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

2014-04-29陈文祖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6期

[摘 要] 常用的催芽技术有药物催芽、温床催芽、水浸法,常用的育苗播种技术有人工播种技术、机械播种技术、播种床覆盖技术。

[关键词] 催芽技术 育苗播种技术 育苗方式 农田育苗圃地选择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21-01

一、常用的种子催芽技术

常用的催芽技术有药物催芽、温床催芽、水浸法等等。

1.水浸法催芽有热水催芽和温水催芽和两种。热水催芽法,多适用于种皮致密、坚硬的种子,像是皂角和刺槐等。播前温度选在80-90℃的热水进行浸泡,先用2倍于种子的热水到在缸里,边倒种子边用木棒搅拌,水凉之后再将浮在水面上的瘪的种子捞出,用细筛筛出未膨胀的坚硬种子,再用上述方法继续浸种。将膨胀的种子装入筐篓中,用草帘盖上或湿麻袋,放在温暖的地方,2至3天取出,稍加阴干就可以播种了。温水催芽可用40-45℃的温水浸泡种子一晚上,早晨再将种子装入篓筐或者是木箱里面,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盖上草帘,保持湿度在60℃,温度在20℃,每天温水翻倒一次,洗一次。一般来说,在这种条件下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发芽了,等到大部分种子开始露出芽尖时就可以进行播种

2.将待用种子放在薄膜之上,晚上盖上草帘,日出除去草帘。每天翻动1-2次,等到大部分种子开始露出芽尖时就可以进行播种。温床催芽可选取采光较好的地方挖一个宽100-120cm、深30cm长,根据种子播种量而定的长方形窖,下面铺上砖,砖上依次铺上席子,周边钉上木板和薄膜。

二、常用的育苗播种技术

常用的育苗播种技术有人工播种技术、机械播种技术、播种床覆盖技术。

1.人工播种技术适用于中小型苗圃,播种前要先确定好播种距离,然后借助开沟器进行播种。如果是苗床撒播,由两个人一组可分两边來进行播撒。如果是小颗粒的种子,可掺入适量的沙子。

2.机器播种就是用播种机播种。

3.播种床覆盖技术的目的在于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杂草生长,为苗木的生长创造好环境。覆土厚度的控制,要根据种子颗粒大小适度调节,大颗粒种子像是板栗、核桃,覆土厚度控制在4-8cm为适宜。此外,秋播比其他季节更适宜一些,覆土要均匀、适量,不然会影响到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小粒种子像杨柳,以覆土见不到种子为宜。

三、育苗方式的选择

大田常规育苗劳动强度大,育苗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苗木质量不能保证;而组培、工厂化育苗缩短了育苗周期,加快了育苗速度,大大提高了苗木质量,对提高苗木成活率大有好处。常规育苗是在苗圃中进行的,经播种或扦插培育出造林和绿化用的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是在温室中进行的;另外还有嫁接育苗和容器育苗技术。但对大多数集体和个体育苗和经营者来说,首选成本低、技术相对简单的常规育苗,其次是嫁接和容器育苗,组培、工厂化育苗不适合个体育苗。

四、农田育苗圃地选择及处理

苗圃地应选择近居民点的造林地区中心,有方便的交通和水源、电力供应条件。地势平坦,坡度不超过5度,附近无空气和水源污染,土层厚一般不少于50cm,地下水位不超过1.5m,pH5.5-7.5,土质肥沃,病虫害少的沙壤土、壤土、应选在山坡中下部。对需空气湿度大,耐荫的杉木、柳杉等苗木,应选择荫坡、半荫坡。喜欢光的松树类,宜选择向阳的东南坡、西南坡。风害严重的山口、寒流汇集的洼地、干燥瘠薄的山顶,阳光不足的山谷均不宜作为圃地。对选定固定苗圃地首先要测绘出平面图,然后根据育苗任务,各类苗木的育苗特点,树种特性和圃地的自然条件,作出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的合理区划,划定各个生产作业区,分期分批搞好圃地基本建设及必要的生活设施。

1.苗圃整地。整地做到及时耕耙,深耕细整,地平土碎,混拌肥料,清除石块、草根。灌木林地,生荒地等开辟苗圃提前一年烧荒开垦,秋、冬深翻越冬,翌春作床播种。盐渍土要“深耕浅翻,不乱土层”,春季浅翻作床。

2.土壤消毒。在做好床基或整平床面时进行土壤消毒。常用的药剂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呋喃丹、辛硫磷等。

3.土壤改良。圃地瘠薄的土壤要增施有机肥料,偏沙的土壤除增施有机肥外,还要混拌粘壤土;偏酸的土壤要增施石灰、草木灰和骨粉;偏碱的土壤要增施酸性肥料或适量硫磺,或在床面铺黄心土。

五、施肥原则

施足基肥,适当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为原则,并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比。做到看天施肥,看土施肥,看苗施肥。基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

1.种肥。用钙镁磷肥,焦泥灰或菌根土和种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播种,亦可采用微量元素肥料的稀溶液浸种(条、根)作种肥。

2.追肥

2.1苗木速生期,前期、中期以施氮素化肥为主。

2.2速生期后期以施磷、钾肥为主。

2.3苗木生长初期,要用速效性肥料,以施腐熟人粪尿为宜。

六、结语

总之,森林生态效益的核定补偿制度必须有配套的检测监督制度,以保证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运作。

作者简介:陈文祖(1982-),男,汉族,青海湟中,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