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对愈后的影响

2014-04-29李春香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早期脑卒中康复训练

李春香

【摘 要】目的:旨在说明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预后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缺血性)48小时即进行康复训练与病程在1个月以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脑卒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有效率95%,后者有效率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開展的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预后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27-02

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称脑卒中。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问题。据调查其发病率为219∕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116∕10万人口。我国城市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居首位。脑卒中还成为重要的致残疾病: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意识障碍,其中以偏瘫表现最常见,约3/4患者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

1 资料

选择临床脑卒中患者44例,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2岁。病程6小时—1个月,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塞34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正的诊断标准,脑卒中均有偏瘫表现。在发病48小时—14天即开始介入康复护理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发病在1个月都进行康复护理的22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0天。

2 方法

2.1 2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除应用脱水、降压、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外,脑出血患者应用止血药,脑梗死患者应用溶栓治疗。预防并发症,如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2.2 重视病人的心里护理

脑卒中后因为大脑左前半球受损,可以导致抑郁,加之沟通障碍,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早期康复干预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训练内容及开始的时间。让其了解早期康复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与发展,能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开展得越早,功能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观察组中脑梗塞患者18例,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后48侠士即开始进行早期康复干预,4例脑出血患者也分别在病情平稳后10—14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

4 重视患侧刺激

通常患者的体表感受、视觉和听觉减少,加强患侧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丧失,避免忽略患侧空间。房间的布置应尽可能地使患侧在白天自然地接受更多的刺激,如床头柜、电视机应置于患侧;所有护理工作如帮助病人洗漱、进食、测血压、脉搏等都应在患侧进行;家属于病人交谈时也应握住患侧收,引导偏瘫病人头转向患侧;避免手的损伤,尽量不在患肢静脉输液;慎用热水袋热敷等。

5 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

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增加舒适感。

①病入卧床时床应放平,床头不宜过高,尽量避免半卧和不舒适的体位。如患手应张开,手中不应放任何东西,以避免让手处于抗重力的姿势;不在足部放置金鹰的物体以试图避免足跖屈畸形,因为鹦鹉硬物压在足底部可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②不同的体位均应备数个不同大小形状的软枕以支持。

③避免被褥过重或太紧等。

6 体位交换(翻身)

翻身主要是躯干的旋转,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是抑制痉挛和减少患侧受压最具治疗意义的活动。

①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重要的体位。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患腿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等。

②仰卧位:为过渡性体位,因为受颈牵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增强,应尽可能少用。

③键侧卧位:患肩前屈,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髋稍内旋。偏瘫、截瘫病人每2~3小时翻身1次。

7 床上运动训练

正确的运动训练有助于缓解痉挛和改善已形成的异常运动模式

①Bobath握手:教会病人如何放松上肢的肩胛的痉挛,并保持关节的被动上举,可避免手的僵硬收缩,同时也使躯干活动受到刺激,对称性运动和负重得到改善。应鼓励病人每天多次练习,即使静脉输液,也应小心的继续上举其患肢,以充分保持肩关节无痛范围的活动。

②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训练用患腿负重,抬高和放下臀部,为病人行走做准备,可以防止病人在行走中的膝关节锁住(膝过伸位)。

③关节被动运动:进行每个关节的各方位的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

④起作训练:鼓励病人尽早从床上做起来,有侧卧位开始,键足推动患足,将小腿移至床缘外。坐位是应保持病人躯干的智力,可用大枕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软枕以防肘部受压。轮椅活动中,应在轮椅上放一桌板,保证手不悬垂在一边。

8 恢复期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和使用步行训练、平衡

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上肢功能训练一般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下肢功能训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具体方法有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运动、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训练等

9 综合康复治疗

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合理选用针灸、理疗、按摩等辅助治疗,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资料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肌肉等长收缩能力有所增强。

10 结果

根据瑞士学者Brunnstrom提出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评定方法,可以分为基本痊愈:恢复至VI级;显效:提高II以上;有效:提高I级;无效:级数无变化。

2组脑卒中病人治疗康复后比较(见表1)

11 讨论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护士首先要做好脑卒中患者的人院宣教尤为重要。脑卒中患者大多留有肢体功能障碍,甚至长期瘫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而使患者产生自卑感、无用感,表现为哭泣、烦躁、懒言、不配合等。护士应充满爱心、耐心去解释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转归及各种康复锻炼的意义,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其在心理上首先接受此治疗,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疾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但不少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并不都是瘫痪所致,而是没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或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致使产生体位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后程度。在4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观察组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康复护理效果,二者差异显著,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脑卒中的表现,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耀辉 杨期东 内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 60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 379—380

[3] 蒋冬梅 病人健康教育指导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301—302

[4] 郭庆利 电运动刺激加强肌力作用、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册 1988.1: 5

[5] 余绍卫 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 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5,287

猜你喜欢

早期脑卒中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刀木情深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