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独奏《二泉映月》中的民族风格
2014-04-29马迪尼
摘要 20世纪70年代,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将中国传统民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改编为钢琴独奏曲,该曲风格柔美婉转,含蓄凄美,有较强的民族艺术特征。改编后的曲子弱化了西洋乐器钢琴和声功能性,布局更加合理,所展现的民族风格不管在曲调、演奏技巧或意境方面都有些中西合璧的特色,使曲子情感变得更加奔放。本文则以《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和特点为切入点,详细探讨改编后曲子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二泉映月》 民族风格 钢琴
《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独奏曲,后又经著名作曲家储望华进行了二度创作改编,他将西洋乐器钢琴和中国民族音乐相融合,使作品保持了原有的民族特色,并且十分浓郁。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不仅丰富了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宝库,还推动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走向更宽广的道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厚的影响。
一 《二泉映月》创作背景
《二泉映月》是作者阿炳真实的生活写照,他曾是一派道士,一度沦为街头流浪艺人,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饱受苦难,《二泉映月》是他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用自己创作天赋将所见、所闻、所感都化成催人泪下的音符,使观众在旋律中产生情感共鸣。整首曲子的主题时而躁动,时而沉静,时而激扬,更加充分地抒发阿炳想要表达的情感。此曲子不仅在民乐领域常常被人演奏,而且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如小提琴独奏、民乐合奏、钢琴独奏等。尤其是钢琴独奏,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乐坛兴起了改编的热潮,改编最多的就是将民族乐曲改编成钢琴曲,许多作曲家都深入传统乐曲中寻找创作素材,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正是在这种创作背景下产生的,钢琴音乐在储望华的创作历程中占据着重要比例,他曾经说过,每当《二泉映月》响起时,他就会想到原曲作家当时所经历的苦难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之后在多年研究传统民族乐曲和西洋钢琴曲创作技法的基础上,作曲家储望华对原曲的和声、旋律、织体、演奏手段都做了重新整改,既保留了原作品的风格和意蕴,也对作品有了创新,充分吸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华,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特征。
二 《二泉映月》创作特点
1 以厚重的织体烘托苍劲的主体旋律
钢琴独奏改编者储望华曾说过,所改编的《二泉映月》只是为了让原作者的经典名曲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西洋乐器相结合,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首先,紧扣情感的发展。在四次变奏出运用递减的配置手法展现出整体局部特征,属于中国式的音乐渐变,从低到高再逐步回落的音乐形式。其次,表达主体音乐的音域空间以大跨度的音区对比来进行拓展。在主体段落中运用技巧性的演奏手法将广阔的音域空间提供给主题音乐,增强音乐陈述的层次感。最后,以大幅度的力度对比来扩展主题音乐力度空间,改编作者在表现钢琴力度时最大限度地通过技巧手段发挥出来,从PPP扩展至ff,大大扩展了原曲的表现力度。
