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德育评价思想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的启示
2014-04-29贾礼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塑造学生心灵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科学的评价作为其信息反馈的手段。本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的困难性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儒家思想中有关品德评价的内容,寻求解决学生评价存在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的困难性
中国古代历来重德,讲德,行德,在人才选拔阶段从古至今都强调德的重要性。儒家主张“行有余则学文”,司马光总结历史后得出“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学文”,朱元璋认为“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然而实际上,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从上述历史来看,我国历来以德作为考察人才的第一标准,但实际上德的考试流于形式,这说明将德作为考察人才的标准是存在一定困难性的,这使得我们古人只能将考试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第一,品德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特征集合体。在鲁洁和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中对品德的内涵作了很详细的解释,“品德就其内涵来说,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而每种品质还有它的亚结构。亚结构的每种成分又都有它丰富的内涵特征。因此,就思想品德的内涵来说,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特征集合体。然而就思想品德的外延来说,它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行为集合体。”所以要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做到客观而准确的测量与评价,绝非易事。
第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发展特点。著名德育学家科尔伯格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存在着三水平、六阶段,每个水平和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德育需求,德育的实施应该符合学生相应年龄的道德水平和阶段。过低的要求没有教育意义,过高的要求往往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这两种都不会很好的效果。所以要对如此复杂的青少年思品做出测评,也是比较困难的。
二、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的现狀,很多学校虽然都将学生评价作为日常工作之一,但始终只是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的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并且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考核缺乏客观的测评标准。大多数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的方式,一般都是由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基层党团组织干部写一个政治思想考核表或操行评语表。但是同一个人,同一种思想行为,在不同的教师眼里会有不同的看法,带有主观因素在里面,并不客观公正。
2、学生评价标准“泛政治化”。德育评价上政治因素所占比重大于道德品质的评价,对不同层次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情感训练考虑相对薄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价值越来越凸显。青少年学生处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他们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念系统。①他们也更关心自己的命运,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我们的德育也应突出育人功能,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
三、古代儒家思想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的重要启示
(一)孔子
1、“因材施教”
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求亦问:“闻斯行诸?”孔子回答说:“闻斯行之。”弟子公西华疑惑,问道:“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还提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这说明教师能否对学生因材施教,能否在施教后长善救失,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教育者能否对学生的品德状况作出科学、全面的测评。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1、重视品德测评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高德育工作效能的重要保证;2、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品德测评方式,使评价内容更加多元化,符合学生特点。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改进:
第一、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例如对于高一学生,评价的目标主要是强化他们的行为、法律规范意识,引导他们由初中时的具体的道德概念转化为知识性的道德概念;高二,评价的目标主要是使他们生成观点性的道德概念,使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点。
第二、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新课标,现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方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和结合不同的评价方式。
2、自省
孔子认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而关于自省,曾子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认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这启示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自省”,对自我的一次清醒认识往往抵得过别人上千次的教导。所以作为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认清自己的行为,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道德价值系统。
(二)孟子
1、环境造人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环境对一个人性情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③同样,荀子也提出过类似的思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④
虽然孟子和荀子的这一思想也有其局限性,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它启示我们应注重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营造公平公正的德育评价环境。第一,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学生的行为与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一个同学之前,应该考虑该同学的生活背景和环境,使评价更加公正合理,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反馈;第二,营造公平、自由、民主的评价环境,身处其中的学生也会受这种民主环境的影响,为他们以后参与政治生活提供铺垫。
2、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孟子认为对于评价一个人是否贤能,不能轻易下结论,需要多方考察。他提出“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⑤
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品德测评时,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定论。只凭一件事就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品德好,还是品行有问题是不可取的。也不能只听某几个人评价就下结论。教师需要听取周围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多方面的人对该同学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时要多观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建立在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实际考证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2]马宁,高亚玲.对中小学德育评价时代困境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2年第8期
[3]李振纲.现代中国人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其补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4]谢新光.德育测评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年
[5]候光文.教育评价概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6]张祥浩.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注解:
①马宁,高亚玲.对中小学德育评价时代困境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2年第8期
②《论语·里仁》
③《孟子·告上》
④《荀子·解蔽》
⑤《孟子·梁惠王下》
作者简介:
贾礼娜,性别:女,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