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设计探析
2014-04-29王雷肖增弘
王雷?肖增弘
摘要: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特色及培养目标,对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中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阐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具备的特征和主要建设内容,对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当前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现行课程体系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动力工程;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专业学位
作者简介:王雷(1978-),男,满族,辽宁锦州人,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肖增弘(1963-),女,吉林长春人,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工程学院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Z12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34-02
2012年,沈阳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动力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实现了从专科办学到本科办学的全面转变后的又一次成功跨越,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因此研究生培养又成了一个新课题、新任务。特别是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工程应用创新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成为我校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在其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为此笔者对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体系的制订,对界定和规范领域内工程硕士培养,制订合理的培养质量准则,更好地开展质量评估,实现培养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建设具有特色、切实可行的课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校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客观上需要对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思考、优化甚至革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课程体系能很好地体现动力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解决知识学习与职业实践、方法与技能的严格训练、理论与应用的之间的关系,并应充分考虑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节能环保等学科特点,构建和优化出适合我校特点的课程体系,并使专业学位课程在设置上要体现其基础性、实践性、先进性,以相关职业对专业学位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为依据,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的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消除课程体系“本科化”
深入分析现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在完善经典基础理论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方法论课程,学科前沿、学科交叉性课程,技能性(思维和行为训练)课程,研讨型课程。
3.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对不同研究方向,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的构成比例,以及课程设置的差别问题。
二、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内容
根据我校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结合本研究先期对我国动力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结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3]
1.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探讨课程体系的整体特征
构建一个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性框架:重视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完整性;突出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前沿性;明确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层次性;要强调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个性化。
2.以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框架,建设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重要构成,许多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进行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时,明确了课程系统改革的相关原则。本研究在思考和制订研究生课程体系时,紧密联系动力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加深理论基础与加强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共通性及个性化;同时大力加强研究生的教材建设,使其具有前沿性、交叉性。最后构建由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组成以传授知识、拓宽基础理论为主的课程系统,以及以思維训练、综合知识、研究技能等方面组成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课程系统。
3.从动力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出发,优化课程体系
在建设目标上,坚持“学术型”与“应用型”相结合,坚持灵活化的培养过程,加强课程建设,增强科研与实践环节,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设和完善选课机制,并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展开课程体系的优化,拟通过划分课程群来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设想。具体改革可遵循从“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递阶控制及三级优化的思路。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多方面进行课程编制的优化。
三、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
对于我校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框架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合设计;课程整合与接口设计;课程体系基本结构设计;课程体系开放性设计。根据动力工程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在学校要求的英语、政治理论等公共学位课之外,笔者设计了“硕士学位课程”、“研究方向课程”、“实验技能课程”和“职业发展课程”4个专业课程模块,[4]如表1所示。与原先的课程体系相比,新课程体系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资质角度出发,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了研究方向课程、实验技能课程和职业发展课程等环节,其中职业发展课程模块的设立是本课程体系的亮点和重点。
表1 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
硕士学位课程 研究方向课程 实验技能课程 职业发展课程
工程数学 燃烧技术与设备 动力工程高级实验 企业案例分析
高等工程热力学 热力系统优化设计 模拟企业实训项目 动力工程安全导论
高等流体力学 热力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 实用工程写作 动力工程经济
高等流体力学 风电场设计技术 现代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动力工程管理创新
高等材料力学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资格认证课程
汽轮机变工况特性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
锅炉变工况特性 制冷与低温技术
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性能分析 现代传热问题
四、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师资格的遴选,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并重视团队学习,案例教学和现场研究,还应注意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和工程能力,形成学校和行业部门等多方良性互动的教学体系。
2.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完成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硬件支撑,也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在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借助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优惠待遇,将动力工程实践基地建成具有开放性、前瞻性、仿真性、应用性特点的梯次渐进的教学基地。
五、结论
学生在校三年内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可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程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宝民.建筑材料方向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1,(8):120-121.
[2]劉高常,张修志.基于能力框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8):37-39.
[3]李江林.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128-131.
[4]徐巍华.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87-289,314.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