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4-29李殿伟郝婧玮赵玥琪
李殿伟 郝婧玮 赵玥琪
【摘要】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生态学》课程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从生态学的地位、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生态学课程改革创新方面探讨了《生态学》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学 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YJ-1501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251-0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体系,是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性学科,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生态学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年来,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生态学的原理[1]。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使生态学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生态学课程建设的意义更加突出。
一、生态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形成诸多的交叉结合点,研究方向多,涉及领域广,应用性强。在解决引人注目的环境问题方面,尤其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生态学已经成为国内多数高校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许多所高师院校都相继开设了生态学本科专业或将生态学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等。
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生态学是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与自然结合最为密切的一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理念,用科学的生态学视角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将生态学课程教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和谐的生态意识,形成科学的生态观。
二、生态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强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生态文明的构建,在本质上就是公民生态意识的变革与成熟,成熟的生态意识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产生深刻、持续的推动作用[2]。从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到《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体现了人类现代生态文明思想和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生态学为生态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的传播,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素养和塑造生态文明[3]。生态意识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和观念,即在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4]。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而生态意识的形成和生态观的构建,离不开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教育必须按照生态学观点及精神从理论、观念、价值、政策、目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构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深刻矛盾,才能担负起培养具有生态知识、生态精神、生态智慧和生态品德的“生态人”的重任[5]。因此,生态学的理念及科学实施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学课程
生态文明是建筑在教育、知识和科技高度发达基础上的文明,是强调“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共同进化”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相应的专业理论及实践的支撑。多数高校开设的基本都是普通生态学或基础生态学或生态学,主要还是介绍的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样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无法充分发挥生态学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为了使生态学课程教学成为生态知识传播、环保意识宣传主要阵地,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加以改革创新。
1.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更多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图片与视频,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如《人与自然》、《动物世界》、《帝企鹅日记》、《鸟类的迁徙》、《可可西里》等与生态学理论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
2.突出案例教学在生态学课程中的作用。生态学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全球生态学各个层面的生态问题不胜枚举,这些都是生态学教育教学中良好的素材。
3.將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强化。而且许多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亲身参与及实践才能让学生更深切地领会和掌握。因此,生态学教学应该设立实习实践环节。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野外调查、观测、试验和分析能力。
4.将科学研究融入课堂教学。生态学中的许多理论或原理都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到的,因此在介绍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真实的科研过程和成果,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5.加强生态学德育教育过程。通过生态学教育,要求学生善待自然环境、尊重自然,树立自律意识和平等观念,树立生态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培养节约环保型的生活习惯,积极投入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卓越,赵蕾.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106~111.
[3]刘开淼,魏立志.关于高校生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9(02).
[4]邓维书.师范专科学校开设“生态学概论”势在必行[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增刊:158~162.
[5]赵秀芳,苏宝梅.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66~68.
作者简介:
李殿伟,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从事动物生态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