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对阑尾炎影响的临床分析
2014-04-29任大为
任大为
【摘 要】目的:探讨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后的阑尾炎的临床特点,继而明确此类药物对阑尾炎的影响意义,以提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2013年收治的35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按“上感”服用解热镇痛药,但症状反复,效果欠佳,最终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急诊手术治疗的病患,分析其发病特点,诊疗经过,阑尾的特点及预后等。结果:35例打开腹腔:均有不同程度腹膜充血水肿、粘连,均有腹腔渗出,阑尾呈现化脓,穿孔,坏疽,粘连,包裹,腹膜水肿质脆,系膜粘连,盲肠充血水肿,其中阑尾化脓7例,其中化脓穿孔6例,坏疽27例,其中坏疽穿孔12例,坏疽穿孔化脓11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无一例是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和或腹腔引流术,最终33例治愈,其中3例并发切口感染,1例死亡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1例反复发生肠梗阻,余无阑尾残株炎,粪瘘,门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4—35天,平均14.8天, 随访时间2月—1年,平均半年。结论:阑尾炎明确诊断之前服用解热镇痛药可掩盖病情,使症状暂时缓解,但病情反复且加重,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痛苦加大,生活质量下降,手术难度增大,术后并发症增多,严重者可致死亡,应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解热镇痛类药;阑尾炎;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98-01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应用解热镇痛药可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但只是对症治疗,因此仍应着重病因治疗。而阑尾尾炎的发病早期常有发热,若仅处理发热,而不进一步治疗,则会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我院2008年---2013年收治35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按“上感”服用解热镇痛药,但症状反复,疗效欠佳,就诊、留观、后住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手术治疗的病患,结果不满意,值得临床上高度重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病人,男性34例,女性1例,年龄21—72岁,﹥65岁男女各1例,平均43.5岁,均入院即确诊,并急诊手术。发病至就诊时间2—3天,均第一天出现发热37.3℃—37.6℃,均无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按“上感”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颗粒,感康等药,但发热反复,直至就诊当天才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脐周痛或右下腹痛等。入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1],诊断符合2011年7月1日卫生部公布了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1.2 手术方式
35例采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打开腹腔:均有不同程度腹膜充血水肿、粘连,均有腹腔渗出,阑尾化脓,穿孔,坏疽,粘连,包裹,腹膜水肿质脆,系膜粘连,盲肠充血水肿,其中化脓7例,其中化脓穿孔6例,坏疽27例,其中坏疽及穿孔12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弥漫性腹膜炎并多发性腹腔脓肿1例,无一例是单纯性阑尾炎,吸净脓液,分离粘连,行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水肿质脆,缝合包埋欠满意的,覆以网膜缝合,阑尾周围脓肿粘连尚能剥离,一期清除后放置腹腔引流[2]。
2 结果
服用解热镇痛药时间越长,消化系统症状出现越晚,腹腔炎性渗出越多,粘连越重,阑尾坏疽穿孔发生率越高,以及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预后也越差。病理多是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伴阑尾周围炎。33例治愈,其中3例并发切口感染,1例高龄女性患者并发广泛性腹膜炎,术后死亡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1例反复发生肠梗阻,余无阑尾残株炎,粪瘘,门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4—35天,平均14.8天, 随访时间2月—1年,平均半年,住院时间均超过5--6天(依据临床路径规定).费用远超过单病种规定的限价。
3 讨论
发热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一般发热患者可不必急于使用解热药;但热度过高和持久发热消耗体力,引起头痛、失眠、谵妄、昏迷、小儿高热易发生惊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解痛热镇抗炎药是家庭最常备药物之一,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大多数感冒药含对乙酰氨基酚,它是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主要成分,还有扑热息痛,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轻、中度疼痛,对于各种剧烈疼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则没有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有90%~95%需在肝脏中代谢,服药后约0.5~1小时,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 对乙酰氨基酚的半衰期为1~4小时,平均为2小时。当服药2小时后,其血药浓度会减少一半。服药4小时后,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将会再次减少一半。扑热息痛血浆峰值在30~120分钟内出现,半衰期为3~4小时[3]。而急性阑尾炎是需要外科干预的常见急腹症,病死率0.8%~8%;,约50%的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8%~43%,平均20%,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其预后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o.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阑尾炎发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有发热,体温升高数小时或数天才出现典型表现,此时服用解热镇痛药可延缓体温上升,按习惯早中晚餐前后服用,依据此类药物的半衰期,至少维持一天疗效,药物的镇痛作用也掩盖了本病应有的早期伴随症状,只有在发热症状反复,才来医院就诊,因此,就诊时间往往在发病后一天以上,即2—3天时。此时病情已相当严重,从本组数据分析,阑尾炎发病2—3天确诊的无单纯性,而化脓性,穿孔坏疽性,阑尾周围脓肿多见,服药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却掩盖了病情,才是最致命的,特别是老年患者,从术中探查情况及术后病检结果可知:服药时间长,以坏疽穿孔为主,服药时间短,以化脓为主。从发病数小时即有症状,然后就诊,治疗,预后较佳,此过程干预,影响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出现症状不典型,诊断较困难,且疾病进展趋势不变,预后较差。故不明原因的发热,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是医院就诊,经过科学的诊断,密切的观察,才能做出准确的治疗。尤其应重视年龄较小儿童或婴幼儿、妊娠后期及老年患者。
4 本组病患的临床特点及经验总结
4.1 年龄大,基础病多,就诊晚,症状可能不重,但腹腔感染严重,全身炎性反应大,预后差,甚至死亡。
4.2 无明诱因的发热,不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伴或不伴消化系统症状,尤其是老年和婴幼儿,应去正规医院就诊,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不可轻易服用解热镇痛药,
4.3 化验血即使WEC 正常,只要N﹥80%,且有消化系统症状,应予以留观,密切观察体温、腹部体征,及时做相应检查。特别是查血象,若出现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体温渐升,血WBC升高、N有所下降,但N﹥80%,虽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只要右下腹体征渐明确,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4.4 尽早二联抗生素应用
4.5 术中注意对切口的保护,缝合腹膜后,用稀释络合碘液冲洗切口,再生理盐水冲洗,无菌敷料拭净,逐层缝合,不留死腔,切口部以酒精纱条湿敷。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4]
4.6 腹腔尽可能用盐水纱布拭净,也可用甲硝唑溶液局部冲洗,不做广泛冲洗,一定要重视放置腹腔引流管。
4.7 文獻报道,阑尾周围脓肿病程一周以内的早期手术和一周后的晚期手术,其一期愈合率无明显差异,但死亡率后者明显升高,故主张早期手术
参考文献:
[1] 2011年7月1日卫生部公布了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2] 刘重安,史陈让,张兆林,等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附138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1.25(6):329.
[3] 药理学第二十一章解热镇痛药
[4] 吴方涛.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实用外科杂志,1992,12(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