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途径
2014-04-29王虎
王虎
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重点突出加强学生的基础学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来贯彻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一、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只注重身體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进行自觉锻炼能力方面的培养。②教材内容偏重于技能的培养,教学项目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和运动技能,但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了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更不能展示学生的特长。④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生体育技能、体质差异很大,发展不均衡。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体育课上就会出现有的同学“吃不饱”,有的同学却“吃不了”的现象,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⑤学生对喜欢的运动项目学习积极性高,不喜欢的项目基本不参与练习,更没有学习自觉性;男女生的差异更大,从项目内容、组织教法、目标要求上都有很大区别。⑥考核评价是统一的标准,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统一标准的考核面前,只能一次次的体验失败,从而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
1、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1)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变为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德才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教育教学。通过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善于观察发现教学问题,并勤于反思、质疑、创新、研究教学问题,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教师教的如何,最终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中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及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的创新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如田径设为必修的内容,技术难的项目可进行适当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而选修的内容范围更广,根据学生的实际与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自愿选项与能力分层,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选用校本教材,开发当地的传统项目;教师可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来选择器材,积极自觉地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会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首先看学习态度、运动参与。不论学生的体质如何,教师主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感到很吃力,但他能积极参与锻炼,而且还能用科学的方法克服自身的不足,这种主动参与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其次是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要有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参与练习,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靠自己的意志力克服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第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否与同学进行体育锻炼、愉快合作,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