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护理技能比赛心肺复苏术操作的思考
2014-04-29庄佩燕
庄佩燕
【摘 要】总结了多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广东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技能比赛中心肺复苏术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包括对学生的急救意识、操作技巧、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认为心肺复苏术操作是集急救、护理、人文关怀为一体的护理操作。
【关键词】技能比赛;心肺复苏术;思考。
【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89-01
为了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促进各校护理技能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2006年开始,省教育厅和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多次举办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技能大赛,而心肺复苏术一直都作为竞赛项目之一,可见其在医科教学、临床急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本校的多名学生在各届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心肺复苏项目的成绩也取得了达到较高水平。在研究此项目和考核过程中,笔者对经常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解析,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真正达到技能大赛的“四促进”目的。
1 对心肺复苏术中培养学生急救意识的思考
心肺复苏术是对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技术,时间就是生命。从发现有人晕倒到判断意识,到呼救,再到实施复苏,最后到抢救结束都应体现急救意识,紧张有序,急而不乱,节奏鲜明,规范到位。但有部分选手只是在发现有人晕倒和呼救时体现出救命的紧急性,而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就可能因为体力下降、未能注意到急救的紧迫性,或是急救思想不端正(认为只是对模型人进行练习),使整个操作过程给人没有时间紧迫感的感觉。
对此,在备赛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该强化学生的急救意识,树立其正确的急救思想观念,将模型人当成真正的病人,培养爱伤精神;指导学生参加有氧运动,提高体能;规范每个动作的细节,使抢救动作迅速到位,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利索;从用物准备到复苏后的评价与用物处理,一气呵成,体现急救的紧迫感。
2 对心肺复苏术中提高学生操作技巧的思考
心肺复苏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急救技术之一,如何提高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重点在于攻克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也是提高该项操作水平的核心和灵魂。
2.1提高胸外心脏按压准确率的技巧: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胸外心脏按压提出的心得理念,认为一旦发现病人心脏骤停,应立即行驶胸外心脏按压,并且频率应至少100次/分钟以上,成人按压深度至少达到5cm以上,所以,在比赛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最新要求,将以往的“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心脏按压”流程改为“C心脏按压—A开放氣道—B人工呼吸”,也就是将胸外心脏按压步骤提前进行,并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按压深度进行训练。
经过多次训练,绝大部分选手的胸外心脏按压的姿势、力度、部位都是符合规范的,但仍有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如:定位的手法不够精确,按压的频率偏快使得按压深度不够,按压时着力点不是掌根部而出现移位或操作者手受伤等情况。而对此,在训练时要非常注重细节,使得每一细节科学合理。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2.1.1按压部位要准确 胸外心脏按压最简单而有效的定位方法是两乳头连线中点,也可采用剑突上两横指进行定位。但在比赛中我们不仅要体现准确度,而且要体现急救的速度,加之不同的模型人的定位按钮位置略有差别,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对定位的掌握程度、模型人型号等情况来选择定位的方法。此外,要训练学生在按压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以免移位。
2.1.2按压力度和频率要适度 每一次胸外心脏按压力量要均匀适度,否则按压过轻达不到效果,过重易造成损伤。此外,按压力度也与频率有关,按压过轻会使按率加快,胸廓回弹可能不充分;按压过重了会使频率减慢,达不到抢救的效果。所以,控制好按压力度是十分关键。根据2010年最新标准,我们要使按压后胸骨下陷至少5 cm,这时保持按压的频率在120次/分钟左右的力度(17-18秒完成30次按压)是最适合的。这可以根据节拍器或者模型人显示器进行调节控制,指导学生练习。
2.1.3按压姿势要正确 胸外心脏按压时要注意保持肘关节伸直,使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手指要避免加压于病人胸部;在按压间隙的放松期,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保证胸廓回弹充分,但手掌根仍要置于胸骨中下半部,避免移位。
