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及措施构建
2014-04-29李凤伟
【摘要】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和事业单位本身的职能范畴可知,预算管的重点在于项目预算、预算审核、招投标管理、预算执行等四个方面。通过对若干问题的提出,以及针对这三方面问题的分析,事业单位的应对措施可从:拓展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优化预算审核中的组织形式、强化单位审计工作开展模式,以及创新财务部门工作制度安排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若干问题 措施构建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关如何强化财务管理的问题被学界和业界所重视。不难理解,唯有做好单位自身的资金优化配置工作,才能在实施成本控制的同时履行社会服务性专业技术活动。为此,探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事业单位执行的是预算会计制度,进而预算管理成为了贯穿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线条。从现状所反馈的信息来看,需要在固定资产重置领域强化预算管理。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和事业单位本身的职能范畴可知,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项目预算、预算审核、招投标管理、预算执行等四个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仍属于体制内管理模式,这也使得在预算管理中往往受到行政领域的影响。可见,应对这些问题存在着诸多挑战。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若干问题的提出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可以归纳出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预算审核方面的问题
根据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现行模式可得,针对某项固定资产的采购,首先由业务部门根据技术要求提交预算草案,然后由财务部门进行预算审核,最后交由管理层进行审批。这就意味着,财务部门所执行的预算审核工作是关系预算管理质量的第一步,也是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关键一步。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下,往往无法对预算草案进行实质性审核。
(二)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
随着招投标工作的结束,下一步便是按合同来完成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也是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着问题。问题的表现形式便是,采购凭证(发票)所标注的价格信息,与其背后所实际发生的经济事件不符。经验表明,所采购固定资产的总造价数值越大,与经济事件不符的情况就越严重。当然,从形式要件来考察是不存在问题的。
(三)执行效果方面的问题
针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其意义在于对固定资产采购工作进行经济层面的评估。如,对固定资产在部门中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将有助于提升单位的“产出/投入”比值。需要指出,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组织,其服务功能的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很大方面取决于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然而,当前似乎在执行效果评价方面还做得不够。
二、针对问题的分析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自然没有囊括预算管理中的所有问题,但却在固定资产重置过程中时常发生。因此,在设计应对措施之前,还需要对问题的发生进行现状分析。
(一)针对预算审核问题的分析
梳理现阶段的有关文本资料发现,诸多同行都习惯于从优化预算管理技术上寻找解决办法。实则不然,财务人员所固有的“有限理性”是影响其进行预算审核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这与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有关,而与预算技术则没有太多联系。
(二)针对预算执行问题的分析
从近年来所曝光的诸多腐败问题中可以梳理出这样的结论,即形式要件与其背后经济事件不符,是导致单位资金流失的主要途径。而现行的审计制度,仍主要针对形式要件审核来展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发现有关的预算管理问题。
(三)针对执行效果问题的分析
预算执行效果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而本文则主要指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似乎单位财务部门并不直接管理国有资产,更不会直接考察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然而,若有强化预算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则需要打破当前的职能局限性。
三、分析基础上的应对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础上,事业单位的应对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拓展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
事业单位长期执行预算会计制度,从而在各级管理者心中较为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然而,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大幕的拉开,建立类似于市场主体的成本控制机制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应拓展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即突出预算管理在助力成本控制领域的功能。
(二)优化预算审核中的组织形式
解决财务人员在预算审核中的“有限理性”问题,除了需要对他们进行单位主营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外,还需要从优化预算审核中的组织形式上下工夫。笔者建议,针对特定项目的预算审核事宜,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审核小组的成员,从而利用他的专业知识来弥补财务人员的“有限理性”。
(三)强化单位审计工作开展模式
从现行的财经制度来看,审计工作仍然是应对预算执行问题的主要手段。但为了避免审计活动的形式化、书面化,应在组织监管形式和审计模式下进行优化。对于前者而言,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审计督导小组,从而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督察;对于后者来说,则需要采取跟踪审计的模式来减少当事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时间和空间。
(四)创新财务部门工作制度安排
若要使财务部门的工作延伸至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评价领域,则需要创新财务部门的工作制度安排。具体的创新导向便是,将财务人员纳入到监管固定资产保管、使用、维护的团队中来,并结合业务部门的使用绩效对其今后的固定资产采购实施权变控制。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若干问题的提出,以及针对这三方面问题的分析,事业单位的应对措施可从:拓展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优化预算审核中的组织形式、强化单位审计工作开展模式,以及创新财务部门工作制度安排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段慧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1(1).
[2]陈红蕾.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價值工程,2011(1).
[3]那贵玲.以人为本做好事业单位改革的思想政治工作[J].奋斗,2010(12).
[4]王朝霞.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天津财会,2012,(6).
[5]江崇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2,(12).
作者简介:李凤伟(1971-),女,汉族,黑龙江省安达市人,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