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研究
2014-04-29刘歌李嘉凝
刘歌 李嘉凝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资金使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政府绩效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对于我国当前正处于支持教育重视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的开展工作更应重视起来。本文提出了我国教育部门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推进我国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绩效指标体系
一、我国教育部门绩效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指标问题
教育部门是公共教育资源和公共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但是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绩效审计指标涵盖很多方面,目前没有严格的标准来划分指标层级和所占比重来对其进行绩效审计。第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不一,所以审计绩效指标也必然不同,如何参考借鉴其它国家指标体系没有标准的引导意见,所以不仅没有统一的指标和评价标准来进行审计,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参考和借鉴。第三,中国教育改革逐步进行,目前还没有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第四,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指标还不够细化,没有具体到各个不同层级的具体实施评价标准。
(二) 教育部门绩效审计基础薄弱
教育部门绩效审计必须建立在真实、完整、合法的数据与资料上,而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无法完全做到,因为政府审计的概念引入中国的时间有限,加之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教育相关数据信息的搜集和资料库的建立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基础工作还远远没有做到位,所以薄弱的教育部门审计基础就造成了绩效审计的质量大幅下降,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可信性也相对较低。
(三)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成本分析的缺乏
绩效审计的成本和审计工作关系十分紧密,做好审计成本的分析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经费的效益和审计效率,但是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成本的分析还远远没有跟上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一,教育部门和审计项目组缺乏成本分析意识,对成本分析关注度不高。第二,教育部門财务预算管理粗放,审计成本分析往往不是审计工作的重点,缺乏审计成本控制的概念。第三,对于教育部门审计工作难度较大的项目,审计主体往往会把重心放在审计项目的完成上,而忽略成本分析。
(四) 教育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规范,不完善。第一,教育部门审计人员的选拔与任用制度不科学,缺乏科学专业的审计人才来管理和开展审计工作。第二,审计人员业务不够精通,综合实力不过硬,缺乏审计技能,判断评价能力水平不高,审计耗费时间和成本过高。第三,教育部门缺乏激励惩戒约束体制,导致教育部门不能全面调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审计人员缺乏动力,审计效率低下,造成恶性循环。第四,教育系统队伍庞大,人员不够精简,没有可以全面系统的,更高层次看待问题的人才,大都缺乏宏观看问题的意识。
二、针对教育部门绩效审计体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细化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指标
第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指标,需要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完善各个地区教育部门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绩效审计指标,再根据教育部门各个层级和各个机构的具体职能来细化指标。第二,教育部门属于公共财政支出部门,经济效益关注度较低,更多的是关注其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很难用定量分析,所以要加强教育部门绩效审计定量指标的研究。第三,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指标要在3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指标上进行扩充,针对到各个教育部门或者具体到教育项目来设置补充指标,最大化将这些指标量化,然后运用统计进行定量分析。
(二)教育部门绩效审计工作的基础保障问题
首先要加强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才能更加科学的指导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效率,最终提高社会满意度。
其次要提高教育部门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第一要从教育部门领导素质抓起,要任用智力素质、品德素质和能力素质高的人才来担当重任。第二要加强社会民间组织的监督,促进教育部门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第三要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树立工作高度意识。
(三)控制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成本
控制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成本,低耗能高效率的完成审计工作是当前教育部门的又一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按以下几点做:第一,完善审计管理体制,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第二,科学编制审计计划,加强审计成本专项控制。第三,整合教育部门审计资源,使审计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第四,提高教育部门审计人员选拔的门槛高度,防止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提高教育部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教育部门审计人员知识机构过于单一,除了加强培训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职业操守、法律法规意识外,要从根解决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即选拔符合教育部门绩效审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从根本整合教育部门审计人才队伍,建立多元化、综合化的教育部门绩效审计体系。
三、对我国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的思考
(一)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模式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战略发展目光的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模式,重新认识与定位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并同时要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的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模式,提高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效益性和有效性。
(二) 完善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中已经规定要进行政府绩效审计,但真正适用于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的审计准则尚未建立完善。所以要发展我国教育部门绩效审计,首先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使得教育部门在进行绩效审计工作时有法可依。其次明确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的有关法规,让绩效审计的全过程可以受到规章的规范和社会监督。最后要不断强化教育部门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保障教育部门绩效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 加强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的综合人才培养
教育部门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求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应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注重审计学科建设,从社会培养,部门任用,入职培训等诸多方面加强教育部门绩效审计综合人才的培养建设,以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水平。
结论:我们要重点加强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方面的研究,尽快找到科学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以便我国教育部门绩效审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仍需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田林,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探讨[J].财会通讯.2011(12):93
[2]白海荣,对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2年8月:128-129
[3]唐铁汉,加强政府绩效管理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3月:6-7
[4]刘家义,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J].审计研究.2004(6):3-8
[5]梁荆霞,浅谈政府绩效评估的几个必要条件[J].南方论刊.2008(2):56-57
作者简介:
刘歌(1991-),女,河南汤阴县人,研究生在读,审计硕士,研究方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