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民社会建设视角下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2014-04-29宁德强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

宁德强

摘 要: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自身责任意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设公民社会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多个维度。因此,必须从文化、实践和教育等多个层面着手,系统推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塑造高素质公民,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公民社会; 大学生; 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图: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141-002

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一个日渐成熟的公民社会正在不断崛起。公民社会的建设强调每位公民的主体性、权利性和参与性,充分尊重并实现公民的权益、意愿和价值。要想培育出健全的公民社会,必须要以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为基础。大学生作为系统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推动公民社会孕育的重要力量,在参与公民社会建设过程中,其自身责任意识的培育意义重大,应受到高度重视。

一、公民社会: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新视角

17至18世纪的欧洲,商品经济兴盛,市场经济萌发,逐步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在此背景下,英国学者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最早提出了“公民社会”的概念。这一概念,其思想根源可追朔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关于“城邦”的表述,即“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理的法律框架体系内所结成的政治与伦理的共同体”。[1]现代对于公民社会的研究指出,公民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之外的,由各类自主、自治的合法民间组织和团体构成的社会力量,它既是政治国家的社会资源,又是制约其权力膨胀的重要力量。一般认为,现代公民社会具有法治性、公开性和参与性的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民主政治为支撑,与专制主义和权威主义相对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社会”正逐步解体。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孕育了公民社会发展的肥沃土壤,各类社会团体不断涌现,社会治理的法治边界越发明晰,现代公民意识逐渐觉醒高涨,由此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由于我国的公民社会是在社会整体变迁和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制度保障、权利享有、参与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现阶段在公民意识、公民道德感等领域还十分薄弱,因此我国的公民社会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设公民社会基础在于合格和高素质的公民,著名学者李慎之先生曾指出:“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2]这种公民意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其责任意识,包括对于国家的责任意识、对于义务的责任意识、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等等。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肩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如何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更好的担当责任尤为重要。而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大背景,恰为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

二、公民社会建设中的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指大学生基于自身特有的公民身份,明确自己有何种责任,并自觉遵守和履行其责任,同时将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特征。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已经初步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们在承担责任的方式,履行责任的自律性方面还存在有相当的不足。

第一是大学生在其公民责任意识上较为薄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还远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一是政治责任意识冷漠。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政治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对于自身所享有的公民政治权利认识不够深入,在参与各类政治活动中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或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被动和盲从。二是经济责任意识淡化。在参与市场经济的创业和经营活动中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忽略了遵守市场秩序和规范,对于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公平性等认识不足,造成了因经济利益而蒙蔽了责任良知。三是法律责任意识弱化。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是法律观念模糊,违法犯罪行为比例较高,缺少对于法律的敬畏感,法治观念没有深入心中。四是道德责任意识缺失。部分大学生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不注重自身言行,造成了考试作弊盛行、学术造假泛滥等恶劣现象。五是生态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形成成熟的生态责任观,对于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等基本要求无法达标,缺少生态责任意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是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存在较强的波动性。部分大学生作为公民,其责任意识不够稳定,在不同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状态,往往在国家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或突发事件爆发时,呈现出较高的责任意识,但持续时间不长,一段时间过后就出现显著消退。如在汶川特大地震期间、舟曲特大泥石流期间、北京奥运期间、上海世博期间,大学生群体表现了极高的国家责任意识、救灾支援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等。但当此类重大事件过去一段时间后,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则又恢复到低水平状态。还有的部分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容易受到周围群体的暗示和影响,具有明显的从众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对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场合文明规范,很多大学生表现出随大流的心态,认为“法不责众”,“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第三是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不统一。大学生作为接受过系统化教育的群体,对于应尽的公民责任都非常熟悉,能够明确分辨是非曲直,对于正向的责任意识较为推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有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不相匹配,有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很多大学生责任意识认识很到位,但是行动却不够积极,或是没有付诸实践,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例如部分大学生在家庭责任上认可赡养父母的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依赖父母,不愿意从事基本的家务,甚至成为啃老一族;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社会道德责任上认可良好的行为规范标准,但在現实生活中往往在公共场所和网络空间中出言不逊、脏话连篇、恶语伤人。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多元的社会标准和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认知和行为的统一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四是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带有强烈的功利性。部分大学生当下的价值观念受到扭曲,讲求实惠主义和功利主义。当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现实利益相互冲突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实际利益;当个人利益与所应该承担的公民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也是自身利益。部分大学生把实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放在自身发展考量的首要位置。还有部分大学生面对参加西部基层服务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社区义务勤工项目时,首先考虑从事这些活动能否有较为优厚的回报条件,如果有则愿意参与,如果没有或是较低,则兴趣不大。没有将应该承担的责任切实履行,而把附着在责任上的现实利益作为思考问题的核心出发点。

