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蓝鳍金枪鱼”有软肋
2014-04-29
凤凰资讯报 2014年15期
虽然澳大利亚已探测到4次疑似黑匣子信号,但能在水下利用摄像机探测的“蓝鳍金枪鱼”依然“按兵不动”,引发不少疑问。
疑问一:为何不立即放“藍鳍金枪鱼”入海探测? 前美国运输部督察长夏沃解释说,探测到脉冲信号不意味着就定位了黑匣子。在同一平面上,信号源可能位于探测点方圆约8000米内的任何一点,更何况这一信号从至少4000米的深海发出。
疑问二:“蓝鳍金枪鱼”能否和声波定位仪同时搜寻? 在同一片水域中,两个利用声波探测的仪器会相互干扰,因而不能同时使用。
疑问三:为何不用“蓝鳍金枪鱼”代替声波定位仪? 印尼独立航空分析师苏亚特曼解释说,“蓝鳍金枪鱼”一整天只能搜寻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搜寻一平方公里可能需要一个月。“蓝鳍金枪鱼”能够利用旁侧声纳和摄像机下潜搜寻,但一次只能装配一种设备。通常情况下,它首先使用声纳探测,发现可疑目标后回升至水面,改装上摄像机后再次下潜,为搜寻人员提供水下画面。(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