2.1.4及时病情观察 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要及时评价按压效果,这是操作者要时刻谨记的。在训练是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变化。
2.2提高开放气道成功率的技巧:
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术的重要环节,其动作是否到位也是人工呼吸是否有效的关键。目前,开放气道首选的手法为压额抬颏法,使病人的鼻尖、耳垂与地面成90°。部分选手在压额抬颏时,因未能注意保护病人的眼睛与下颌软组织而对病人造成伤害;也有部分选手在人工呼吸时不能始终保持气道的开放,导致人工呼吸无效,这主要是规范的动作未能有效地保持引起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改进:
2.2.1压额抬颏法开放气道要正确 压额时,要注意用左手的大鱼际肌力量向下按压前额,并注意保护病人的眼睛;抬颏时,可用右手的食指呈钩状向上托起下颌骨的下方骨组织,切勿用食指和中指两手指的抬颏法,防止损伤下颌软组织。
2.2.2开放气道角度要准确 开放气道要使病人的鼻尖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也就是病人的鼻孔朝天,尤其是在进行人工呼吸时都要保持此角度,切勿因为操作者身体的活动而使角度变小。
2.3提高人工呼吸正确率的技巧: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对人工呼吸有很多新的建议,如人工呼吸要遵守“先压后吹、多压少吹、快压慢吹、急压缓吹、重压轻吹、只压不吹”的原则。也就是说:每次人工呼吸时间至少1 s,直至患者的胸部被抬起为止;每次人工呼吸潮气量小于10ml/kg(普通成年人为500 mL~600 mL),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中断时间不可大于10秒钟,这使得2次人工呼吸与30次按压的动作衔接要尽量快速。在比赛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人工呼吸时间少于1 s;气道开放不到位使气体吹入腹部;用力吸气与吹气导致潮气量过大;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的衔接动作过慢等。针对以上新要求和比赛选手常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改进:
2.3.1正确吹气 在操作者要持续保持患者的气道开放,正常平静呼吸后给予病人吹气,吹气时间在1s--2s间;吹气的同时眼睛注视胸廓的起伏,2次人工呼吸中间间隔2 s,保证通气有效。
2.3.2缩短按压间隔 在第二次吹气后,应立即定位行胸外心脏按压,避免多余动作,保证心脏按压中断时间在10秒钟之内。
2.4复苏后及时评价
复苏后评价环节在整个操作评分中占10%左右,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训练。部分选手可能因为在操作5个循环后体力出现透支而忽视此环节,或忽略了人性化关怀,使得整个操作虎头蛇尾,无法得到高分。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复苏的效果和复苏前评价同样的重要,注意保证评价的时间,注重细节。
3 对心肺复苏术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心肺复苏术的比赛不仅仅是考核选手一项操作技能,而且也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选手的应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礼仪、理论知识、心理素质等等。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全面提升选手各方面的能力。
3.1培养学生应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受比赛场地环境改变、模型人差别、心理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比赛中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如:按压连串错误、吹气连串错误、漏掉某个操作步骤等,这将严重影响比赛选手的心理,从而影响比赛成绩。那么,我们在备赛中要善于发现并充分考虑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并指导选手解决或补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场应急能力,使之能从容应对。
此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比赛现场,评委有可能在操作开始前设置与操作有关的情境,选手很可能就发挥不出平时训练的水平,留下很多遗憾。所以平时的训练不能仅针对操作技能,过分强调步骤,还要为选手更换不同的场景,培养选手的批判性思维。
3.2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分选手在比赛前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很熟悉,但到了現场发挥不出水平,这也许与选手的综合能力与心理素质有关,特别是中职选手。对此,我校的选手一般会从礼仪、心理、技能、理论等方面进行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
心肺复苏术作为护理技能比赛的项目之一,体现出其在抢救心脏停博、呼吸骤停的病人时的重要地位。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有效地提高心搏骤停者的生存几率。所以,我们要借助比赛的平台,为全体师生乃至全社会人员普及心肺复苏术,提高急救质量,而不是培养几个会参赛的精英,这才是参加比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