三、公民社会建设中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原因分析

在建设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将从社会维度、学校维度、家庭维度和大学生自身维度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是社会维度。首先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不良影响仍然存在。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臣民思想、等级观念、民族主义倾向、片面强调义务而忽略权利的弊端等,都阻碍了现代公民社会中大学生正确责任意识的形成。其次是西方文化思潮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西方思潮的强烈冲击,其中既有正向影响的部分,也有具有消极影响的部分,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文化思想也伴随着网络、电影、电视等文化媒体喧嚣尘上,导致部分大学生群体只管自身发展,而忽略了对于社会、国家和民族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再次是社会转型中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有了蓬勃发展。而在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原则下,经济主体的独立自主性,使人们发展个性、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3]部分极端的个人私利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在价值观念上出现偏差,淡化了自身的责任意识。

第二是学校维度。首先是应试教育弱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德育目标过于空虚化、政治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过分强调思想灌输,忽视学生实际行为的养成,造成了学生认识和行为的不一致,尤其是有关公民教育的内容往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以替代,导致了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弱化。再次是部分教师的行为失当。有的教师自身职业信念动荡,职业道德滑坡,忽略了育人铸魂的本质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甚至将社会上的不良思想观念和腐朽观念灌输给学生,没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造成了学生责任养成方面的负面影响,弱化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三是家庭维度。首先是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受到我国教育体制不健全的影响,部分家庭在对于子女的教育上一直是秉持的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指导思想,造成了部分学生“成才”不“成人”,責任意识淡薄。其次是部分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得当。由于我国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部分家庭对于独生子女过分溺爱。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趋势,家务劳动等包办代替,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责任;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现象,把本该是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养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时连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无法承担,更谈不上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要承担其责任。[4]再次是部分家长的行为没有发挥表率作用,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巨大,但由于受到时代因素的制约,当下部分家长的自身素质不够高,推崇金钱至上主义,过分给孩子灌输了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狭隘思想,导致了部分学生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不敢承担社会责任,缺少了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最起码的责任基础。

第四是个人维度。首先是心理不够成熟,缺少认识社会的能力,因此对于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公民个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不够了解,思想上还没有做好予以承担的准备。其次是大学生群体的自身角色意识不够到位,没有建立起符合自身社会角色的自我意识体系,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年,是国家的一名公民,因而就无法将作为公民的责任意识在心中升华为内在信念。再次是社会竞争激烈,导致大学生无暇他顾。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讲求个人努力、个人拼搏,过多地关注自我,缺乏归属感、安全感,重视了个人价值而轻视了社会价值,更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5]

四、公民社会建设中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路径

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关键在于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重要的公民群体。因此,需要多方着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塑造高素质公民,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步伐。

第一,文化层面:以积极的公民文化引导大学生责任意识。成熟的公民文化是一种倡导自由、公正、平等、参与的政治文化,它影响着公民政治观的形成、变化与发展,是引领国家进步的思想保障。只有当制度引导与文化观念相互匹配时,才能创造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沃土。为此,一是要注重顶层设计。在过去《公民素质实施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起草《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大纲》,形成体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系统,从细节入手规定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内容,以此为指导,培养其作为优秀公民的责任感。二是要注重网络氛围的营造。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形象性,传递具有正能量的公民文化。通过微博、博客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媒介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树立正向榜样,使得大学生提高自身责任感。三是要积极借鉴国外公民文化教育的有益经验。大胆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实践公民文化教育的有益成果,更好的改革我国目前的公民文化教育体系,达到激发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目的。

第二,实践层面:以丰富的社会实践锻造大学生责任意识。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实现这种统一的有效路径。为此,一是要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义工活动。通过组织大学生投身社会公益、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不计物质报酬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他们体验服务社会、承担责任的切身感受,从而锻造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各级政府和高校要完善配套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人员、组织、项目等,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二是要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参加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与祖国的同成长,与社会的共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三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公民责任类实践活动。利用法治宣传、人大选举、两会召开等重大政治事件,鼓励广大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积极参与,加强大学生参与公民社会建设的技能培养,培育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四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治活动。让大学生主导自我事务管理,促进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商,从而在自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于公民社会本质的理解,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第三,教育层面:以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机制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在建设公民社会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共同促进。一是要倡导良好的家长教育方式。通过各种路径引导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从传统的权威型方式转向现代民主、开放、尊重、科学的教育模式。二是高校要优化学生公民责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适当在传统“两课”教学的课时中设定专门的公民课程,编撰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公民教育课本和自读本,采用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灵活多变、富有体验性与实践性的公民责任课教学手段。最终将学生的学习由个人利益驱动逐渐转变为社会利益驱动,增进学生的公共利益思想,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关注社会存在,并以富于情感的行动投入其中。[6]三是鼓励社会组织大力支持,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等创建机会和平台,组织各类活动,供广大大学生参与。

参考文献:

[1]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4,(5):11-12

[2]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J]改革,1999(3):5

[3]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20

[4]鲁洁.试探中国(大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意识仁[A]超越与创新仁[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5

[5]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 2009(2):185

[6]宋哗.责任生成的道德内涵及其实现机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2

猜你喜欢

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大学生之歌
公民社会治理主体作用及其角色的历史性分析
实事求是看待公民社会
洛克公民社会财产权视角下的中国房产税改革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