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贵“德”

2014-04-29王红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仁爱老师教育

王红

何为德?指的是好的品行、准则和规范。何为老师?顾名思义,就是学识很深,德行很高的人就可以为人师表,即老师。引用古语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即道理、道德;业,即知识;惑,即疑惑。

不难理解,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德才兼备之人。

联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文化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我们同样也感受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那就是人们的生活幸福了,可许多人心涣散了。各类贪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物质文明与道德文明建设的差距越来越大了。整个社会的“德”亟待提升。而一个国家的强大在教育,教育的兴衰在老师,所以老师贵“德”很重要。

试想,一个非常有才的人如果很缺“德”,那么他的才气就像一匹无人驾驭的烈马,横冲直撞,则酿出的祸害要比缺少才气的人更具破坏力,负能量大得无法估量。才气只有在“德”的驾驭下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正能量,成就自己,造福社会。所以“德”是为人师表者首要具备的品行,是为师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

有句话说的好:“仁者无敌。”“仁”正是德行方面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体制中无不贯穿着仁爱的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可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具体方法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所以,“仁政就成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模式,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勤政爱民,节用恤民,于民共忧。”等等,都可以说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要求。《礼记》上也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予诸德也。”

爱因斯坦也说:“使学生对教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我们不妨再纵观一下中国历史,因“德”而得失的帝王将相也不胜枚举。大家熟知的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曾三给桥头老人拾鞋而幸得兵书秘籍,最终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人的故事。我们从历史典故中看到了张良身上所具备的好“德”,他懂得尊老敬老爱老,以“礼”相待老人,终于赢得了精彩人生。三国时代的刘备三顾茅庐而喜得谋略大师诸葛亮,才有了刘备建蜀立业之伟功。若没有了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好“德”,那三国志恐怕得倒过来重写了。还有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说的是诸侯们因多次被君王所愚弄、欺骗而失去了对君王的信任,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悲剧,告诉我们君王因失“德”而失天下的道理。由此,可见“德”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那么,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有“德”?我想,老师除了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外,还应该以 “四心”、“五爱”和“六情”作为“德”之准则。

“四心”就是指爱心、热心、倾心、耐心。

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有爱心,也就是要爱教育事业,要爱学生,要爱同事。由此才能产生出教育教学之热心。有了热心还不够,只有倾心于这一事业,无私的奉献自己,孜孜不断,诲人不倦,拿出最大的耐心对待每个知识和每个学生。才能无愧于老师这一伟大的称号。偏心、私心,会令你形象贬低,带来恶果。

“五爱”是指博爱、热爱、关爱、友爱、仁爱。

作为老师,要有博大的胸怀,爱世间一切之所爱。清楚自己的人生使命: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满腔之热血来爱这一事业,即热爱。只有爱,才是搞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特别是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和“问题”学生要拿出特别的关注。人心都是肉长的,相信这些学生一定会慢慢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记得有一次,一名学生肚子痛,跑到我们办公室来找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可是班主任不在,孩子痛的脸色煞白,额头直冒虚汗,一位老师不加思索地说:“现在的孩子,演戏演的挺好的。”我惊诧地说:“不会的,孩子是真生病。这位学生,我给你找找班主任去,你先坐老师这儿。”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孩子患了急性肠炎,不及时治疗是很危险的。就这么简单的事儿我都忘了,可后来这名学生只要一看到我,就跑到跟前热情而真诚的问声好。频繁的问候,连我都感觉不好意思了。可见孩子是懂得感恩的。与学生有时还要像朋友一样进行聊天,真诚的为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而高兴,为他们出谋划策,提出各种可行性建议和帮助,学生才会感激你,信任你,喜欢你。这样也才有利于你开展各项班级工作,这就是友爱。老师不要厌弃学生,不要看他们这不顺眼,那不顺眼,总是想着法儿用不合理的方法“教育”学生,让他们总是对自己服服帖帖,而学生常常口服心不服,那么这样的老师没有仁爱之心,教出的学生死板无创意。要知道:仁爱之心基于“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是一种大愛的思想。世间一切事物来到这个世界上,必有其有用之处,学生也一样,不能对学生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教育方式,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慢慢纠正他们的缺点,这就是仁爱。仁爱的老师最不简单,因为他能包容学生的一切,一切为学生着想。老师要切记独爱、偏爱和不爱,这样的“爱”会让学生心灵扭曲,带来灾殃。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提问某某学生而置其他学生于不顾,或在排座位时,总是把该学生“特殊”调换,学校里的所有活动对该学生又“特别”关照。该学生家长很会“讨好”老师,可后来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今天,该学生的本子不见了,明天该学生的课本不见了……后来经过调查,原来是老师对该学生的偏心偏爱引起了另外一名学生的嫉妒和报复。可见老师身不正,学生身又怎么能正。

“六情”就是热情、亲情、动情、激情、倾情、忘情。

积极热情的心态是搞好教育教学事业的前提。对待每一位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真诚,学生也会把你当亲人。也就是对学生要有亲情。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动真情,阐明真道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也会被感动,这就是动情。至此老师的“德”才得以凝华和升华。老师无“德”,便无这“四心”、“五爱”、“六情”,便无这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祖国的希望又何在?所以,老师贵“德”。

猜你喜欢

仁爱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老师,节日快乐!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