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江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2014-04-29罗江慧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6期
关键词:优势对策

罗江慧

[摘 要] 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德江县作为贵州省以山地为主的农业县,必须发展具有明显地域性的特色农业,走特色化经营道路。本文主要讲述德江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特色农业发展 优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39-01

德江县作为贵州省以山地为主的农业县,受益于国家层面持续十多年以来的惠农富农政策,农业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原因,与周边邻县相比,县域农业经济始终还处于一种较低的发展水平,要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就必须紧緊围绕“富农强农”的目标,从思想观点上求得解放,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的意识观念,突出以特富农、以特强农的主题,依托“山地”优势,把“特色”元素与现代化理念充分融合,把产业化理念和工业化思路融入农业,以“特”“优”“名”“新”“精”为目标市场,发展具有明显地域性的特色农业,走特色化经营道路。

一、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德江县地处武陵山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县域境内几乎没有“坝子”,几乎不可能使用机械化耕种,全县成体系的机械化劳动几乎没有,所以,发展特色农业是该地区山区环境的自然选择。

1.环境优势。德江县域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正因为这个因素,使得在农业生产上现代化的无机能源投入较少,农业生产主要以人力畜力为主,工业性污染相对较小,化学性肥料施用较少,植物助长基本靠施用农家肥,这就使得土地本身的优良品质免遭破坏,比较完好地保存了土质的原生态。同时,农家肥的施用,杀虫用少量的生石灰和草木灰等代替农药,更加促进了土壤品质的优良改进,这就较好地保证了土地产品的绿色和无公害品质。德江地处温和的乌江流域,被誉为“黄金水道”的乌江,自南而北,流经县域五个乡镇67公里,水环境、土壤环境都很优越,这为发展以绿色或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绿色的环境构造了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现实基础。

2.自然资源优势。县域内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1℃,日平均气温≥10℃,年降雨量1230.7毫米。境内年均日照时数高达1045小时,无霜期达298天。这里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很适合喜温作物生长,能满足稻、油(麦)等农作物一年两熟制或三熟制的热量条件。同时,全县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除乌江外,尚有天然落差较大的大小河流78条,全长489.6公里,河网密度每100平方公里23.6公里,径流量14.8亿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82450千瓦,土质优良,气候环境好,具有典型的特色农业发展基质。正是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气候温和,农业立地条件就显得复杂多样,这对于以特殊的资源、气候和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

3.物种资源优势。德江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之称,县内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外,生物资源更显得丰富多样和独特。境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和烤烟、油菜、柑桔、魔芋、梨、桃等,烤烟生产被列为全国优质烟商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美国。县域内牧草地域广阔,草场植被和种类有20科70属200多种,总面积近200万亩,其中200亩以上的成片草场103片,共可载畜13.5万头,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满山无闲草,遍地皆灵药”,德江地貌独特多样,高低悬殊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特别适宜中药材种植,境内生长有天麻、银杏等600多种野生名贵中药材,其中德江野生天麻历史悠久,“明麻”早在清朝时就已蜚声省内外,野生天麻在全县20多个乡镇中的16个乡镇均有分布,且品质优于其它地区,天麻素含量高达0.23%。近年来,德江县树立了生态农业的理念,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确立了“绿山、富民、强县”为目标,这说明从政府和政策层面开启了特色化的立体农业发展思路。

德江县作为地处黔东北的一个山区县份,在拥有发展特色农产品既有的优势和潜力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陈旧,认识不足,没有“特色”概念;二是投入不足,生产粗放,附加值低;三是布局不当,结构趋同,全县产业结构“大一统”格局明显;四是规模偏小,体能不足;五是基础薄弱,靠天吃饭,乌江在县内贯通,却受益较少。除此外,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也是重要的制约瓶颈。

二、对策与思路

深化因地制宜之道,“靠山吃山,”发挥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求新、求特、求异的消费需求,突出发展重点,树立品牌意识,适度规模化与立体经营相结合,把产加销、产供销、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结成紧密共同体,形成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链条,实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化升级。

1.转变观念,树立特色农业发展意识。紧跟贵州“三化同步”战略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使地域资源才尽其用。具体来讲,就是严格遵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总原则,以特有的地域性资源生成特有的地域性产品,形成独占和分割市场的竞争能力。首先,树立特色发展理念,并通过理念的重构,培养特色思维和编制特色规划,这就要求作为特色推手的政府和其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并掌握特色农业的本质内涵和目标模式。其次,通过宣传教育渠道引领和主导特色农业发展的观念转变,即通过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提升整体素质,全面改变观念,形成特色共识,使品牌意识、品质意识、产业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等现代经营思想融入农民大脑。

2.加强涉农基础建设,创造特色发展条件。一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增强抗灾能力。德江有着“守着一条大河缺水”的尴尬,春来洪灾夏至干渴的“水瓶颈”明显。因此,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山区水利建设,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二是加强县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特色绿色农产品是以“特”和“质”取胜,环境没了,其价值也就不存在了。要以建设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为目标,退耕还林还草,实施绿色工程,改善生态环境。防止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物激素、农膜等人为的农村化学性污染。

3.完善土地经营体制,推进农业合作化。各家各户的个体经营模式分散了土地,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而特色农业又必须实现一定的规模化生产才具有相应的规模效益。因而,必须促进个体农户转向联合经营或合作经营,要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有偿转让土地,促进土地的合理流动和适度规模化经营。

4.发展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培育。德江县已构建“五个产业带”的规划布局,实施“三个万元”工程创建,目前在烤烟、天麻、有机茶、畜禽养殖等方面已经开始走产业化道路。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行业协会33个,发展种植基地44.3万亩。但是,目前这些龙头企业在规范化建设上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多数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今后要进一步按照标准化体系从打造品牌的目标模式,加强改进,使龙头企业真正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和作用。

5.树立品牌意识,创造名牌产品。品牌是一种的市场竞争能力,建立品牌不是为了识别产品,而是构建一种产品的质量保证和企业的市场信誉。发展特色农业,就是将那些能体现本地区资源优势、适应市场要求的具有高营养、高消費和高附加值的特有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树立品牌,就是为了创品牌,成就名牌。

6.加强质量安全监测,推进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使农业与国际接轨、改变经营策略、适应国际国内大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是集合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农业要标准化才会品牌化,这也是我县农业发展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的方向和目标。

除此外,知识化、技术化是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智力支持,特色农业注定是走不远的,必须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孔祥智、关付新.西部农业的优势选择和发展对策.中国民族宗教网.2012-07-19

[2]当代中国农业现状及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国报告大厅(www.chianbgao.com).

2011年12月29日

[3]陈彧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贵州大学》. 2008年

[4]阿里巴巴农业.贵州省德江县2012年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新农村商网.2012-12-20

猜你喜欢

优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矮的优势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画与话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