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化賩”现象兴起的调查分析
2014-04-29苏清
苏清
“化賩(cong)”为纳西语,是纳西族起源和兴起的一种社交活动。据百度百科解释“化”即一群体之意,“賩”为各人拿出东西凑合在一处之意,“化賩”就是一个在物质上相互帮助的群体。过去在纳西族地区有米化賩、钱化賩、酒化賩、布化賩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钱化賩”成为主要的“化賩”方式,并在丽江、迪庆香格里拉等纳西族人口聚集地区较为盛行。迪庆中支查阅了香格里拉境内“化賩”现象的历史情况,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侧重“化賩”的形式、内容、意义、对地方金融的影响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现将有关情况编辑上报,以供参考。
一、香格里拉“化賩”现象的历史概要
据迪庆有记录史料记载,在民国初期原中甸县境内金沙江沿江一带纳西族人口聚集地区就出现了一种民间资金互助组织叫“賩会”,该组织内部规定,参与组织的会员轮流负责组织化賩,其他会员要把各自的“分子钱”交给组织人,这样依次轮值一个周期。化賩賩款主要用于农村地区生产生活需要,例如购买农具,种子等,另外还用来建盖、修缮房屋、办理红白喜事等农民生活中的各种大小急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化賩”现象从金沙江沿江地区逐渐流传至香格里拉小中甸、建塘地区,标志着“化賩”从纳西族聚集区逐步扩展到藏族聚集区。近年来,“钱化賩”成为主要的“化賩”方式,即“化賩”组织的各个成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批分期拼凑賩款给会员,会员实现轮流“坐庄”制,轮到“坐庄”的会员负责召集大家拼凑“賩款”,并拿出20%~50%不等的比例组织一次活动,剩余资金则自行管理,这样依次轮流。例如,张某参与了一个10人规模的“化賩”组织,该组织按300元每人每月标准进行“化賩”,轮到张某“坐庄”时,10人共化到资金3000元,该组织规定每次拿出500元组织活动,其余2500元则由张某自行管理。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为详细了解香格里拉有关“化賩”的情况,迪庆中支向正在参與“化賩”的各类社会人员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无效问卷3份),回收率98%,问卷有效率95%。问卷以匿名的形式调查,不涉及被调查人详细基本情况(仅涉及民族成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参与“化賩”的形式、内容,参与人对“化賩”现象经济金融功能和社会意义的意见看法,对当地金融影响以及对“化賩”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预判和分析。从调查反馈情况看:一是按参与标准划分,按照100元标准的有6人,占6.3%,按照200元标准的人18人,占18.9%,按照300元标准的人有49人,占51.6%,按照500元及以上标准的人有22人,占23.2%;二是按民族成分划分,纳西族人口38人,占40%,藏族26人,占27.4%,白族15人,占15.8%,汉族16人,占16.8%;三是按参与周期划分,按月参与的人有68人,占71.6%,按两月参与的人有18人,占18.9%,按季度参与的人9人,占9.5%。四是按组织成员成分划分,按亲戚类组织的有38人,占40%,按朋友类组织的30人,占31.6%,按同事类组织的15人,占15.8%,按同学类组织的10人,占10.5%,其他类2人,占2.1%。五是按组织内容划分,以家庭聚会式(主要是轮流到某一家聚会)有52人,占54.8%,以外出休闲式(主要是户外休闲娱乐)有21人,占22.1%,以聚餐式(主要到餐馆聚餐)有12人,占12.6%,其他形式有10人,占10.5%;六是按照参与规模大小划分,即每个人所参与的“化賩”组织的规模,5~10人规模的有72人,10-15规模的有18人,15人以上的有5人。
三、“化賩”的经济金融功能和社会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化賩”行为对“化賩”组织或参与个体而言,具有良好的经济金融功能和社会现实意义,在“化賩”组织内部得到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肯定认可,归纳起来主要是:
(一)经济金融功能
一是具有融资功能。在特定的主体范围内,通过“化賩”使一定数额的闲散资金有效的流转起来,是一个传统约定俗成且较好的融资方式,从融资速度、周期以及风险来讲,都有良好的融资效应。通过把“化賩”组织内部成员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使资金利用效率更高更快。
