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2014-04-29习中生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文化特色起源分类

习中生

注:2010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Y486(艺术学)

摘 要:本文从探讨藏族舞蹈起源和分类出发,详细阐述了西藏舞蹈的类型和历史渊源。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藏族舞蹈的文化特色。最后,针对西藏舞蹈动作特点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藏族舞蹈;起源;分类;文化特色;动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2

一、藏族舞蹈起源分析

从整体上可以把藏族舞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的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每一类舞蹈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舞蹈的风格以及形式都是独具特色。在宗教舞蹈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寺院祭祀性的跳舞就是《羌姆》。它的产生与流传与藏传佛教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增加了队形的变换以及原地的旋转,成了一种男女交替的劳动歌舞形式。并且被搬上了舞台,成了劳动艺术的一种历史纪念。

首先,《果卓》在非常广阔的地域流行,地区的不同称谓也不一样,在萨迦地区叫做索,工布地区叫做波或波强,藏北区叫做卓或锅庄。古代人们围着篝火与锅台而形成的圆圈并带有自娱性的歌舞就是果卓,包含拟兽,是对爱情进行表示的一种舞蹈词语。农与牧区也有着不同风格的舞蹈。跳舞的时候男女分站、搭肩或拉手,跳舞的人轮流进行伴唱共同跳,不断的加入呼号,这是《果谐》中有原始舞蹈融入的最具鲜明的一个特点。主要动作是身前摆手、蹲步、转胯与转身等,非常的活泼、热烈。

其次,《堆谐》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流传最早,日咯则以西一直到阿里地势高耸,并盛行圆圈舞,后来拉萨也开始慢慢盛行,这也是六弦琴乐器伴奏出现最早的舞蹈。后来慢慢变成在小型乐队的伴奏进行的表演舞蹈。《堆谐》在进行时主要以男女体前或者体后交叉拉手,这也是与其他圆圈舞不同之处。再者,《谐》又叫做《弦子》,主要是因为男舞者一边领舞一边用弦乐二胡或者牛腿琴进行伴奏而来。藏语叫做叶或者康谐,主要是西藏自治区的昌者以及青海等地流行,尤其是四川者的巴塘地区著名的是〈弦子〉。各藏族地区弦子具有相同的形式,动作较为缓慢会展,并且非常细腻流畅。在藏族舞蹈《卓》中有两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就是《卓谐》与《热巴卓》,《卓》主要是对各类圆圈舞的表演,也包括拟兽舞的素材,经过整理加工以后就形成了表演舞蹈。在《卓》的舞蹈表演时有一个特点就是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占舞蹈主要地位的就是技巧性的表演。

最后,起源于古代祭祀的《卓谐》,近千年以来,祭祀活动一直在延续,也使得很多种《鼓舞》一代代的流傳下来。通过日喀则地区的《大鼓舞》中领舞人的装束就可以找到古代藏族祭祀活动的痕迹。尤其是有司马卓称号的日喀则地区所用的鼓,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鼓形较大,与其他地区的鼓相比可大出两倍,并且还有木制长柄附着,在身后斜插。《卓谐》可以分为三段的表演,并且在表演中有歌曲穿插,全体舞者都演唱。除此之外,有很多技巧与鼓舞的变化表演。所唱的歌词都代表着祝福与幸福,祭祀的成分慢慢减弱。《大鼓舞》一般是在喜庆的时候进行表演。

二、藏族舞蹈文化特色分析

西藏主要位于我们国家的西南部,具有非常辽阔的地域,河湖也比较众多,并且有着丰富的资源,是一个大面积、高海波的高原地区。它与青海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东与金沙江相隔,东南与云南省相接,西南与印度、缅甸、尼泊尔以及不丹等国家相接。西藏由于特殊愧赧的地质面貌,使它拥有非常独特的地理风光,这里的藏北草原、冰雪山峰以及藏东的森林,自然的地理环境形成各种不同的经济区,例如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区的特殊性使得形成了特殊的风土人情与生活习俗。

