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和文学印象主义
2014-04-29刘彤
刘彤
摘要 在文学中,印象主义表现为传达主观印象而非客观事实,其目的是呈现生活本身的感性特征。文学印象主义重视视觉层面,寻求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小说中出现的场景和行为的表现。限定性的观点和多角度的叙述技巧为印象主义者提供了表达其个人针对现实个体意识的有效方法。印象主义珍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根据人对现实暂时性的经历形成印象主义主观意识。印象主义看待事实不是静止的、客体的事实,而是一种动态的认识过程。
关键词:文学印象主义 康拉德
一 文学印象主义
在文学中,印象主义表现为传达主观印象,而并非客观事实。通過视觉洞察,首先是个人在语篇环境中针对客观事实的理解表达主观感受,即主观感受的事实在艺术上比客观表述更有意义。在印象主义作品中,客体在特定环境中所给予个人的感受起支配作用。其目的是呈现生活本身的感性特征,特别是使读者“目睹”所叙述的事件。印象主义作品是一种将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以获得在该语篇中的独特经历。作品呈现出场景、角色及其行为,是通过人的洞察得到的,而非平铺直述。可以说,它抓住人们所感受、看见或洞察的一种意识,将外面世界与内心世界相结合是其重要特征。
文学中,印象主义作家的视觉感受主要来源于印象主义绘画。在印象主义绘画中,画家使用亮色,结合不同的光影以生动表达对客体的印象。他们趋于运用画笔松散的触碰以及未混合颜色的停顿,这些颜色的强烈对比要求我们的眼睛将它们“混合起来”以产生对画作的整体印象。在印象主义文学作品中,作者对这种技巧的使用略有不同,他们使用不同颜色的事物及设定的场景,达到色彩与光线的和谐。而光的效果是另一个区别于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在印象主义艺术作品中,光线成为了主要特征,即主体。印象主义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强调了光的使用并结合了颜色,目的是以印象主义图画般的方式描写小说中的事件或景象。
鉴于印象主义者非常重视视觉层面,除了强调使用颜色和光线,他们也寻求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的使用以及小说中场景和行为的表现。尽管文学中印象主义倾向为朦胧或是模棱两可,但是评论界还是普遍认为所有的印象主义者都是某种程度的表现主义者。他们使用形象来象征感情,强烈表达他们试图传达的东西。换句话说,形象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来传达印象主义小说中的印象。假定有不同的含义,印象主义作者反复设定形象出现在小说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印象主义通常基于这些形象以碎片,即以片段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正是这些形象碎片般的连接才使得印象主义作品赋有意义,他们帮助产生无数的印象,是理解小说最基本的因素。
除了视觉方面,印象主义作者也重视其他感官方式,例如:听觉、嗅觉等感官洞察,这些对世界的感受都有很大的意义。所有的这些感官洞察吸引着叙述者和读者,唤起他们对感官意识的印象。
根据罗杰·弗莱的观点,认为印象主义有两种主要模式:反映现实的印象主义的氛围效果及其独特的视角。两种模式强调了印象主义场景和事件的氛围。如同在印象主义绘画中,“氛围”成为其最重要的因素。它强调了通过感官个人对世界的洞察,形成了对现实的一种意识。印象主义作者试图给世界融合个人的意识,创造一种感官洞察和精神现实的一种结合。总之,寻求感官表达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基于观察者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洞察的碎片印象而产生的氛围效果。
1 印象主义叙事方法
