盛名的壁画家之一。与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柯、大卫·阿尔法罗·西盖洛思并称墨西哥“壁画三杰”。他将墨西哥的民族传统艺术与欧洲传统造型方式相结合,用自己的艺术强有力地表达了他的理念与欲望,他成功地在他的壁画作品中发挥极大的才华,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代表了整个墨西哥。
关键词:图像学 里维拉 壁画 研究
一、图像学的简要阐述
“图像学”一词是由希腊语“图像”演化成的“图像标志”发展而来,最早是由19世纪法国学者E·马莱提出,而在这一领域最有影响的研究者是欧文·潘诺夫斯基。其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意义及其他文化发展联系,发现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各个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所表现或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
潘诺夫斯基的理论认为,绘画作品有三个层次的意义。在第一个层次中,他认为:“所见即所得,这些都发生在‘前图像学层面。”也就是说,画面中所见的就是你心中所想的。这个层面并不需要你有任何绘画专业方面的知识,看到的就是想到的。第二个层次上的解释称为图像志分析,其对象是约定俗成的题材,这些题材组成了图像、故事和寓意的世界。解释者的必备知识是文献,这种知识使他熟悉特定的主题和概念,解释者的观察须受到以下因素控制,即对不同历史条件下运用对象和事件来表现特定主题和概念的方法把握。第三个层次上的解释就是更深层次上的图像志分析,或者称之为图像学分析,它的对象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或内容,这个层次上注重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特定主题和概念对人类心灵基本倾向的表现。
二、迭戈·里维拉壁画艺术特色的形成
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 1886-1957)是20世纪墨西哥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墨西哥壁画三杰的核心人物。里维拉在自己的壁画作品中凝聚了墨西哥人文特色和社会风情,将过去、现在、未来浓缩成墨西哥人的观点。他描述墨西哥历史、民间艺术、考古学发现及其他学科领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将之融会贯通,他最主要的成就也在于此。
里维拉的壁画创作开始于1921年回国之后,之前他在学院和欧洲学习艺术长达15年之久。但在他的壁画作品当中看到的是强烈的墨西哥民族情结,而不是盲目地跟随欧洲文化风尚的发展。他的绘画特点主要以宏大的叙事场面、众多的人物为主,故事情节以墨西哥悠久的民族历史、日常生活和广泛的社会话题为叙事对象。在绘画语言上受到意大利壁画的影响,对于明确的线条的把握使画面具有很强的力度和存在感。
三、不同时期的壁画作品
里维拉早期的壁画作品是1921年国立预备大学波里瓦剧院壁画,这幅壁画标题为《创造》。这一时期属于墨西哥壁画运动推广初期,里维拉刚留学回国没多久,墨西哥壁画运动最主要的总指挥瓦斯康塞罗最初对里维拉的印象是,“他头脑充满了毕加索”。然而在这件作品中却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立体派风格,这时期的里维拉开始尝试着在创作中融合墨西哥传统艺术。
《创造》的主题结合了宇宙、生命与人类,内容包含了创造人类的科学、艺术与哲学。这幅壁画的整个构图围绕着一个象征原初能源的蓝色和金色为主调的半圆展开,3只张开来的手代表“父母亲”,半圆里边左边的六角星代表女性原则,右边的五角星代表男性原则,画面中共有20个人体,其中有两个天使,别的是代表“知识”、“寓言”、“舞蹈”、“仁慈”、“信心”、“希望”等女神,右下方背朝观众坐着的裸男旁边还有一条小毒蛇。在壁画中央凹进去的壁龛中画着原始森林和墨西哥土著居民形象。从这个壁画作品中已经看不到里维拉之前在欧洲学习的现代派的影子,他用质朴的笔触,温和的色调,墨西哥原著居民的形象来表现画面中的人物。里维拉通过这幅壁画作品表达了他对艺术史的观点,他探讨科学与人文艺术的根源,正如一部浓缩的人类历史,虽然里维拉本人对此画不是很满意,但是可以看出里维拉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的转变。
回国之后的里维拉正赶上墨西哥革命,他的政治信念开始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并在后来正式加入共产党,他以后的壁画作品也受到了他的信仰的影响。在教育部新建大楼的壁画中,他表现出了墨西哥的风土人情,犹如一幅幅民俗故事。大楼的壁画画在楼层走廊的墙壁上,大楼的壁画由于完成的时间不同,风格也有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里维拉去苏联前后在壁画色彩上的变化。在去苏联之前,里维拉的色彩通常以土黄色为主色调,视野宏伟,富有人情味;从苏联回来之后,里维拉的色彩变得凄冷,没有同情心或怜悯,这一改变有的说是受到左派画家乔治·格罗兹的“新客观性”风格的影响,另一种说法是斯大林主义消除了他人性的一面,使他的信念里不再有同情和怜悯。然而在整个壁画作品中关于工人和农民大团结的主题也是很常见的,这些都表明里维拉的信仰依然倾向于共产主义,对于色调的变化,里维拉没有解释,也可能是因为他感觉冷色调更适合周围的环境色。另外里维拉曾仔细研究过阳光的性质与密度,建筑物的拱形与柱子如何影响光线并形成空间,他的颜色也通过研究与建筑物融为了一体。开始考虑到壁画创作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他壁画艺术成熟的标志。里维拉在制作壁画期间使用了古哥伦比亚壁画家所使用过的凝结剂——仙人掌的汁液,这也充分体现出了里维拉的民族情感。