二是具有资金互助功能。不论是过去时期还是现在,“化賩”一直都具有资金互助的功能,对于组织内部有效配置小额资金、调剂余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个人在某一时期小额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或特殊情况时,通过民间借贷或金融机构一时难以借款时,如参与了“化賩”,则以成员身份可以启动优先轮流权,较好较快地寻求资金互助。
三是具有家庭储蓄功能。从家庭储蓄的角度出发,参与“化賩”能够使个体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自觉储蓄闲钱和小额资金,轮流到自己的时候,自然就聚集起一笔资金,实质上这笔资金大部分是自己积攒下来的资金,说直接一些,通过“化賩”能够帮助自己攒钱储蓄,弥补家庭或个人在闲散资金管理和理财上的不足。
(二)社会意义
一是具有联系亲朋好友的意义。从“化賩”成员、“化賩”内容方式两个角度看,“化賩”的人员一般在亲戚、朋友、同事、老乡和同学内部,从社会学角度看,这类人群社会联系程度高、来往密切,通过“化賩”把内部人员在一定周期内联系起来,增加感情和友谊,特别是在香格里拉地区,少数民族感情显得较为重要,“化賩”使亲朋好友之间实现了常来常往、增进了友谊,是少数民族热爱生活、助人为乐、善待人生的精神反映,是一种古朴纯美传统文化的体现。
二是具有相互帮扶的意义。在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有相互帮扶的习惯和传统,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其他形式上都能够相互帮扶,通过“化賩”大家积极提供“人、财、物”体现了少数民族群众之间无私的帮扶观念和奉献精神。
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迪庆藏区越来越严峻的维稳形势和压力,全社会广泛行动起来参与维护边疆稳定是每个群众的职责使命,“化賩”不但联系了各少数民族群众,在“化賩”期间大家通过聊天、沟通,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相互之间也容易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及时沟通帮助,及时解决了少数民族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
四、“化賩”对金融的影响
从调查情况分析,“化賩”对当地金融发展和完善具有较好地补充作用。一是有利于补充和完善社会融资体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资金融通渠道单一,仅局限于民间借贷、金融机构借贷,加之有关手续较为繁杂,给小额资金需求者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化賩”把集中的賩款以放賩形式提供给资金需求者,解决了“化賩”群体内部小额资金的短暂供需矛盾,有利于融通小额社会闲散资金,解决这个人资金临时短缺问题。二是有利于金融机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调查发现,80%的“化賩”人员愿意获得賩款后,如不急用,从安全和有效管理出发,会主动把賩款存到个人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内或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从这个角度看,“化賩”聚集的社会闲散资金能够尽快进入金融机构,有利于金融机构增加存款。三是有利于社会诚信建设。由于“化賩”方式手续简便、信用度高、风险低,“化賩”人员参与度高、信任度高,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诚信理念,一旦“化賩”人员向金融机构和其他人员借款时,贷款人可以“化賩”历史情况参考个人信用状况,借款人也愿意以更好的信用完成借款和还款行为。
五、“化賩”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喝玩乐之风已经逐步渗透到一些“化賩”当中,失去了“化賩”本身的性质和意义,例如个别“化賩”人员借机筹措赌资,用于赌博,这不仅影响賩友间的团结,还会影响家庭和睦,危害社会安定。“化賩”资金正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有的“化賩”组织已经不以小额资金为起点,取而代之的是数以万计的賩款,一旦动机不纯或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将对其他賩友造成较大风险和隐患。另外,由于“化賩”本身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遗留下来的东西,虽然有习俗的保护和限制,但从法律角度看,其法律性质还有待商榷,法律如何对“化賩”人员资金安全的保护也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