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困境寻源与对策探究
2014-04-29王一涵
【摘要】随着社会的改革,时代的发展,实现区际产业转移,是使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极重要途径。根据需要,我国产业需向西部大规模有秩序地转移,但是,这种转移现象还没有出现,据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产业制度、市场、技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导致中国产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缓慢。因此,在国家政策和中西部地区两个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此推进中国区际产业的转移,实现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平衡。
【关键词】中国 区际产业转移 制约因素 对策
一、引言
区际产业转移,是因为资源供给和产品供需条件产生变化后,一些产业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区际产业转移是不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适应社会发展进行转移和聚集的过程,主要表现是产业从较低的报酬区域转向较高的报酬区域、从市场容量低的区域转移到市场容量高的区域、从高成本区域转移到低成本区域,中国的区域产业转移正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扩大,为了实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进行区际产业转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东部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到目前,其传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趋加剧,受其环境和资源的制约,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民工荒”、“地荒”、“水荒”、“电荒”、“油荒”的现象,导致这些产业必须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种区际产业的转移必能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
区际产业转移是因为投资、贸易活动等导致的综合性的要素流动过程,其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自然环境的制约
我国第地势是三级阶梯,从西部到东部,地势像阶梯一样从高往下递减,东部地区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而且靠近海洋,水、路、空交通运输发达,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四通八大的铁路、公路和水陆加强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联系,靠近海洋,为东部地区和美、日、韩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这样具有交通优势为吸引外资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然而,中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0%以上,处在我国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地貌非常复杂,自然灾害很多、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运输不便,如果把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会大大增加交通运输成本。而且中西部地区深处内陆,缺乏沿海地区的优势,为吸引外资和海运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增加成本,阻碍中西部地区与国际上发达地区和国家的交流与接轨。
(二)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也是制约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依赖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市场改革慢,其产业绝大多数是资源型老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产品主要是原煤、原有、原木等矿产品和农产品,且市场价格等受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影響,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的步伐中漫步前行。在这几十年中,中西部地区一直担任着东部地区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基地,其巨大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就地转化成商品优势。中西部地区曾进行过产业结构的改革,但是效果不明显,其主导产业和周围的广大农村地区难以形成生产要素的传递网络,从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缓慢。
(三)资金的制约
资金的制约来自多方面:国家资金向东部地区倾斜;外资的流入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沿海地区,在国家资金和外来资金的投入上,中西部地区受益很少,减慢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存贷差、横向投资和股票交易等方式,特别是经济特区和开放港口城市,使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资金充足,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四)制度和政策的制约
从改革发展以来,我国实行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所以国家政策和资金都想东部沿海地区偏移,这种制度和政策导致了中西部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产生。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西部地区为其提供了无限的劳动力供给,使中西部地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都流向东部地区,制约了中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产品生产的成本上升,是中西部从内而外失去吸引力。
此外,政策制度的偏斜还造成了,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而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样的落差是区域产业转移失去了动力和意义,阻碍了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合理的各种制度阻碍着区域产业的转移。土地归国家所有,造成了地域产业转移的“地理惯性”、东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依靠国家政策指令向中西部地区攫取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造成产业无需向中西部转移的表象。
三、促进区域产业转移的对策
(一)加快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
目前,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主,消耗大,污染大,其必须淘汰落后的产业,推广高效节能技术、降低单位GDP能耗,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所以,东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以先进技术改革传统产业,不断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完成与国际接轨,深入推进资源产品价格的改革,使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能够正确反映资源稀缺的特点,促进企业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二)加强中西部产业承接能力建设
中西部地区在地域产业转移的环境中,要加强自身的承接能力,早日完成产业转移。一是要加强农业、交通、城镇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其交通不便的现状,以建公路和铁路为重点,加强机场建设,降低产业生产成本。二是要加快中西部地区体制改革,优化其市场资源的配置。主要改革重点在国有企业,实现国有企业的现在化,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进企业产权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那些经营不好、濒临倒闭的中小型企业进行破产、拍卖和重组,减轻国家和地方的负担,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为中西部的发展解除禁锢,床在出宽松的市场环境。三是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减少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控制和干预,变为对其真正地服务,简化企业办事的程序,为投资铺平道路。四是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加强中西部人民的创业意识,增强其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吸引外资提供吸引力,闻名中外的温州模式正体现了温州人的自主创新精神,加快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中西部地区人民整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创新意识,吸引外资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收益。五是要增强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中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增强企业市场开拓力是实现产业转移所必需的,它能够使转移产业很快地融入当地、打开市场局面,为获得长期的发展提供必须的条件,能够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完善区域产业转移的体制
这要求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基础作用,促进人才、资金以及技术的跨区域的自由流动。保证企业在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做好转移的各种手续的交接,完善各方面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要扩大民间投资和外资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此外,要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建构区域间经济长效的合作机制。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开展多种多样的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引导和鼓励东部地区产业逐步向西部地区有秩序地转移。
四、结束语
区域产业转移是各地区经济发展带一定程度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区域产业转移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和促进国内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平衡及协调。但是目前区域产业转移进程缓慢,需要各方面支持和政策的调整:中西部地区要发展自身的优势,开创创新产业,提高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国家要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提供便利,推进提高市场经济在区域产业转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嗣明,童欢,徐慧.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困境寻源与对策探究[J].经济评论2007年第6期.
[2]马子红.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6期.
[3]张纯记.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2年第1期.
[4]白金兰.区际产业转移的态势与路径研究——以四川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例[J].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简介:王一涵(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