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及政策约束机制分析
2014-04-29张霄
【摘要】商品过度包装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损害消费者利益、助长奢侈腐败;解决过度包装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引导,完善生产商绿色包装的金融及相关政策支持,提倡低碳生活、走循环经济的经营理念,促进包装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过度包装 资源浪费 政策引导 循环经济
商品过度包装对自然资源、环境等造成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与国际社会、国家所倡导的低碳理念、循环经济相违背。本文对过度包装的危害进行研究,并通过政策层面分析过度包装的治理机制。
一、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
适度包装对保护商品,方便消费,促进销售,保证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分、夸大的包装不仅会对环境、社会和消费者造成巨大的危害,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浪费资源
自然资源具有具有稀缺性,随着消费总量的增加,各种资源的需求总量会不断增加,只有合理的利用和使用资源,才能经济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但商品过度包装消耗了大量资源,但并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有资料显示,生产月饼的厂家每年需要的一千万个纸月饼盒和包装材料就需要上百万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假如对过度包装不加限制,它对资源的消耗将是惊人的:目前我国每年仅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木。我国每年可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和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中,没有得到回收利用的价值达500多亿元,纸木包装每年共计消耗森林面积644700公顷,导致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森林变成废墟尽管树木属于可再生资源,但生长周期漫长,且制作材料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消耗能源等其他非再生资源,这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污染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是困扰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污染源,包装材料是生活垃圾的组织部分。有资料显示,在去年中秋节过后的第一天,在广州一天内因为吃月饼产生的月饼盒垃圾可以把2500个足球场铺满。在北京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中由于过度包装产生的至少有60万吨,而这些垃圾的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据北京环卫部门资料显示: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包装用的塑料制品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被土壤吸收,这些化学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类似塑料等包装产品,需要200多年才能被土壤吸收,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由此可见,过度包装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源。而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减少包装材料。只有在源头上减少垃圾量,才能减轻后续治理的压力,保护环境。
(三)损害消费者利益
企业的动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过度包装增加的成本必然由消费者承担。其买厂家之所以追求过度包装,其真正目的在于追求高额利润,但过度包装所产生的商品价值,通常消費者并不需要。为了提高产品利润,商家不惜通过降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来补偿过度包装的成本,并采用精美华丽的包装来作为掩饰,这是一种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欺诈行为。过度包装增加了商品的包装成本。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成本是通过增加商品的售价而实现的,最终由消费者承受。在不增加商品售价的情况下,商家则通过降低包装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来补偿过度包装的成本,最终导致消费者负担加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四)助长奢侈腐败之风
奢侈攀比成为社会公敌。但过度包装助长社会的攀比浮夸之风,违背中华民族节俭淳朴的传统美德。借茶叶、月饼之名行贿受贿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加剧社会的不和谐。例如,一些包装精美的天价月饼包装盒内可能会有一辆跑车的钥匙或一栋别墅的房产证,专门用于送礼行贿。此外,名烟名酒等的奢华包装刺激了假冒伪劣商品的繁衍,以至于这些高档商品的废弃包装物也成了制假售假者收购的抢手货。
二、商品过度包装的约束机制
(一)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引导
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动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因此消费者消费行为是理性的。但在攀比浮夸的社会心理驱动下,消费理念机会被扭曲。过度包装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与消费者不良的消费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遏制住过度包装,政府管理部门就必须对消费理念进行科学的引导。一是要引导消费者树立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理念。作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必须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消费时做到量力而行。二是要引导消费者只买名副其实的,不买华而不实的商品。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商品时要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商家,从多个侧面对商品进行比较,并结合自身收入状况,挑选出货真价实的商品。三是要倡导纯洁朴实的人际关系,切不可把感情等同于金钱。许多过度包装的产品,其实都是作为礼品赠送的。中国有句古话叫“礼尚往来”,但这个礼,更多地是指一种礼节,一片心意。现代社会的“礼尚往来”,具有更多的公关性和目的性。作为大众消费者,应该主动地抵制这种不良风气,倡导真挚淳朴的情感,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不能把礼品的轻重与感情的深厚等同起来。四是在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淳朴、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科学消费观念。
(二)加强包装立法管理和宏观调控,控制过度包装
我国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薄弱。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包装废弃物管理法律,内容涉及到包装及其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有两个,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但上述两个法律的相应条款对于产品包装及其回收利用基本处于政策宣传的层面上,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2005年4月全国人大修订了199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05年4月起,商品过度包装将被禁止,并从法律上鼓励人们使用易回收包装物,对过度包装的管理有了法律依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规范,尤其是严格的监管和执行机制还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因此,为了规范进一步规范商品包装市场,首先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包装法规进一步细化,增加可操作性,同时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对过度包装企业严格按照法规处罚整治。其次,政府管理部门通过产业政策以及财税、金融手段,为先进的包装环保项目提供优惠的税收金融支持,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绿色环保行业,使过度包装材料被市场淘汰。
(三)发展循环经济,限制过度包装
循环经济理论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重复使用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循环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废弃物或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環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对我们遏制过度包装,发展绿色包装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一是要减少包装制品原材料的用量,即遵循“减量化”原则。在包装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投入,同时大力研发更加节能高效的工艺和技术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使包装和产品之间相得益彰,恰到好处。二是要加大对包装制品的回收和利用的力度,即“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在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树立循环利用的理念,尽可能地使用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同时加大对垃圾处理以及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落到实处。
(四)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包装企业的管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依托的是资源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就包装企业来说,其盈利模式是依靠廉价的资源过度包装提高产品竞争力。这种以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营方式是不可以持续的。国外包装市场发展初期也经历了这一发展阶段,但最后实现了由资源型过度包装向绿色包装的转化。我国包装市场也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解决商品过度包装难题。国外对商品过度包装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方法是对非纸制包装和不能满足回收要求的包装征收包装税,或者通过垃圾计量收费,目的是增加包装企业的成本、引导消费者选择实用和简单的包装。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国家有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第二方面是加大生产者责任。规定由商品生产者负责回收商品包装,通常可以采用押金制的办法委托有关商业机构回收包装。生产者为了便于回收,主动选择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这方面做得好的国家有德国、法国等。国外包装管理实践所取得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从税收和责任管理方面入手加强包装市场管理,实现由过度包装向绿色包装转化。
参考文献
[1]顾红.浅论包装与环境[J].包装工程,2001,(6):24.
[2]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编著.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8.
[3]周树高.论我国包装行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包装工程,2002,(3):6.
[4]武军,李和平.绿色包装[M].北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48.
[5]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7.
[6]张艳.浅议现代包装策略[J].印刷世界,2004,(11):32.
[7]李华亮.产品包装策略[J].商业研究,1998,(7):28.
作者简介:张霄(1976-),女,统计师,供职于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