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2014-04-29王元元
王元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行,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其推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融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将结合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民营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措施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制约其发展的融资问题。当下,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足,导致其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股票等外源性的融资;由于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又无法通过抵押担保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此外,民营企业融资还受到企业社会认可度和信用度不足的影响,加之缺乏政府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使得融资问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影响民营企业扩大规模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融资困难的问题,才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扫除一定的障碍,以最大限度的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
1.融资渠道趋于扁平化
相关研究表明,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中,超过90%的企业需要通过融资,扩大企业规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有40%以上份额的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大约48%的民营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其余的则通过信托融资、内源性融资等方式实现企业的融资。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趋于扁平化,较为单一,大多数集中于外源融资的个别渠道,不仅没有充分利用外源融资渠道,也没有形成较好的内源融资渠道。此外,由于我国严格的融资制度,如果民营企业没有达到相应资产规模、盈利水平、市场竞争力,则无法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融资。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在众多的融资渠道中,太多的民营企业把精力放在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而银行贷款又苦于没有抵押担保,没有太多的信用筹到更多的民间资本,所以民营企业的融资较为被动。
2.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及风险较高
民营企业的融资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都要付出一定的利息作为代价,并且该利息成本往往处于较高水平,给企业融资带来了很大的成本,也隐藏着过多的风险。对于民营企业自身管理结构来说,由于民营企业中大多数规模处于中小型,其融资风险管理构建并不是太完善,加之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等原因,融资风险管理程序不规范、风险管理机构不够健全、人力资源不协调等,这些因素影响着融资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较高的融资风险。此外,银行在对民营企业放贷过程中,会对企业的资金和经营实力等进行十分严格的考核,必然会造成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这样就会转嫁为贷款利率,形成一个循环性的融资成本。
3.民营企业融资信用机制匮乏
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着规模不大、缺乏资金、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盈利水平不高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的特征。考虑到上述特征,加之民营企业员工与大型企业相比各方面素质不足,使得融资方与供资方两者之间缺乏足够的信用度。当前情况下,融资信用制度尚有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信用以及品牌意识不足、企业内部各部门执行力差强人意,造成民营企业信用度普遍较低,也给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渠道的运用带来一定的困扰,在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造成了恶性循环。众所周知,那些规模大、资金足的银行对企业规模和信誉的要求十分严格,这就导致民营企业无法较为容易的通过银行或其他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以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效益。
4.民营企业融资硬件环境不健全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这样既无法保证民营企业合法融资的实行,也不能保证出资方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政府在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行政干预的措施,而很少有明确的细化的规定。其政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国九条”提出“中小企业税收减免政策”,而没有出台具体的执行措施。此外,对信托融资的一些中介也仅是作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指导也没有对政策的具体执行进行详细规定,给民营企业的信托融资中介提供了规避法律法规的机会。
三、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措施
1.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融资相关理论将融资渠道分为内源融资渠道和外源融资渠道,两种方式下又包含了很多種融资方式。民营企业应当充分理解各融资渠道,规避企业固有的融资局限性,不断完善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通过对企业的评估,提取盈余公积,增加企业留存收益,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扩大规模保留相对充足的资金,避免资金链条断裂。此外,企业可以形成以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作为基础性的外源融资方式,并不断拓展担保融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民营企业还应该主动向资金提供方公开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情况以及企业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使企业增加在融资中的主动性。民营企业还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和规划,选择信用度比较高的融资伙伴,改变单一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2.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控制企业融资成本
民营企业应当分析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建立企业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将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程序规范化,提高对融资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能力。由于企业管理者水平决定了融资风险管理的质量,民营企业应当十分注重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建立人才库,进行人才投资。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其实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融资成本的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也涉及到融资的各个环节。企业应当结合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合理的控制融资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增加产品的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不断增强自己在银行贷款中抵押担保的水平,降低企业的各种融资成本。
3.完善企业的融资信用担保制度
民营企业应该注重品牌效应,在外界形成良好的口碑,不断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诚实守信的企业核心文化。企业要严格遵照融资协议,按时定期足额归还所贷的本金和利息,为形成长期的融资合作伙伴打下基础。此外,还要形成较为规范的信用担保机制。一方面,民营企业应该确保对抵押物的所有权,并在对企业的融资能力经过严格的分析论证程序下,制定融资方案和计划。另一方面,作为出资方,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一个统一的社会资信体系,对记录在案的企业进行评分。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企业资信平台,将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和企业的诚信指数进行公示,以解决信息的不对称、规避资金供应方的融资风险、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和融资的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4.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
首先,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立法。西方国家的融资企业相关法律规定相对比较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的经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立法力度,将民营企业的融资的相关程序法律化、标准化,并将其执行细致化。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对于民营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还应该包括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程序、如何提取盈余公积、民间借贷的利率调整幅度、融资租赁的范围等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政府要加大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在金融行业引入竞争,打破原有的金融垄断利益格局,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度进行权威的评定,以作为金融机构判别和政府惩治民营企业不诚信的依据。此外,政府还可以对民营企业进行债务补助、贷款本金担保来降低资方供资的风险,促进民营企业的融资。
四、结论
良好的資金环境对于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而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民营企业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实现民营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提升自身实力。政府方面也应该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不断推进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锡坚,探讨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4)
[2]朱丽娜,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