农牧文化是藏族人民接受的主要文化,这种文化受自然条件与历史条件的影响而形成。因为高原具有较高的海拔,产生一定程度的缺氧是必然的,再加上不平整的山路,气候的寒冷,藏族人民总是离不开厚重宽大的长袍,在劳动的时候就把两只长袖系在腰上,在行动的时候就会使身体向前倾,走动的时候感觉也非常沉重与迟缓。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种文化已慢慢渗透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各方面都有渲染着高原的色彩,这种情境的特片也把藏族的民间舞蹈自然的反映了出来。首先,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广泛的题材,蓝面藏戏是在白面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广泛的题材,并且还把古格王朝时的民间舞蹈形式继承下来并保留。使得民间的广场舞蹈进入程式化的藏族戏剧,与此同时,还把藏民喜爱的民间音乐引用进来,在藏族民间流传下来。其次,信仰的特点,为了与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点相符合,人们在进行祭祀礼仪的时候,创造了很多神祇的面具,并有很多藏族土风舞的融入。在藏传佛教黄教教派中此种祭祀的舞蹈成了主要的舞蹈形式,人们把它叫做《羌姆》,主要在西藏、青海、内蒙以及四川等地流行。《羌姆》舞蹈主要是由《法器舞》与《拟兽舞》混杂而成的,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很少唱歌,气氛比较庄严、严肃。最后,“跳神”活动,每逢重大宗教节日,喇嘛寺都要举行“跳神”活动。在唢呐、蟒筒、长号、鼓钹齐鸣之中,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装扮成众神列队绕场一周,揭开序幕。然后陆续表演《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喜乐神舞》和《护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内容。在各段舞蹈之间,还穿插喇嘛们表演的摔跤、角斗等,以娱乐观众。有时还表演“舍身饲虎”之类的佛经故事和表现乐善好施、长命富贵的《寿星舞》、《仙鹤舞》等。今天,黄教的祭祀舞蹈《羌姆》与清代、民国时期的《羌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大的改变。《羌姆》的最后一场是驱鬼,众神兵天将把用酥油和糌粑制做成想象中的鬼首——“朵玛”押送到寺外旷地点火焚烧,以此逐一年之邪,祈一年之福。

在西藏各大喇嘛寺院中,都保留有专门供跳《羌姆》时使用和供经堂壁挂的各种神祇面具。在桑耶寺中,至今珍藏着创建西藏喇嘛教的印度高僧莲花生的空体半身像,为在宗教节日举行《羌姆》时,套于表演者身上作祭祀之用。全国各大喇嘛教寺院,每年都选出刚入寺、具有歌舞素质的小喇嘛,由老喇嘛以《羌姆》舞谱为依据,口传心授《羌姆》舞蹈的各种舞姿。小喇嘛经过长期的的学习,成年时即为优秀的《羌姆》表演者。在四川省茂汶地区生活的人被叫做藏族支系民众,在藏历新年的时候都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来祭祀山神,山神被看作是最大的神灵。祭祀人员在山上祭祀回来以后,我们戴着各种神兽的面具,在村里围成圈跳舞并向神灵祈求福安与丰收。

