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4-04-29张艳
张艳
【摘 要】目的:探讨PICC常见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2 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82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12例,局部感染5 例,导管堵塞8 例,导管断裂 3例。导管脱出2例。结论: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护理要点、观察并发症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是治疗顺利进行及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18-02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人输液。我科2005年6月---2013年4月,为82例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术。现将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47例,女性35例,年龄29—77岁,平均53岁。贵要静脉49例,正中静脉27例,头静脉6例,留置时间35天---318天,平均 160天。
1.2 材料:导管材料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使用期限6个月)及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使用期限1年),3M透明敷贴和IV3000敷贴。
2 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1 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在置管后48—72h内发生,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
2.1.1 原因分析:(1)选择的导管型号与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2)冲洗手套上的滑石粉不彻底。(3)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手法不规范或粗暴送管,皮肤消毒不严等。(4)导管材料过硬,穿刺肢体活动过度。(5)患者精神紧张,血管痉挛。
2.1.2 预防:(1)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型号适宜的导管,在输液速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小型号的导管。(2)置管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其完全放松。(3)送管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手套上滑石粉冲净,并将导管浸泡在无菌生理盐水中使导管润滑。(4)充分消毒穿刺区域,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动作轻柔,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送管。(5)穿刺后指导患者避免过度活动。
2.1.3护理:(1)在穿刺点上方約2cm沿静脉走向以3—4cm的喜辽妥外涂,面积12cm×3cm,用保鲜膜包裹,再热敷5min,热敷温度不超过50℃,2—4次/d。(2)使用安普贴外贴治疗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2 局部感染
2.2.1原因分析:多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
2.2.2 预防:首先,穿刺处皮肤消毒后按要求铺无菌巾,置管人员和患者都达到最大化的无菌屏障,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后局部的血迹用2%碘伏消毒。其次,应定期换药,置管后24h必须换药,穿刺处有渗血时应及时换药,以后每周常规更换透明敷贴1—2次,正压接头每周更换一次。
2.2.3 护理:局部穿刺处用碘伏棉球或碘伏纱布湿敷,因为碘伏能逐步释碘持续消毒,同时应用碘伏的局部有一层深棕薄痂形成,能掩盖导管皮肤入口处。
2.3 导管堵塞
2.3.1原因分析:(1)导管打折或受压致血液反流凝固。(2)护士冲管与封管手法不正确。(3)经PICC采血未彻底冲洗管道。(4)PICC留置时间较长,管道尖端对血管内膜机械性摩擦引起损伤,形成管周微血栓或在导管尖端形成纤维蛋白鞘堵塞导管。(5)参加剧烈体育运动或用置管侧手臂负重,大量血液进入管腔。(6)输注静脉营养液或血制品,因其分子微粒大,易黏附于导管腔内导致堵管。(7)血管炎性堵塞。
2.3.2 预防: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如滴速<50滴/min时,提示导管堵塞。每次输液前先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后连接输液器行输液治疗,输液结束时先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再用肝素盐水(50u/ml)20ml正压脉冲式封管。在使用高黏度大分子药物如脂肪乳,血液制品,甘露醇或自PICC采血后应及时冲管,冲管液不少于20ml。告知患者勿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置管侧手臂勿负重。治疗间歇期每周予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一次,再予肝素盐水(100u/ml)20ml正压封管一次。
2.3.3 护理:可先用肝素盐水(100u/ml)轻柔回抽,将血凝块从管腔抽出,或用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5—10万u进行溶栓,反复回抽,使药液充分充满管腔,2h后用10ml注射器回抽,见有回血即可,若第一次不成功,可重复几次,仍不通则拔管。
2.4 PICC导管断裂引起漏液
2.4.1原因分析:分体外,体内断裂两种情况,主要是插管时的因素和置管后护理不当引起。前者见于撤导丝时损伤导管,送导丝时镊子损伤导管,后者见于高压冲管,不正确的固定或换药引起。
2.4.2预防 (1)封管方法正确,液体小量快速,用力匀速封管。(2)避免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抽血而引起导管破损。(3)避免输液时肘部弯曲使液体对局部导管压力增大,(4)避免置管肢体剧烈活动,肘关节频繁屈曲。(5)体外导管摆放呈“S”“C”“U”型等弯曲状固定,以减轻导管压力。(6)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导管,以防导管老化引起断裂。
2.4.3 护理:体外断裂可进行修复或拔管。当发生导管断裂漏液时,输注生理盐水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循序排查漏液位置,在无菌操作下离破裂点0.5—1cm处,剪断远端导管,重新接上连接器和正压接头,固定导管并记录导管长度。体内断裂则应加压固定导管,用手指压住导管远端的血管或上臂腋窝处结扎止血带,明确位置行静脉切开取出术。
2.5 导管脱出
2.5.1原因分析:患者年龄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穿脱衣服时,不慎强拉导管而导致导管脱出。护士更换贴膜时带出导管,导管固定不正确,无菌贴膜覆盖不严实,贴膜松脱导致导管脱出。
2.5.2 预防:更换贴膜时从下到上顺着导管的方向轻撕,一手撕贴膜,一手用消毒棉签固定导管,并教育病人PICC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日常保护如洗澡,穿脱衣服的技巧。
2.5.3处理:导管脱出部分禁止再次送入静脉,在无菌操作下用2%碘伏严格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6—8cm将导管体外部分“S”型固定,IV3000贴膜覆盖。
3 讨论
通过对我科所施行PICC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并发症及其原因的分析研究,对不同的并发症应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临床上的护士应严格掌握PICC置管及置管术后维护的操作规程,才能更好的保护PICC置管通路,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张海英,陈小琼等.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09—1110.
[2] 贾玉双,占松莲,谢微微,等.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6C):1641—1642
[3] 宋宇,王欣然,韩斌如。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