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及特征
2014-04-29司慧积
司慧积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家文化安全内涵的界定,确定文化安全的特征及所包含的内容,从而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厘清文化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国家;国家文化安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胡锦涛同志早在2003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再一次强调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明确指出:我们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再一次把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保障文化安全,维护文化安全。
一、国家文化安全的含义
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安全概念,并且越来越为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在21世纪,国际互联网络迅速普及,安全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非传统因素的影响凸显。其中,文化安全逐步引起各界的重视和研究热点,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众说纷语,认识并不一致。我国学者对文化安全的研究是从近几年开始的,学者对于国家文化安全的定义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看法。
朱传荣指出:“文化安全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保证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文化的利益不受威胁和侵犯的状态。文化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1
张守富、朱彦振提出:“文化安全是指国家防止异质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生活渗透和侵蚀,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被重塑和同化的安全。”2
朱阳明认为文化安全,“是指一国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不受外来文化的干扰、控制或同化,从而保持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民族性以及本国意识形态的自主性。”3
石中英则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指“国家内的文化安全”(cultural security in a nation—state),即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以及主要文化要素具有独立性,免于受内外部敌对文化的破坏和颠覆。同时国家文化还要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协调一致,从而在在人民群众中间保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
我比较认同石中英老师的看法,即所谓文化安全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及其相关因素,具有主动改革的意识,与时俱进,进行文化革新,吸收和借鉴对本国文化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有益的内容,同时也要警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免于遭受来自内外部敌对文化的破坏或颠覆。本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
二、国家文化安全的特征
依据上文对于国家文化安全内涵的界定,国家文化安全有如下几点特征。
1.文化主权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是指“现代民族国家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信仰、价值观念和规范意识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对本民族文化拥有的最高权和独立权,其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独立存在权和发展权。”4 一个国家没有文化等于没有灵魂,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包含的重要内容之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也是为了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丧失了文化主权,文化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5
2.国家文化利益是核心。国家利益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是受统治阶级所支配的,但是在形式上表现为全社会共享的公共利益。“民众对于国家利益的信仰是一国社会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家文化利益正是这一基础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的文化凸显,文化利益不仅以软实力建树对外形象,而且也以其价值观、思想、理念和原则去指导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对于国家形象具有导引的作用。”6 正如我国所主张的和平发展一样,同样也主张的国家文化利益应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保持平等的文化合作和交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达到国际文化利益互惠互赢。
3.民族性和阶级性是其属性。文化安全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这两种属性。所謂文化民族性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是以其民族为载体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基本标准之一。如果国家的文化没有安全保障,文化的民族特征也就不复存在,它的主权地位更得不到保证。而所谓的阶级性则是意味着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在维护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
4.相对独立性是其特征。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与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内容,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安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其它安全起着规范、引导的作用。
5.国家文化安全属于软安全。从文化安全的构成来看,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属于有形的硬安全,文化、政治等属于无形的安全。因而文化安全相对于军事、经济安全等来说属于软安全。
6.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国家文化安全中传统文化的稳定性表现最明显,文化安全又是国家安全体系中最底层的安全,这使得文化安全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轻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牢固、不易摧毁的特点。
三、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容
包仕国在其博士论文《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中指出:文化安全是当代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之一,特别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之后,文化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其重要性成了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我们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强调其重要性上,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地、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国家文化安全,这就需要对文化安全包括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文化安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国家根本制度安全。国家的根本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根基,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只有国家根本制度安全,国家才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的国家根本制度,这使得我国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争的前沿。因此,保证国家根本制度安全尤为重要。
2.意识形态安全。任何主权国家都不会放弃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都会尽全力使得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免于敌对势力的破坏与侵害,保证意识形态的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当前,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多媒体平台,在社会意识形态上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例如在经济上宣扬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在政治上宣扬多党制,香港占中运动就是典型事例。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3.价值观念安全。每个国家和社会都具有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这个国家文化的本质内容,规定着该国家和社会的性质。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影响国家价值观念安全的因素在不断增多,比如家庭、社会、政府、民間团体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因素,国外的文化传播与文化渗透因素等等。维护价值观念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重视的问题。
4.信息网络安全。信息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心。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如何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确保国家安全,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行为大大超越了主权国家的自然地理疆界。可以预料,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如何确保国家安全已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因此,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对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7
参考文献:
[1]朱传荣.试论面向2l世纪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1999(1):5
[2]张守富、朱彦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三大安全[J].党政干部论坛.2000(12):17
[3]朱阳明.亚太安全战略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225
[4]冯连杰.全球化与国家文化主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21
[5]胡锦涛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8/23/content_1861564.htm 2004-8-23
[6]俞新天.重视国家利益中的文化利益[N].浙江日报,2006—3—14(8)
[7]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