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唐诗歌与中晚唐诗歌气象对比浅析

2014-04-29宋欣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5期
关键词:唐诗气象

摘 要:唐诗气象是指贯穿唐代诗歌的时代风貌和美学品质。最为灿烂夺目的无疑是以雄豪壮伟为特征的盛唐气象。而经过安史之乱后,这种恢宏大气的诗风不再,转向孤冷颓伤的新风格。我们以诗人作品为例,探究盛唐气象向中晚唐气象的转变。

关键词:唐诗;气象;时代风气

作者简介:宋欣(1993-),女,汉族,山东潍坊市人,本科,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01

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不同阶段唐诗的特点说:“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① 由此可见,盛中晚唐所侧重的点和美学原则不同。由于盛唐气象最为辉煌,李白、杜甫等大诗豪的成绩斐然,后世研究者对此关注尤为突出,所以我们在这里重点以盛唐气象作对比讨论中晚唐气象。

盛唐正是对外开疆拓土、统一中原的鼎盛时期,对内则是打破士族门阀、开放安定的和平时期,这使得当时的人们有种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建功立业,追求人生的功成名就以及普济天下成为诗人们的普遍情怀。那些边塞诗都透着一股豪气冲天的英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幹)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两句让人明显感觉到不同的战争观,不再有着高度自信,只剩下凄苦,退缩。李白、杜甫的诗虽然走了两个极端,但是却都有盛唐所具有的高远宏阔的视角,他们关心的是天下,不在于个人的一得一失,自由超脱,因此盛唐气象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痛饮高歌的快感,表现一种龙腾虎跃、欣欣向荣的生机。

从杜甫后期的诗以后,诗歌逐渐走向收敛。正如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道:“杜诗颜字韩文,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②那种灵动飘逸、高华雅逸的仙气被工整严谨的世俗风尚代替了,杜甫在锻句炼字、声律顿挫方面对后世启发巨大,而这种风尚在中唐被发扬光大了。中唐虽然军阀割据的局面失控,但新型生产关系仍在发展,科举制为产生大量地主阶级提供基础。文人不再以军功而是用文才求得入仕升迁,诗人逐渐迸发出了自己的个性。他们不再狂放的恣意挥洒吟唱,而是在保留内容的同时更加注意韵律形式的美感。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歌行》读起来朗朗上口,像抑扬有致、声韵婉转的美曲。晚唐诗可视的范围就更小了,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和周围的生活,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兴致和欣赏更占主流,爱情、美景等意象和自身的飘零坎坷出现的更多。像“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等,纤美细腻。正如李泽厚先生的描述:“这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题已经完全不同于盛唐,而是沿著中唐这一条线,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③

中晚唐的美学风格渐渐向孤冷、忧郁靠拢,不再像盛唐一样有着欢乐自由的思维或者刚健深刻的骨力。韦应物的“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让我们体会到他对自身身世的刻骨沉思;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以移情的视角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与不安;刘禹锡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嘲身世来表现凄苦、坎坷的抑郁人生;还有并称“郊寒岛瘦”的孟郊贾岛二人,善用清峭悲寂的词句表现内心的悲愁郁堙之气。李贺的鬼神诗,将奇峭险怪、生涩奥衍而又瑰丽奇诡的审美风格发挥到极致,并用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创造出了一个浪漫奇美、超越时空的神鬼世界。“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梦天》)“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凭箜篌引》)“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中,善用质地锐利、狠透的物象,辅以“老”“寒”“泣”“瘦”“死”“血”等字眼营造凄绝诡激的意象世界。李贺诗歌中透着一股化不开的悲观与迷茫,这也是其他中晚唐诗人中或多或少都带有的一点气质,他们对时代的失望导致了避世的心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各种文艺小资的生活乐趣浮现出来。人们不再热衷于参军建功或者游侠世间,而是更热衷于友人之间悠游行吟,小聚浅酌。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士人阶层的壮大,文化向下层转移,诗歌的写作也向着平民化发展,例如唐宣宗李忱作诗评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说:“童子解吟长恨曲,忽而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一方面说明了白居易的诗流传度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诗也慢慢向中音律和谐,圆润悦耳,通俗易懂发展。

唐诗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美,互相不可替代。盛唐的美是大气高旷的,中唐的美是淡然严谨的,晚唐的美是婉约细绰的。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唐诗吸引着我们去探索更多的美。

注释:

[1]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59页。

[2]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45页。

[3]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59页。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 美的历程[M]. 三联书店, 2009.

[2] 闻一多. 唐诗杂论[M]. 中华书局, 2009.

[3] 朱光潜. 诗论[M]. 广西师范大学, 2004.

[4] 李浩. 唐诗美学精读[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5] 江波, 刘永红. 中晚唐诗歌气象的流变探析[J]. 文学界, 2011(12).

猜你喜欢

唐诗气象
边塞风光气象雄丽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品读唐诗
气象武器:翻云覆雨等闲间
《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出版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