2 以民族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凸显中国音乐风格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闪光点就在于将鲜明的五声线性旋律风格和纵向的和声处理相结合,尤其是在不同声部穿插复调手段,使西方音乐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载体上有了全新的突破。改编后的曲子在处理方面还有二胡演奏风格的装饰音,原曲的精华部分和特点并没有被删除,而是巧妙地运用钢琴将原曲中二胡典型的滑音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彰显出很浓厚的艺术魅力和中国风格,西洋乐器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碰撞,无疑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篇章。
三 《二泉映月》中的民族风格
1 曲调方面
钢琴独奏《二泉映月》缩小了原曲的结构,音域更宽广,主线更加明朗,节奏抑扬顿挫。作曲家尽量将二胡的音域和音色劣势给弱化了,改造了原曲单声部的线条,丰富了和声。通过使用和声来实现多生交响的艺术效果。改造原曲的单声旋律时运用了融合西方和声和民族和声的手法,成为了多声交响性的作品。还对原曲实施了纵向和横向的和声化处理,很多地方都运用了附加二度和旋,所产生的自由节奏和散板节奏的音响特色更有利于体现中国传统民族的意念。全曲的组成由主题段落、四次变奏及引子等具有尾声性的组合,改变后的钢琴独奏将五声降为四声变奏,只保留了主题段落,结构规模也有所缩减。尤其在全曲结尾处,作者添加了具有尾声性质的三小节与曲子开头引子作呼应,和中国乐曲中强调的“首尾呼应”相契合。如此精减既突出了全曲的重点,还强化了旋律的结构,在悠长的音符上结束整个独奏曲,正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大有传统曲式的风范。
传统音乐文化和审美特点决定了线性旋律,只为表达出作品的含蓄柔美。《二泉映月》作曲家在对民族和声的运用方面就充分借鉴了西方和声的手法,从而改编出具有中国特有旋律思维的多声音乐作品。改编后的曲子为了加强和声的五声性结构特征,就运用非三度叠加结构中的附加音和弦或替换音和弦的方法,并使用和弦配置方法加重了曲子的音响色彩,增强了民间音乐特色,也符合中国民族调式的特点。此外,改编后的乐曲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性能,如节奏、和声、织体或复调,都使旋律线条变得更加饱满。整个曲子的音高较为平缓,和悠扬舒缓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特点是一致的。旋律的线条在该曲中具有较强的平衡性,每个部分伴奏织体间的配合中的对比感十分强烈,旋律聲部利用左右手交替弹奏,展现出悠扬亮丽的特色,伴奏织体融合了月色和泉水相交的感觉,将月夜泉水的寂静迷人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在乐曲相对平缓的阶段运用复调手段,穿插在不同声部,进一步丰富了乐曲的音色,东西方音乐在这一刻的融合有了更大的突破。
2 演奏技术方面
由于钢琴的性质比较特别,从而在表现中国民族音乐时会不同于其他乐器,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演奏者用高超的技巧来巧妙地展现中国乐曲的民族性演奏风格。钢琴独奏《二泉映月》的精妙就在于它的演奏技术,其中音律、音色及滑音都具有典型的民族性色彩,为曲子增添了许多亮点。首先,琵琶音的运用,在演奏《二泉映月》中,琵琶音具有装饰作用的,这种声音的来源是通过击打产生断音而出现的,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弥补了钢琴在乐曲感情推进时的缺陷,还体现了民族风格。琵琶音的线性处理是根据一些特殊节奏或六连音划分的奏法,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使用琵琶音的弹奏技巧。演奏者在音乐情绪推进或高涨的段落会采用琵琶音的手法,指尖从琴键上慢慢划过,之后均匀地用力按下,钢琴底部瞬间升起琴音,整个过程流畅洒脱,段落均匀。逆琵琶的演奏方法是指尖在琴键上快速又均匀的弹奏,音量从弱到强层层递进,出现一种灰暗厚重的音乐效果,表达出民族风格。其次,《二泉映月》演奏技法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它源于二胡独特的奏法,有强烈的即兴感,乐曲中意境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也是这种演奏技巧的来源。例如,三度倚音就是模仿二胡中的滑音,要求在弹奏时技巧圆滑,尽量和滑音的效果接近,运用长波音形象地描绘出乐曲中的意境,以求达到相映生辉的目的。还有颤音和刮奏的运用是建立在二胡颤音和滑奏基础上改变的,既保留和替换了二胡旋律的特点,又体现了民族风格和较强的中国韵味。最后,踏板的运用也充分展现了民族风格,在演奏中,装饰音的音调不断下降时,踏板也会逐步往下踩,踩到最低时则说明到了旋律音,之后再运用连音踏板法连接旋律,进而形成旋律线,好似藕断丝连一般,这种技巧在旋律音和装饰音之间有种刚柔并济的中国风效果。最后是泛音的演绎,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不同弹奏技巧的音色,也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各个音区的泛音都会充分融合,从而在泛音效果的演绎中有充分的泛音,左右手交叉弹奏和分别弹奏主旋律的手法或左右踏板的运用,以致在各个声部都有旋律在游走,音色得到了丰富,将旋律声部悠扬亮丽的特色都充分地弹奏了出来,与改编前原二胡演奏效果相同,淋漓尽致地演绎了特有的民族风格。