印象主义者在理解过程中强调个体。为了通过客体在意识中的过滤,表达个人观点,文学印象主义一个关键手段就是叙事方法。福特曾说:“印象主义作为一个准则,给予你作者自己观察的成果,只是他自己观察的成果而已。”他们珍视个体的印象。为了传达感性思想的主观观察的印象,印象主义文学叙述从有序的、传统的叙述转变为促成印象的表达,为印象主义文学的集中关注的问题。限定性的观点和多角度的叙述技巧为印象主义者提供了表达其个人针对现实个体意识的有效方法。据我们所知,传统的小说,即使是现实主义小说,都会要求读者密切遵循作者的观点,这些观点支配着整个故事,它代表着权威,引导读者认识真相、角色和故事。而他们仅仅呈现的是个体对其局限性的观点。使用限定性叙述的技巧,印象主义作者能够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除此之外,多角度的叙事技巧是印象主义作者的重要手段,允许作者对于客观真相或小说中的其他角色呈现不同角色的局限性观点。因此,在某种情况下,限定性叙述和多角色叙述经常相互重叠,以这种方式促成对其主体呈现完整印象的意图。在遇到印象主义作品时,读者经常发现多个观点填满故事,每一个都呈现出个人对事件、角色或行为的态度。也就是说,印象主义作家没有提供故事、生活及现实的真相,而他们的任务是让不同的角色或叙述者给读者讲述不同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被要求积极参与故事,从而使自己找到真相。这是典型的印象主义作者呈现生活真实面目的方法——引导读者,让读者自己发现真相本身。
印象主义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新的叙事方法。根据福特所说,“我们看到生活没有叙述,而是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印象。我们如果想呈现生活,一定不是叙述,而是给予”。为了给出所观察和经历过的生活,传统有序的叙述必须被摒弃,因为它不能真实呈现生活的本质,可以表达为,印象主义者给予真相而不是以传统的方式叙述它。对于印象主义来说,现实不是以逻辑顺序组织好的方式发生的,由人的意识组织并精良过的东西不是人类洞察的真实现象,而是伪现实。印象主义艺术家认为真正的事实只能以它发生的顺序为代表,而不是我们引入的有序排列。对于印象主义作者,传统逻辑性的叙述不能真正代表生活的次序与现实。以逻辑顺序写出的作品,读者只能经历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多种信息的有序存在组成的故事。福特认为,人类不是以有序的方式经历现象,人类必须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经历结合起来。因此,印象主义作者的任务是精确地代表人的意识与客体及地点的相互影响,引导读者直达经历的行为时刻。为了表现人类所洞察的事实,印象主义者只给予所要理解的事实。正如福特所说,印象主义作品应该传达忠实于生活的印象,而不是正确的逻辑。
2 印象主义的暂时性
印象主义珍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根据人对现实的暂时性的经历形成印象主义主观意识。印象主义者,如同现实主义者,也旨在描述现实。然而,印象主义者的预想、方法和作品都意味着与现实主义非常不同。对于现实主义,现实是客体的、一贯的,其本身是没有变化的,他们看到在客体中的事实,即外部世界。因此,既然事实存在于主体的外部,客体可以改变主体,但客体本身并不考虑由谁来经营它们,而保持始终如一。换句话说,它只涉及单方面的变化。然而,印象主义看待事实不是静止的,客体的事实,而是一种动态的认识过程,其间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他们认为,现实主义是有缺陷的,因为它过于将事实简单化了。印象主义者试图表达的现实为个人洞察的事实。正如荣格指出,印象主义者在其作品中提出的是“情感现实”,它代表主体与客体通过交互影响的持续变化。由于现实在改变,印象主义者必须密切追随它。关键在于在任何印象主义作品中,不管是散文、诗歌,还是绘画、雕塑,分别为即刻的印象的记录。客体的变化会给洞察者提供不同的主观意识,进而改变主体,其变化也能导致对客体的不同感觉。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是一个曼妙的过程。因此,变化决定了印象主义者追求暂时性的本质。也就是说,对于印象主义,总是主体的个人经历,流动并改变着时空的环境,影响着客体被经历的方式。它有助于说明印象主义者坚持表达观察者瞬间获得的印象。因为他们强调表达此时客体与现实的特别意识,由此,印象主义小说是一种主观的经历和主观印象而非主张的交流。
