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探讨

2014-04-29段凤侠王翠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段凤侠 王翠玉

【摘 要】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是相互独立又互为相关的学科,健康教育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措施,而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接种率。(2)可以提高预防接种效果。(3)可以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实际沟通能力。(4)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计划免疫;健康教育;预防接种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65-01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卫生工作人员认识。现在,医院逐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中心,医院接种门诊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健康教育。针对接种门诊健康教育需求,我门诊开展了以儿童家长为中心,以现代医学理论观为指导,以系统论为基础,重视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在预防接种中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性的体会。

1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可显著提高接种率。

预防接种是利用生物制品将免疫原或抗体通过适当的途径有计划地接种于人体,使之对相应疾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相应的传染病。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且是控制以至消灭某些传染病最根本的措施。

在社区进行儿童接种摸底调查时发现,许多儿童未接种的原因是因为缺少信息。城镇居民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医院分娩,在其住院期间,健康儿童均进行了疫苗接种,同时对家长进行了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已接种的健康儿童都能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完成以后的疫苗接种工作,新生病弱儿在其恢复健康后也进行了补种。但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中有一部分不在医院分娩的儿童未进行疫苗接种,家长认识不到其重要性,抱着不打预防针也不会得病的侥幸心理,产生疫苗的漏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通过发动社区组织或居委会的力量,协同上门宣传。由于他们熟悉居民,易被居民接受,使之产生从众心理,最终使其获得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例如,结合具体事例介绍乙脑、流脑的知识、发病情况、传播途径,有引起严重后遗症的可能,并强调儿童的易感性。这样,一方面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一方面宣传预防接种对儿童的保护作用,最终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就会主动地到接种门诊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还有部分家长完全无预防接种相关健康知识,或有的儿童在出生当地进行了部分疫苗接种,到新的居住地后,不晓得接种地点、时间等等,产生漏种,这就要对这些方面开展健康教育。这样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宣传,使预防接种易为家长接受,在群众中树立预防接种有益的价值观念,主动接受疫苗的接种,最大限度的提高接种率,达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

2 对儿童家长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预防接种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预防接种纠纷。

各种疫苗对人体来讲都是异物,它刺激机体后,既会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也会伴随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引起组织器官的损失或功能障碍,也不会有后遗症。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不一,有必要把这些出现的癥状原因向儿童家长阐明,减少家长焦虑、疑惑或不安的情绪。在接种门诊人多,人流量大,时间少的情况下,可利用候诊厅张贴宣传画,办卫生墙报宣传相关知识(如:疫苗接种次数、间隔时间、初免年龄、接种途径等),并把禁忌症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一般处理方法印在宣传单上,对儿童家长定向散发,让家长了解禁忌症的范围,可减少疫苗接种时的偶发病,防止加重病情。对疫苗不良反应宣传的效果是:一方面可减少对接种效果的影响,有的儿童在进行疫苗接种后,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烦躁不安、呕吐、腹泻等),易使家长误认为是感冒及肠炎等疾病,而使用抗菌素,导致免疫效果降低;另一方面,经过宣传后,许多家长针对儿童接种疫苗后局部出现的红、肿、热、痛,以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现象就不会出现误判,知晓是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而不会误认为是预防接种人员操作不严引起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预防接种纠纷的发生。

3 对预防接种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的实际沟通能力。

在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众多的非卫生人员,要做到宣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多举实例、以理服人;并且要掌握家长的心理,宣传要有全面、辩证的观念;阐述问题要注意分寸,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消除家长担心接种反应的心理。这就需要预防接种人员运用现代传播学手段和市场销售学的理论技术,以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形式向儿童家长传播健康教育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能自觉意识到医患关系对接种工作的影响,怀着对接种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儿童及家长建立密切有效的交流,可树立信任感,解除小儿接种时的紧张情绪;要学会使用恰当的提问方式,注意倾听家长的诉说,不断获取有益的信息,了解居民对预防接种的认识、态度、信念,以提供快捷、方便的连续性服务。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有时需要社区组织的协助,这就对预防接种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协助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所以有必要对预防接种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相关的继续教育,学习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定期培训,方可消除其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缺陷并改进人际交流技巧。

4 对预防接种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的防止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

疫苗接种不仅有途径上的差异,而且对接种部位、针头的大小、进针角度、针刺深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卡介苗疫苗如果在接种时误注入皮下或肌肉,可能会引起接种者局部脓肿、淋巴结肿大等一般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局部寒性溃疡和全身反应等;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时如果疫苗摇不均匀或注射深度不够,就容易形成无菌性脓肿等。上述例子说明在操作上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接种差错或事故,所以,预防接种工作者,除在上岗前进行各项业务培训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给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时刻注意“三查七对”,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防止出现疫苗的误种、漏种和错种等,防止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自琢.浅谈预防接种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M】.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10,19(8):10—11.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
2012年南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幼托机构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