三、藏族舞蹈动作特点分析

藏族的舞蹈的五大元素是:“颤”、“开”、“顺”、“左”、“绕”。?藏族舞蹈的脚步动作有12种:“蹭”、“踏”、“拖”、“点”、“磋”、“踹”、“踢”、“吸”、“掖”、“刨”、“跨”、“扭”。藏族舞蹈的手勢有七种:“拉”、“悠”、“甩”、“绕”、“推”、“升”、“扬”。藏族舞蹈的基本步伐有七种:平步、拖步、单靠步、连靠步、长靠步、三步一撩、两步踢撩。藏族舞蹈时藏族人民农牧与宗教文化相结合产生的艺术形式。它的风格特点是将舞蹈形象的表达放在动作的刻画?藏族舞蹈的上半身特征包括:弓腰和曲背。这种体态的特征不但有被宗教压迫的心理痕迹,而且最主要的是劳动者们为了使体力负担得到减轻,而对身体的一种协调。所以,从舞蹈的角度来看,还具有另一种美感存在,也就是劳动形成的身体每个部分协调动感的美,在藏族的民间舞蹈中还有一个牲就是一顺边。也就是以腰部为主,手与脚在一侧同出而形成的一顺的动律,这种优美的姿态是高原特有的体态特征。藏族舞蹈下半身特征主要是动作的规律,腿部的动作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没有太大的幅度并且速度较快。要求舞者的下肢要有主动性,给人带来一种飘逸的感觉。藏族舞蹈上半身较为松弛,下半身较为主动,上下不一样形成了鲜明的静与动的对比,把其特殊性充分的显现出来。藏族舞蹈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藏族舞蹈需要一定的功底,并且舞者的下肢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强健,所有的舞蹈动作都是柔中带刚,把藏族女子的身体特点以及女性的舞蹈柔美的特点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这也是不易掌握的。所以,学习藏族舞蹈下肢的动律是必需的。藏族舞蹈上肢的基本动作主要有晃盖手、齐眉晃手、前后摆手、横向摆手以及平面摆手。

藏族舞蹈的下肢动律主要有三种,包括屈伸有柔、屈伸柔颤、屈伸碎颤,与上肢肢体动作相比,更为主动的是下肢的肢体,也具有较快的速度,与上肢的动作形成非常鲜明的反差与对比。下面主要针对这三种下肢的动律来进行描述,一是柔屈伸,也就是膝盖部位的关节保持舒展柔和的弯曲与伸直,屈伸的频率比较慢,保持膝关节在进行屈伸的时候能进行不间断的动作,并且有均匀的节奏。具有非常清楚的柔屈伸的发力点,重点是在伸上,就像屈伸走步、拖步、点跟步,是在藏族舞蹈中用的最多的。舞步轻盈是柔屈伸的最大特点,具有极好的柔韧性,均匀的节奏,这也是在藏族舞蹈中的基础性的动作,要想形成系统性的学习,就要把这些关键要领要掌握好,所以,在做这个舞蹈动作时,先要训练自己的韧带与关节,例如直接拉直大腿与小腿、压腿等,可以避免在舞蹈训练中受到伤害,或者动作做的不到位。二是碎颤屈伸,是指舞者的双膝在一起进行屈伸两次或高于两次,并且速度很快,在脚部进行踢踏的时候动作的频率也非常快,进行快速的颤动。在藏族舞蹈下肢动律中,主要核心就是碎颤屈伸,舞者在碎颤屈伸的时候,先要训练小颤,等把要点掌握之后,再开始练习颤与踏,最后再练习交替的踏脚、抬脚以及跺脚。学习这个动作,主要是对舞蹈者的速度与灵敏度的训练,需要在一定时间里进行连续的重复这样的动作,并且还要持续的把动作的时间缩短,提高动作的连贯性。三是柔颤的屈伸,这种动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发力的节奏要时快时慢,由于它要把柔与颤两种艺术体现出来,就必须要求舞蹈者的控制力非常的好,经过老师的指导再融入颤,并进行反复的训练,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台上一分钟的表演,需要台下付出十年的功夫去练习,对于舞者来讲,所有的动作都融入了血泪与勤奋,要想把舞蹈的动作完美的做出来,必须要肯下功夫。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舞蹈也是文化的一种,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也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与宗教的信仰,除此之外,也把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民风民俗体现出来,是每个方面的精华的凝聚,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的精神。在我国西部高原生活的藏族人民不但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还创造出深受欢迎的藏族舞蹈,在藏族传统的文化中是一朵艳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孙俏 藏族舞蹈创作的传承与发展——时代冲击下的创作 -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尕藏吉论藏族舞蹈的社会特牲与功能- 西藏研究, 2011第2期

[3]王桂霞谈藏族民间舞蹈风格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4]刘明华 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创新发展- 大舞台, 2011 第1期

猜你喜欢

文化特色起源分类
圣诞节的起源
分类算一算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万物起源
梅山文化动画化的可实施性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