尽管文学印象主义一直是一个难以解释的定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一些杰出的作家对它的運用和很多学者对它的研究,它已经得到文学批评者日趋广泛的关注。绘画与文学印象主义尽管在某些方面重叠,例如,它们对视觉效果的共同强调,然而,它们发展成为不同的艺术手段,彼此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两者最重要的共通性不是表相的,而是根深蒂固的起源,就是对相对共同的哲学关切的追求,即追求表达个人在认知过程中对事实的洞察,其间环境氛围中的印象主义感官意识一直起支配作用。
二 康拉德和印象主义
在印象主义文学中,荣格曾说,福楼拜、龚古尔、康拉德与劳伦斯已将法国印象主义画家的方法延展到文学。福特(康拉德的朋友兼文学合作者),建议康拉德和他一起推动西方文学至文学印象主义。福特也坚持说是康拉德将印象主义引入英国。在《“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前言中,康拉德将他的印象主义写作观点阐述得很清楚。康拉德的前言通常被认为是文学印象主义的重要文献。康拉德表明:“我的任务是试图通过写作的文学力量使你们听到、感觉到,首先是让你们看到。”尽管康拉德自己可能否认被当作印象主义作家,因为他否认任何清楚地分类,这种声明显然传达了他对印象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大部分他的作品中,很容易找到证据证明他寻求印象主义写作技巧来体现他所谓试图给予可视的宇宙最高公正的观点。朱莉安范甘特伦对康拉德印象主义给予高度赞扬。他指出,康拉德“代表客体,人,事件……的直觉洞察,并没有提供逻辑分析或索引,而是给予生动的感性印象,不考虑逻辑顺序,而是生动地聚焦氛围”。这一评论可能是康拉德印象主义的大略结论,包括他强调的感性洞察、叙述方法和印象主义氛围的关注。
福特认为,小说“不是一种圆满的给以理解的一系列环境……它是印象”。此评述印象主义者最为珍视。康拉德也分享了这个观点,并在他的作品中使用这些印象主义技巧,他通过个人的感性洞察表现事实。此外,康拉德并用了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洞察以满足了解现实的需要。在这个洞察过程中,印象主义叙述既是康拉德以观察者所感的方式来表现现实。总的来说,康拉德的印象主义写作技巧的应用要求读者全方位地零散地逐渐获得信息。
1898年,康拉德被首次提及印象主义作家,当时一名评论家称他为印象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因为印象主义通常被当作现实主义的变体。从那时起,康拉德的学者们对其印象主义做了大量的研究。瓦特1979年就此做了非常感性的研究,并将它与绘画的印象主义相联系。瓦特坚持认为康拉德在作品中表达了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感觉,通过滞后解读的过程,过后翻译其不经意的概念性术语,使他们回到观察者能够理解的地方,并延展到读者。安瓦特就康拉德的滞后解读叙述技巧的定义对理解康拉德的印象主义具有很大意义。托蒂班德、塞德里克瓦特斯、约翰·彼得斯分别为广泛研究康拉德印象主义的学者之一。彼得斯将康拉德的印象主义与哲学起源及康拉德的哲学关切相联系,他认为康拉德的印象主义技巧通过其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是有效果的,揭示了他对人类获取知识认识过程的观点。此外,彼得斯认为通过使用印象主义技巧,康拉德坚持怀疑论,传达了他对人类获得宇宙真相的能力的不确定性。约翰·彼得斯对康拉德印象主义深有影响的研究,无疑对康拉德印象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他作品中的哲学观点。
三 康拉德作品中的印象主义
文学印象主义来源于印象主义绘画,继承了印象主义者对于色彩和光线的强调,这些是印象主义最重要的特质。印象主义代表一种更高的艺术水准,深度探究人的感性洞察。其间,由色彩中的亮色产生的视觉效果及其形象被康拉德高超地运用。视觉的展现是康拉德印象主义的重要方面之一,他不停地寻求人类的视觉洞察来展现世界。在康拉德的成名作《黑暗的心》中,黑暗和光明,黑色与白色贯穿整篇故事的陈述中。从题目到小说的最后一个句子,两个对立的颜色组成了色彩使用的主体,它所创造的复杂的结合体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康拉德谨慎选择颜色代表的人物和事件的比喻内涵。通过鲜明的对照,康拉德表明他反对西方对非洲入侵的观点。西方人认为,他们的价值体系能够教化19世纪蛮荒的非洲。事实上,当他们把西方文明强加给当地人时,他们所带来的是无尽的、无以名状的痛苦。