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丘市土壤利用情况及改良土壤的措施

2014-04-29王化群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6期
关键词:轮作作物土壤

[摘 要] 现阶段农民用地存在着“短视”行为,集中体现在用地与养地上矛盾明显,突出表现在重用轻养,实行掠夺式土地经营。通过改變农作物种植结构、栽培方式、施肥方式等,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轮作 养分使用 措施特征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01-02

一、安丘市土壤利用情况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辖10处镇、2处街道,1个旅游开发区,1231个行政村,90多万人口。市境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积约二百二十多万亩,水库坑塘16万多亩,沟、路、渠、河等26万余亩。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四个类型。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作物布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别是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变化尤为突出,就粮食作物来说,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瓜、果、桃、李,蔬菜等种植面积更是急剧扩张。土地经济效益逐渐明显增强。但在使用土地上,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我市农民也存在着“短视”行为,集中体现在用地与养地上矛盾明显,突出表现在重用轻养,实行掠夺式土地经营,主要表现在:

1.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此外还有小麦-大豆一年二作制,大部分土地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复种,没有一定的轮作倒茬制度,一年中只在秋作物收获后,有半月左右的腾茬整地空闲时间,有机肥施用量极少,不能抵偿有机质的消耗量,使土壤有机质得不到积累,对土壤的培肥是不利的。

2.在粮食作物中,豆类作物所占比重较小,过去群众有玉米间作大豆的习惯,但近十年来,豆类作物种植面积急剧减少,现在全市豆类作物面积仅万余亩,这样大大减少了养地作物,加速了土壤肥力的消耗。

3.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复种指数及绿化面积逐年扩大,提高了地面覆盖率,对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水土,土壤起了一定作用。但山区地带由于陡坡开垦,或顺坡种植,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壤趋于砂砾化。即使近几年我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但树木成活率,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另外,由于片面强调扩大复种指数,又不注意培肥地力,导致水、肥、气、热不协调,土壤肥力衰退,生态平衡欠协调。

4.部分潮土和砂姜黑土,土质粘重,耕性不良,耕作后易超坷垃,透风失墒,不利播种。

因此,通过农、林、水、措施改良培肥地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业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轮作耕作

为了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必须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正确处理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农谚说“换茬如上粪”这就说明轮作换茬在养地方面的作用。固作物不同,吸收营养元素也不同,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常常形成某种营养元素的不足或缺乏,而对另一种作物,并不一定会缺乏,如长期种植禾本科作物后,土壤中氮素会显著减少,面栽培豆科作物后,则会使土壤中的氮素增加,磷素不足长期栽培旋花科作物,土壤中钾素就会缺乏,实行轮作换茬,各种作物互为创造条件,充分协调利用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使其发挥最大的增产效益。

耕作的过程就是加速土壤熟化,促进水、肥、气、热协调及用地养地的过程。

深耕改善了土壤空气状况,增加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促进了微生物活动,加快了矿物质养分的释放,耙压的作用在于调节土壤孔隙状况与通透性,使大孔隙减少,不至于通气过强而引起跑墒及养分分解过于迅速。中耕有保墒和散墒的作用,随着耕作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市目前主要以一年二作(如小麦-夏玉米)和一年一作(如棉花、春地瓜)为主,部分一年三作,全市复种指数提高了,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但连年种植单一作物和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养分的正常循环,从而缩短了土壤的休闲期,增加了土壤的负荷,使土壤处于重用轻养的状态,影响了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力的不断提高。

2.施肥

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协调土壤养分比例供作物吸收利用的直接措施。

我市自建国以来,在施肥上经历了“重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化肥并用-重用无机肥的循环。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施用量极少,因有机肥肥效缓慢,土壤肥力虽高但产量较低。七十年代,有机肥用量增加,化学肥料开始大量使用,但以氮肥为主,忽视了磷、钾肥使用,导致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到八十年代,注意了氮、磷、钾协调使用,产量开始上升,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由于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看到了化学肥料的效力,开始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由于前几十年的土壤有机肥的利用,土壤肥力较高,加上肥料肥效快的特点,农业产量急剧上升,我市很多地方出现了“吨粮田”,但到了近几年,由于农村家庭承包土地的缺陷,人们已很少使用有机肥,从而对土壤采用了掠夺式利用,土壤肥力下降,再加上大量连续使用化肥,使土壤的理化性质也迅速恶化。

3.灌溉

流经我市发源于我市的河流主要有潍河,汝河、渠河、洪沟河等大、小河流五十余条,主要分布在市区东、南、北部,由于历史的原因,有许多河流如洪沟河、浯河等一到枯水季节即干枯。因此,我市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到现在已修建水库,塘坝、拦河闸等蓄水工程一百多座,总库容4亿余立方米,灌溉面积近四十万亩。目前我市也大力开发地下水源,使水浇面积进一步扩大。我市多数灌区,灌水效益较好,利用率高,通过灌溉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提高了作物产量,有部分灌区,由于水量大,实行大水漫灌,不仅水的利用率低,还造成了土壤板结,物理性状变环耕性变劣,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4.整地改土

