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性的超越 人性的回归

2014-04-29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5期
关键词:神性宿命史铁生

摘 要:史铁生被文学评论界认为是最具“哲学素养”的当代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深的哲理性,同时还带有一种极强的宗教意识,以力透纸背的神性抒写带给人独特的内心感受。

关键词:神性;母爱

作者简介:王冬梅,女(1994.1-),籍贯:安徽亳州,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01

史铁生被文学评论界认为是最具“哲学素养”的当代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深的哲理性,同时还带有一种极强的宗教意识,以力透纸背的神性抒写带给人独特的内心感受。 但他最终超越了宗教的消极被动,提出以人的力量来实现对自我不幸命运的救赎。如果说形而上的宿命意识带给他精神的慰藉,那么在他最消极、迷茫之时母亲的爱让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滋养,他在超越神性的同时,又回归了最美的人性。

一、生命的思考

人类因思想而受难,因受难而思想。当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残废了双腿之后,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当他被社会所拒绝时,他选择了逃避,来到了历尽沧桑等待了他四百多年的“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在这个沉寂但不颓败的园子里,史铁生专心思考着生与死的问题,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一个事实;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事。宿命论的观点使死的事情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怎么活”的问题,史铁生说“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

永恒静穆的地坛成全了史铁生对宿命的思考,宿命论也使他从痛苦中得到了解脱。与宿命论相伴的,就是史铁生的受难意识。他认为:“人的苦难,很多或者根本,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现实的敌人。人的残、病甚至无冤可鸣都无法找到报复或声讨的对象。因此无缘无故的受苦,才是人的根本处境。”就算我们能够消灭所有的丑陋,愚昧和卑鄙等等一切我们厌恶的事物和行为,所有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明、高尚,但是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会怎样呢?史铁生说“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世界将变成“一条死水”、“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因此,“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人与人之间命运的差别不过是上帝为了世界的整体的和谐而造成的,这就是他的宿命观。而至于谁去承担苦难,谁去体会幸福,则只能听凭偶然,听从上帝的安排,而没有道理可讲。“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但是,史铁生在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苦难的降临的同时,并没有顺从于苦难,而是选择尊重生命的存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探求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二、救赎的道路

宗教的宿命论和受难意识使史铁生得以解脱,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结果,他超越了宗教对神的顺从与依附,在神力不可及的范围内探寻生命的意义,他也超越了自我小我的解脱,执着于对“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的追求。在承认个人的渺小无奈和宿命的强大、不可战胜的同时,他也开始了自救和救人的关于永恒生命意义的追寻。

对于既定的宿命,死神控制着我们的出生与死亡,生与死早已注定,然而我们还有自己能够把握的部分,那就是“过程”,生命的过程。史铁生说:“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因为生命尽管是苦与痛的交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幸福或不幸,人生中总有些未被注定的内容,我们可以自己去定义,比如苦难之余活着的过程,比如痛苦之余快乐的心情,亦或者生命意义的探寻。所以史铁生选择通过写作成就自己生命的意义,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愉快、充实而美好。对“过程”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就是史铁生为世人寻找到的一条救赎之路。

三、母爱的追寻

生命的苦难通过自身的力量可以得到救赎,但是很多事情却是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的,譬如“我”母亲的匆匆离去。

我想读过《我与地坛》的人都会为其中隐忍的母爱而感动。我们无法忘记那望着儿子远去的方向无神伫立的身影,也无法躲避那在偌大的园子中茫然又急迫地寻找儿子的步履,更无法忽视那沉默着缓缓离去的背影。儿子的不幸在她的身上变本加厉:在儿子不在家的漫长时间里,她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当她的儿子遇到不幸,她坚韧的承担着加倍的痛苦。所以,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的最苦的母亲。

然而就是这樣一个伟大的母亲,却在四十九岁的时候就匆匆离去,她一直在为儿子担忧,却没有分享到一点点快乐。当她的儿子质问这世界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却最终听到风带来的答案“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母亲的离去,让儿子再次清醒,怀着无尽的愧疚,再次去探寻他应该走的路。 原来死亡竟是一种拂之不去的永恒的旋律,是一种穿透着历史的时空,与日月星辰同在的存在,只要你用心倾听,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回旋的声音中,在沉寂的园子里,参悟着生命的玄机,追求着救赎的道路,也怀念着覆盖在她车辙上的母亲的脚印。

“在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候,我在地坛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得到救赎,而母亲一直陪在我的身边,母亲的胸膛和地坛一样广大,我感激地坛更怀念母亲!”

参考文献:

[1]史铁生.我与地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22

猜你喜欢

神性宿命史铁生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自然神性辉光下的凹村世界——雍措散文集《凹村》解读
宿命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春·遇见
摩拜的宿命
那一箭,沉寂了宿命的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