康拉德通过使用强烈的对比颜色形成视觉效果,清晰地再现了非洲的状况。白色代表以主人公柯兹为首的西方人,黑色代表当地土著居民。通过这些色彩的形象,康拉德的人物跃然纸上,使读者对他们的个性、精神状态和道德观念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除了视觉效果,听觉和嗅觉等其他感官洞察所形成的印象主义氛围也被康拉德所使用,反映了他的艺术观点: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感觉传达可视的世界。由此,通过色彩的画面、逼真的光感以及人物形象的故事这些感官洞察,康拉德赋予角色心理和精神上生动的表达。小说中场和事件的构建也源于感官洞察的使用。其间视觉连同声音和其他形象,如暮霭构成的模糊的印象主义氛围,成功表述了故事的意境。
福特说,生活不是叙述,而是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印象。作为文学印象主义的先锋,康拉德达成印象主义效果的创新叙述方法是限定性和多视角叙述,以及滞后解读。
由于印象主义者以感官洞察看待事实,他们高度重视个人观察和感受。在印象主义作品中,这就要求有一个限定性的个人视角以表达个人洞察的事实。《黑暗的心》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即康拉德用框架叙述,包括两个层面的叙述者从他们各自的限定性视角讲述他们观察到的事物。小说中,一个匿名的叙述者,即主要叙述者,引出了故事的另一个叙述者马洛,他回忆去非洲的个人旅程,并讲述给包括匿名的主要叙述者在内的四名听众。康拉德用多角度的叙述模式以达到印象主义效果,通过这种技巧,来自不同个体的多个视角的信息被传达。根据约翰·彼得斯的观点,康拉德展示了每一位叙述者经历的限定性观点、事件、人物和场景。小说中多个视角对传达事物和人物的不同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说中马洛的叙述又包括两个视角:首先,是马洛当前讲述他的旅程给听众;其次,是马洛旅程之前的过去的观点。当马洛从当前视角讲述故事时,他经常回顾过去事件刚发生时他的洞察和情感,为读者和听众展现出对同一事件的两种不同观点和态度。康拉德使用视角的转换揭示马洛内心的想法。根据印象主义者,对客体的认识是随背景变化的,并不断改变主体,即对事实的洞察与理解发生在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和转变中。小说中,康拉德展现马洛不同视角的不同感知变化,生动描述了经历的旅程中事件、人物和场景的不同印象。
此外,康拉德使用滞后解读的叙事技巧实现了传达人类洞察事物意义的认识过程的目的,即表达一种感官印象,事后命名并解释它的含义。读者见证了个人洞察与事实之间的差别,以及滞后的理解锁在主人公意识中的每一步,即记录了先前的暂时性的认识过程,从外界获得信息,然后获得其意义的缓慢反应过程。
通过使用印象主义叙述,康拉德成功邀请读者根据他们自己的观察,结合对主体碎片式的信息和印象发现事实,反映了他对人类与绝对普遍真理认知的怀疑思想。
印象主义,不管是文学还是绘画,都高度重视在作品中捕捉瞬间的印象表达。在《黑暗的心》中,康拉德注重小说中建构的事件,人物即刻的印象。根据康拉德的观点,当特别的背景变化时,人所经历事物的主观意识也相应变动,产生主体的暂时性印象。小说通过探究印象主义的暂时性,表明人的主观意识对洞察人物、事件和小说中情节的重要性。
康拉德的作品提倡印象主义感官洞察,创新式地使用印象主义叙述方法,以及对印象主义暂时性的哲学关切,这不仅与文学印象主义的普遍美学观点相一致,也体现了他个人的印象主义艺术主张,在20世纪文坛占据了重要一席,成为当代文学评论的极佳注脚和丰富素材。
参考文献:
[1] Lothe Jakob.Conrads Narrative Metho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 Peters,John.G.Conrad and Impression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 Watts,Cedric.A Preface to Conra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4] Watt Ian.Conra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劉彤,天津商业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