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2014-04-29王琦于冰李晔孙硕宁
王琦 于冰 李晔 孙硕宁
【摘 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的恢复情况、VAS评分的提高幅度都比对照组要好,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后路手术;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83-01
在临床上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近些年比较常用的是后路手术,它具有理想的复位和固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方式在远期和预后的阶段还存在了一些风险,比如患者椎体高度不佳、后凸矫正角度改变或是其内固定出现了松动和断裂的情况,这对临床的治疗效果有很严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25岁~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都接受了T11~L2单节段骨折,患者中不存在由于其他部位骨折后又愈合从而恢复正常,以及陈旧性骨折或爆裂性骨折患者经过截瘫治疗的情况。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以上数据包括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等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手术前给予两组患者采用全麻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让患者采用俯卧位,垫高患者的上胸部以及肩部,让下胸和腹部保持悬空的状态。在患者的骨折椎体后正中的位置选择切口,将椎体以及椎板的上下位暴露,选用解剖定位的方式在横切面50~150°的角度探测,保证钻孔处在股壁以内。通过C臂透视将位置确定,再将椎弓根钉一次植入,如果患者有神经被压迫的情况,在手术进行以前就要通过CT扫描以及x线为其减压,确定使用全椎板的切除术还是半椎板的切除术。接着要在透视下为受伤的椎体进行复位,恢复椎间盘的高度,再根据患者实际的损伤程度选择同种异体或自体的外侧植骨[1]。手术完成以后要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并缝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都采用留置引流管,治疗过程中配合抗炎、脱水以及止血,术后让患者采用辅助方式进行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在所有患者出院以后,我院对其进行了一年时间的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进行以前、以后以及随访一年不同阶段中患者椎体前缘的压缩率、神经功能等级以及Cobb角的VAS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以及等级VAS评分与手术治疗前的情况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中神经功能等级改善情况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1、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的恢复情况、VAS评分的提高幅度都比对照组要好,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相关资料记载,约1/5以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都出现了脊髓损伤,也就是说,患者在受伤以后其脊柱的结构都受到了损害,承受重力的能力丧失,还有一些脊髓损伤的患者下肢丧失知觉,进而出现了运动功能或是排便功能丧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2]。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不但避免了患者损伤脊柱以及脊髓神经根的可能性,还能有效减小了椎弓根钉应力,这种手术治疗在多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综上所述,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效果顯著,恢复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平,高永红.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12):65-66.
[2] 王广辉,李卫伟.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6(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