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4-04-29李希伟
李希伟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的途径。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30-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这说明语言的发展同思维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谈点粗浅认识。
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一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认为是语文老师的事,其实不然。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能要求学生动脑、动手,也要求学生“动口”。动口的过程是一种外部言语操作,本质上也就是学生在内部整理、强化思维的过程。比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生:10-4=6 10-6=4
师:谁能把你怎么想的说出来?
生:当我们知道6+4=10时,就能想到10里面有6也有4。所以10-4=6,10-6=4。
这样通过外部言语操作,内部思路更加清晰、流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每接一个班级,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第一节课起,就要抓住机会,郑重地强调:听和说同等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会听的同学。在专心听的基础上,再生成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是倾听的最高境界。在明确了要求后,要时时提醒学生:“听他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反复强调,多次重复后,学生一般都能等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这个学生的发言有错,其他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时,我们也要用手势或眼神提醒他们耐心等待。这样,他们发言时就多了几分冷静分析和理性思考,发言的质量会有提高。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
传统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把学生当作机械的灌输对象,最终导致学生抑制了主动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简单说出答案(几个数字),或是只言片语,草草了事。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形成了不爱发言的、不愿交流的闭锁习惯。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的表达习惯,激发交流的需要,首先,我们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接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语言表达中的压抑感,使学生表现出积极发言的倾向。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老师一样,也是课堂里的主人。作为老师,当然不能搞“一言堂”,而应该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说话、提问、交流的机会。
我们还要正确对待学生发言中的缺陷。学生在发言中,往往会不完整或出现错误,这是正常现象,而且可能是好事,教师据此开展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成为发展学生语言的良好契机。我们注意及时准确对学生给予评价。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准确,信息反馈及时,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探求知识的欲望。反之,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心理。因此,教学中评价学生时,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对正确的回答,老师要巧妙的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好极了”、“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完整”等。对表现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更不能说出有伤害学生尊严的话,应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或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等待,学生就会多一点自信,多一点进步。
(二)设计好讨论题,加强合作交流。
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发言、小组讨论的机会,使他们的不同意见能够相互交流,互相争论。教学中可以采取个人说,同座互说,小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等,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进行广泛、充分的交流,并指导学生在认真听的基础上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发现。
三、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維能力的发展,训练的重点是要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而不是追求具体、形象、生动,这与语文口语训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话要正确、完整、准确、精练。如有的学生说:“8是倍数,4是约数。”“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这样说都不准确。其次要求学生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如“5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的数是合数,又因为51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3和17两个约数,所以51是合数。”
参考文献:
[1]李继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第4期
[2]范海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