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56例临床分析

2014-04-29拉毛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慢性疗效分析肺部感染

拉毛吉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在本院诊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8例,两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57.14%,观察组、对照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1%、28.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可以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贝那普利和坎地沙坦配合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疗效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92-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由于肺部淤血并发肺部感染,是心脏病症发展到严重阶段的综合病症,临床表现症状为呼吸困难、四肢乏力、体液潴留等,是临床高致死亡率疾病。为了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0例,男性36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为(68±2. 6)岁;其中肺部轻度感染36例,中度感染16例,重度感染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女10例,男18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为(69±2.8)岁,肺部轻度、中度、重度感染患者分别为19例、7例、2例;对照组28例,女10例,男18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为(67±2.5)岁,肺部轻度、中度、重度感染患者分别为17例、9例、2例;治療前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病情分布情况均无明显差异,表明统计学无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主要包括吸氧、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并针对患者原发病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和坎地沙坦配合治疗,按贝那普利8mg/d和坎地沙坦10mg/d,温水口服,连续用药一个月完成一个疗程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氟沙星进行治疗,按50mg/次用药量,每日3次,温水口服,连续服用一个月完成一个疗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病症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药物治疗后,按患者病症变化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1)显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得到纠正,胸闷气短、心率不正常等症状较大改善,X线检查肺部感染症状消除;(2)有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程度、心衰改善程度比原来轻一级以上,肺部感染症状减轻;(3)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心功、心衰无明显改善,肺部感染无改善或感染程度加重[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计量检验,其中P<0.05,表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不同用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症状现象,观察组有3例,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有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症表现为体温升高、咳嗽、颈静脉怒张,并伴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经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肺部X线检查有浸润型阴影,胸腔有少许积液,是临床高危疾病[3]。其发病因素与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及原发病均有关,特别是中老年由于身体代谢循环水平较低,血液供氧能力下降,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容易造成心力衰竭。加上中老年患者呼吸、循环等各项系统防御功能下降,极易受到病菌的侵袭造成肺部感染,特别是久病体虚的患者,其身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形成呼吸道内痰液囤积,导致细菌繁殖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关键是扩张血管和抗菌治疗,本组研究使用了贝那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其中贝那普利经过水解形成贝那普利拉可以有效的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产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起到舒张血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而坎地沙坦为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管平滑肌受体结合,达到拮抗血管收缩的作用,进而降低末梢血管的阻力,改善患者病症的目的。

本组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可以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贝那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进行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新鸣,厉伟民,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3(23):25-26.

[2] 黄祖华,黄洁明,吴启.血清镁浓度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J].吉林医学,2011,05(13):88-89.

[3] 赵杨.卡维地洛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05(18):45-46.

猜你喜欢

慢性疗效分析肺部感染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综合排痰护理用于尘肺伴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急救治疗中暑患者的疗效分析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769例临床分析
5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