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能量食物”:越吃越瘦?
2014-04-29
凤凰资讯报 2014年14期
您听说过“负能量食物”吗?它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但人们在进食过程中也要消耗一些能量,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如果消化某种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于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比如100克某种食物提供80千卡能量,消化这种食物却需要100千卡能量,那么,该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效应就是-20千卡,这就是“负能量食物”的理論基础。这个理论看上去无懈可击,边吃边减肥的确是吸引人。据说,在负能量食物的名单上,包括了苹果、芹菜、羽衣甘蓝、番木瓜和生菜等25种食物。不过,真的存在“负能量食物”吗?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看似科学的论证,说起来头头是道,流传速度也很快,却经不起推敲。”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营养学专家厉曙光分析说,不同食物的能量值是有差异的。相对而言,蔬菜和水果的能量值是比较低的,如100克冬瓜提供9千卡能量,100克芹菜提供12千卡能量,100克洋葱提供45千卡能量,而不少水果含有果糖,所以能量值略高,比如100克苹果提供50千卡能量。一名成年男子一天生活,需要摄入2400千卡能量。
那么,这些能量是怎么派用场的呢?厉曙光介绍说,其中60%至65%的能量用于人体的基础代谢,像心跳、呼吸、思维、胃肠蠕动、肾脏过滤等,20%左右的能量用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学习、活动和娱乐,余下的约10%能量则满足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诸如消化、分解等。所以,不可能出现消化食物的能量超过食物本身提供能量的情况。“负能量食物”在营养学上是讲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