之后里维拉创作了很多壁画,比如《释放土地》(图三)、《墨西哥历史》、《底特律工业》、《人,宇宙的操纵者》等等,里维拉的壁画创作能力越发成熟。里维拉晚年的生活上虽然有些悲伤落寞,但是这时期他的作品却是上乘之作,他的最后一件壁画作品名为《亚拉美达公园星期日午后的梦》。这幅作品是在他支气管发炎疗养康复之后,受墨西哥城普拉多大饭店委托,为饭店餐厅做的装饰壁画,这幅壁画是在可移动的框面上绘制的。这幅壁画描绘的是公园的场景,一群人出现在壁画下方一字排开,显出很热闹的气氛,人群后边的带有曲线的树干显露出的气氛与前面的人群相呼应,壁画整体的暖色调也衬托了整个画面热情洋溢的氛围。而且这种氛围与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物的功能都相吻合。在画面的中间部分是以一个骷髅形象出现的人物,这种形象一般在墨西哥的“鬼节”上扮演重要角色,墨西哥民族对待骷髅有特殊的感情,古代印第安人将俘虏的头骨和甘蔗穿成一串,象征着胜利,他们认为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在“鬼节”当人们还会扮成各种骷髅的造型狂欢游行,这些都体现了墨西哥人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对待死亡的幽默态度。里维拉在晚年最后一幅作品中塑造一个骷髅的形象在画面的中间部位,并且这个骷髅右手牵着一个小孩,这个小男孩是里维拉童年时候的模样,可见里维拉已经感觉到自己年事已高,生命已经快走向终点,希望骷髅能带领他走向一个新的开始。小男孩后边穿红色衣服的是他的妻子,也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弗丽达·卡洛。卡洛是里维拉的妻子,两人经历结婚离婚再婚,最终卡洛病逝,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到了晚年的里维拉依然很想念卡洛,卡洛手中还拿着一个太极符号的物体,这个符号的应用也说明了墨西哥人对于生与死的理解,生与死相互转化,死的逝去代表着新的开始,小男孩手中拿着带有鹰头的雨伞,墨西哥人将雄鹰视为“国家”的象征,在画面上鹰头的出现作为传统符号的出现,也预示着一种好兆头。在整个画面中出现了各个阶层的人民,骷髅木偶形象后面还站着曾流亡到墨西哥的古巴独立英雄荷西·马提、墨西哥革命英雄弗朗西斯可·马德罗以及大独裁迪亚斯将军等历史人物,另外还有艺术家、农民、妓女、糖果小贩、小偷等,在这个热闹的画面中,用不同阶层的人物排列,表现出了里维拉的一种观念,正如里维拉自己所说:“英雄与坏蛋同在,上帝并不存在。”[1]
四、里维拉壁画创作风格总结
“我们需要社会化与大众的艺术,这种艺术具有实用功能,结合时代与现实,帮助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里维拉说。他的这种观念呈现在他的壁画创作中,也影响了里维拉这一生的创作风格。
在他的壁画创作中,大多数的人物堆积,不同的故事情节,乱中有序,构图严谨,很好地平衡了壁画中内容、形式与观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多以墨西哥土著居民为主,里维拉颜色运用大胆,色彩沉稳中不失鲜艳;在空间处理方法上面他的构图方式因主题,建筑物的样式而异,看不出程式化的构图,这也是作为壁画从业者所需要具备的品质。里维拉的壁画绘画风格当中也融合了立体主义,原始风格,哥伦比亚雕塑,这也使得他的壁画民族韵味显著。里维拉让世人对墨西哥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他告诉了人们这就是墨西哥。
五、结 语
时代不同,现代壁画与古代壁画的主题功能相差甚远,壁画本身的一些说教功能几乎已经不存在,现代壁画更注重的是装饰作用。而且中国古代壁画大部分是宗教题材,表现手法主要是在墙上描绘,现代壁画题材多样,表现手法形式各异,在材料上也使用了很多现代工艺,比如煅铜、陶瓷、数字媒体等。虽然现在壁画的装饰功能成为了主要功能,但是我们还是要从我们本民族的传统风格出发,不仅要研究古代的传统风格,还要充分剖析本民族在现当代所形成的新的民族风格,就像里维拉,在研究古玛雅古哥伦比亚传统艺术的同时,不忘研究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现状,加入自己的感受,这样他才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壁画作品。
图像学研究方式使我们可以结合创作壁画以外的因素去考虑艺术家所受到的周围因素的影响,站在艺术大师的角度思考壁画创作的过程,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式,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利用图像学的研究方式可以把创作思维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在既定的读图模式之外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思考,也给读图时代一个新的视角。
注释:
[1] 何政广.里维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14页
参考文献
[1]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
[2] 冯敏.追溯文化、构造历史[J/OL].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31714984#
[3] 宋康.里维拉——一个缔造民族性现代绘画的个案[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ed33b30100noy7.html
作者简介:
王彩博,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