农田基本建设,主要是整地改土,使山区丘陵中、小部所开垦的耕地,从岭坡到坡麓多为人工改造的梯田,土层加厚吏极薄层和薄层土壤变成了中层土壤,由零星地块变成了较大连片的梯田,水土流失减轻,物理性状得以改善,低洼易涝地区,通过挖沟造田沟沟相通,地块成方,有些地块并通过压沙等措施,使理化性状变好,耕性改善,适耕期变长,土壤供肥能力有所提高,平原和岭间平原地,通过深翻改土,活土层加厚,地面平整不,渠系配套,能灌能排,提高了灌水效益,缩短了灌水周期,关节炎作物的合理布局及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

5.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包含农田林网,营造水土保持林、四旁植树等,发展林网化,能够减少场面蒸发,涵养水源,降低了风速,增加了大气温度,减轻了干热风的危害,山区地区通过封山育林,减少了地表迳流,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保持了水土,加厚了土层,加速了土壤热化,

三、肥沃土壤的一般特征及培肥措施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采取的对土壤肥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生产中采用的一系列措施如施肥、灌溉、耕作等来培肥土壤。

1.肥沃土壤的一般特征

肥沃土壤能够充分、及时地满足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肥沃土壤应具备的一般特征是:

1.1耕层深厚,土层构造良好。高产土壤一般要求整个土层厚度一般在1米以上,具有深厚的耕作层,约20-30cm,土壤质地较轻,疏松多孔,孔隙度52-55%,通气孔隙10-15%犁底层不明显,心土层较紧实,质地较重,为上虚下实的层次构造。

1.2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和熟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高度熟化的肥沃土壤有机质较高,潜在肥力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养分转化,含有效成分高。

1.3酸碱度适宜,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肥沃土壤的酸碱度范围为微酸性性到微碱性,因为,多数植物适宜于中性微酸到微碱性,另外,也有利微生物活动。

1.4土温稳定,耕性良好。肥沃的土壤,温度稳定,表现在上下土层和昼夜间土壤温度变幅小,稳温性好,冬不冷浆,夏不燥热,有利于早播,早熟,高产。土壤疏松,宜耕期长,干耕不起坷垃,湿耕不成明垡条,耕作质量好。

1.5地面平整。地面平整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表冲刷,促进降水渗入土体,有利于土体内水分,养分均匀分布。

2.培肥土壤的措施

2.1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土壤肥瘠的重要指标,它是土壤团粒结构,尤其是水稳性团粒结构的胶结构,具有协调水、肥、气、热的功能。土壤有机质有作物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是养分的主要来源。

目前,家畜、家禽粪尿及人粪尿及厩肥圈肥、绿肥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但养猪、羊等少了,粪便数量亦逐渐减少,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作物桔杆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应该还田增加了有机质,改善了土壤性质,保水保肥,节省了人力、物力。日前做到千杆还田的仍比较少,还应大力宣传推广。

2.2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要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丘陵地区要有防山洪及水土保持的良好措施,要搞好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整修梯田,开发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达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坡,保水保肥,平原地区要实行“园田”化种植,要兴修水利,做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旱涝保收。各地要因地制宜,治水改土,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3深耕改土,创造深厚的耕层

以深耕为中心的耕、耙、耱、压等耕作措施,是加速土壤熟化,定向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

深耕能疏松土壤,破除紧实的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透性,为植物根系下扎创造良好条件。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深耕结合施肥,使土肥相融,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深耕创造了深厚疏松的耕作层,扩大了植物根系的活动范围和吸收范围,为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深耕要注意,第一,深耕的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因地制宜确定,在我市以伏耕,秋耕为主,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和有机质分解,并可多蓄雨雪,增加水分,但均需旱耕,群众说:“七月犁金,八月犁银,十月再耕不如人”又说“头伏耕地一碗油,二伏耕地半碗油,三伏耕地没有油”即是此理。

2.4合理轮作,用养结合

合理轮作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因为各种植物由于生物学特征不同,对土壤有不同的影响,如有的植物需肥多,从土中带走的养分多,地力消耗大,那么这些植物主要是用地。而豆科植物和绿肥作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还能利用土壤中深层养分,一仅对土壤养分消耗少,甚至不能增加养分,这种作物就能养地。用地植物与养地植物轮作,就是用养结合。

2.5合理施肥,培肥土壤

肥料是植物增产的物质基础,合理施用肥料,尤其是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是大幅度提高植物产量水产,改善植物产品品质的一项重要技术。

合理施肥是一项理论性与技术性都是很强的农业措施,肥料的合理施用,包括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配合,各种营养成分的适宜配比,肥料品种的正确选择,经济的施肥量,适宜的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等。施肥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志是能否提高肥料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王化群(1980-)女,山东省安丘市人,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农业技术,职称:助理农艺师。

猜你喜欢

轮作作物土壤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土壤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灵感的土壤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灵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