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14-04-29关淑艳刘思言姚丹刘洪章王义王志英
关淑艳 刘思言 姚丹 刘洪章 王义 王志英
【摘要】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既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学科体系,达到本科教学标准,更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致力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着力以“应用型”生物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具有特色的技能人才标准,探索实用生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生物技术 应用型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213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50-02
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承担着迎接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经济时代重要责任。21世纪,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生物技术应用人才前景广阔,可以在推进农业革命、增加能源供给、改善环境状况、确保生物安全与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说,现在需要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要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以学科建设为支点,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应用性、实践性是生物技术专业最重要的特点,因此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制定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规格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从理论到实践、从实习到设计、从验证到创新、从研究到技术实践,全方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术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将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安排在小学期,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了实践教学。如基因工程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应开设“文献检索”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查阅中英文专业文献的方法、了解文献的引用规则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专业规范和学术道德。结合学术报告、学年论文以及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项目申报与论文发表、参加生命科学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和创业大赛等(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以及参加生物技术学分社团活动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学分,进一步激发、锻炼学生的研发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优化师资结构,完善评价机制,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一个学科要有好的发展,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而加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2]。生物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具有理论基础较厚、学历高、学术水平较高的特点。但要想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双能型”的专业教师队伍,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教师能站在学科前沿,在学科领域中有突出成就,又能掌握整个学科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和观念,使自己要有创造性。
三、拓宽校内外实践教学交流平台,开设就业创业实习,增加学生就业渠道
现有生物技术专业与校外相关企业的交流一般较少,来自生产一线技术的知识极为有限。因此,学生对生物技术领域的生产、研发以及现状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专业的兴趣和前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迷茫[3,4]。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即是要拓宽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交流平台,以企业为依托,积极的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学生除在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本专业动手操作的实习、实训场所,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业务熟练、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鼓励学生自主进入生物技术类公司进行工作前见习和学习,学生在企业一边实习、实训,一边进行专业课学习,缩短了教学与企业的差距,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激发学习热情,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学到了本事,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更有能力、继续深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的有用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推进学校与企业建立更系统、更密切、更持久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5,6]。
四、传统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方法无法适应生物技术学科的发展的需求;缺乏更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评价体系;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相脱节,产学研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越来越少;科技资源有些不足,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荚荣,尹若春.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3,30(1):103-105
[2]李金龙,胡志明,高基民.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10,17(1):15-17
[3]王彦杰,王伟东,晏磊,刘权,高亚梅,韩毅强.以校企共建工程中心为依托的生物技术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大学教育,2014.1,135-137
[4]肖雪梅,刘霞,黎定标.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08(7):38-40
[5]王秀敏,梁丽,陈骅,等以产学研活动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68-70
[6]李曙明.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政策模型与特点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61-62
作者简介:
关淑艳(1971-),女,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生物技术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物技术与作物遗传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