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食玉米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4-04-29刘淑丽

吉林蔬菜 2014年12期
关键词:染病青枯病病株

刘淑丽

1 霜霉病

1.1 发病症状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心叶长出黄白色条纹,重病苗提前枯死,成株期表现疯顶或呈抑制型黄化萎缩症状。常见的有植株严重矮缩型和植株高大仅个别小花变态型。雄花正常抽出,雌花无花丝;病株心叶拧卷下弯。第二种是发病幼苗严重矮化,生长衰弱,叶色较浓,沿脉形成黄褐色条状枯死斑。

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气候潮湿或雨水充沛、地势低洼利于发病。

1.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株率高于20%应废耕。平整土地,注意排水,防止苗期淹水。用种子重量0.3%的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2 青枯病

鲜食玉米青枯病又称茎腐病、茎基腐病,分布广,是食鲜玉米、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病株率高达70%~90%,严重的全田枯死。青枯病多在玉米乳熟期至蜡熟期才显症,易被误作早衰。

2.1 发病症状

主要侵染根系和茎基1~3节。苗期幼根染病,苗株变矮。成株多在灌浆至乳熟期显症或进入高峰期。症状有急性型和普通型2种。急性型发病快,多大1~2天内迅速失水青枯,似开水烫状,茎基1~3节变褐变软,果穗下垂。普通型病程慢,植株叶片从下向上依次变黄干枯或似开水烫状,茎基初呈水渍状褐色,表皮失水出现轻微皱缩或变软出现条纹凹陷,根系褐变坏死,茎中间中空,极易倒伏,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和白色菌丝变成粉红色。

2.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腐霉菌是土壤習居菌,可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镰刀菌多以菌丝、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玉米播种后,就可从种芽或幼根侵入,造成烂种和死苗。稍晚些则从嫩根伤口侵入,分泌多种细胞壁降解酶,破坏根或茎基组织。

2.3 防治方法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采用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锌肥,每667平方米施用硫酸锌1.5~2千克,可防治青枯病。加强管理,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提高抗病力。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试用木霉菌处理玉米种子,防治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病有效,较选用抗病品种省时、有效。

3 锈病

3.1 发病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侵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疱,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

3.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在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种易发病,高温多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则发病重。

3.3 防治方法

选用抗锈病的鲜食玉米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喷洒25%戊唑醇水乳剂2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20毫升/667平方米,持效36天。

4 圆斑病

4.1 发病症状

又称炭黑蠕孢叶斑病。危害叶片、苞叶及果穗,叶片发病初生浅黄褐色椭圆形小黄点,后扩展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坏死斑,边缘色深,中间色浅,四周具黄色晕,持续一段时间后扩大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黄褐色坏死斑,边缘紫褐色,湿度大时斑上生出黑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多个病斑常融合成大的坏死斑。苞叶染病,初生褐色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中间灰褐色,边缘紫褐色,略凹陷。果穗染病,穗轴上或籽粒生有黑霉,重的炭黑色。鲜食玉米进入乳熟期出现发病高峰。

4.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传播途径与大、小斑病相似。由于穗部发病重,病菌可在果穗上潜伏越冬。翌年带菌种子的传病作用很大,有些染病的种子不能发芽而腐烂在土壤中,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此外,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也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经1~2天潜育期萌发侵入。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叶斑或穗腐,进行多次再侵染。玉米吐丝至灌浆期,是该病侵入的关键时期。

4.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严禁从病区调种,在玉米出苗前稳底处理病残体,减少初侵染病。在玉米吐丝盛期,即50%~80%果穗已吐丝时,向果穗上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对感病品种也可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的0.3%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猜你喜欢

染病青枯病病株
偶感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食饵染病生态流行病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收获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