3 意境方面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情境交融,把握作品的内在音乐情怀主张通过音质和音色去處理,再运用恰当的技法做到情境交融。钢琴独奏《二泉映月》不管是在装饰音的处理上,还是滞音的处理上都保留了原作品独特的民族气韵和意境,比原作脉络更加清晰,节奏更加紧凑。尤其在旋律的推进过程中,原作的引子和大部分素材都基本保留了下来。例如,在装饰音的处理上,不仅没有删除,而是大量地保留了它。传统的西方钢琴名曲通常是铿锵清晰,音与音之间不粘连。但钢琴曲《二泉映月》保留了大量装饰音来代替感情推进上的优势,此曲子体现了民族特点中的回转柔美,不至于弹奏力度过大时,那种气势恢弘感取代了钢琴声原本的清冷孤寂。抒情是中国音乐特色之一,内容和技巧组成音乐的演奏形式,同时还要服务于音乐内容,展现曲子中的情景交融。例如,该曲第五部分的主题变奏多达八次以上,作者心酸悲愤的情感从乐曲的陈述、发展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变奏手法在这一部分中大多借助句幅的扩张和缩小来变化,以此来适应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更加体现乐曲的发展和迂回前进的趋势。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化主题,并不是为了体现音乐情绪,所以其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且速度变化较小,然而相对较大的是力度变化幅度,特别是在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乐曲的起伏特征十分明显,从演奏方式上就能看出轻重变化,展现出较强的音乐感染力。
除此之外,改编后的《二泉映月》设计了很多左手部分的旋律,选择使用大拇指的技法来弹奏此种旋律来获取雄厚的音色。还特别改变了演奏技巧和弓法上,如运用二胡演奏中的揉弦来表达主题旋律中的颤音,以此来描绘作者在泉清月冷或夜深人静之时在思考自己坎坷的一生,增强了曲子的意境。总的来说,《二泉映月》的演奏主线以情感发展变化贯穿全曲,演奏时奏法的收放和明暗变化都由二胡的运弓和反复吟唱的行腔来决定,利用钢琴音域宽广和表现力的特点演绎出苍劲有力的情感,节奏自由,大胆地运用休止符和波音代替二胡拉弦的滞音,表现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民乐的风格特点。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力量支撑,改编后的《二泉映月》充分保留了原曲的精髓,尊重了原作的旋律特点和创作风格,在传统民族文化特质方面把握得比较到位。其中的曲调、演奏技术和意境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情和民族美,尤其在借助了西洋钢琴多种技法的运用,逐渐渗入到广大听众的审美意识中,也相应地奠定了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基础,开启了全新的音乐盛宴,中国钢琴演奏发展也将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欧阳平方:《论“意境”传统美学思想在钢琴曲〈二泉映月〉中的体现》,《歌海》,2013年第5期。
[2] 曹亮:《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艺术特色探析》,《文学与艺术》,2010年第2期。
[3] 毛张良:《浅析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风格及演奏》,《音乐大观》,2013年第7期。
[4] 陈静:《一场中西结合的婚礼——钢琴曲〈二泉映月〉赏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5] 彭松:《传统的延伸与中西结合——二胡曲〈二泉映月〉与小提琴改编曲演奏风格特质之异同》,《大舞台》,2010年第3期。
[6] 温锦新:《生命的吟唱——〈二泉映月〉赏析》,《北方音乐》,2012年第1期。
(马迪尼,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