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2014-04-29樊荣
樊荣
【关键词】颅脑外伤;护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97-01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预后不佳,死亡率高。颅脑损伤是由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打击头部,造成头皮颅脑组织的损伤,多由交通事故或其它的原因造成。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受伤后意识障碍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反应颅脑损伤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应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除医生的正确的诊断外,护士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参与抢救,按时保质保量的作好治疗工作和精心的护理。现将对此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的体会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共收治34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脑震荡17例,脑挫伤6例,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血肿3例,脑干损伤6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5例,颅骨骨折3例,头皮血肿3例,脑挫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头皮裂伤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36岁,男性25例,女性9例。入院时神志清醒15例,恍惚3例,嗜睡2例,昏睡4例,浅昏迷4例,深昏迷6例,经治疗后治愈25例,好转6例,死亡3例。
2 护理
2.1病情观察
2.1.1意识与瞳孔的观察:意识的观察主要是病人受伤后神志是否清醒、嗜睡、意识模糊、浅昏迷、昏迷、深昏迷。如昏迷加深是颅内病变继续加重的标志,特别是对颅内血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瞳孔的观察是很重要的护理工作,瞳孔的变化具有定位意义。对瞳孔的观察应注意双侧瞳孔是否等圆等大,眼球活动是否自如,眼球的形状,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睑裂大小有无下垂或闭目不全。
2.1.2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观察:颅脑损伤病人早期生命体征的测定,虽是一项平常的工作,意义却十分重大,有助于临床正确的诊断。测定的时间应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者15~30分钟测量一次,受伤后或术后二十四小时内30~60分钟测量一次。在观察生命体征时如发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往往是高颅压或颅内血肿表现之一,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1.3症状的观察:密切观察病人头昏、头痛、呕吐、抽搐发作、四肢活动等情况,特别应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自主活动,瘫痪的程度,肌张力是亢进或是减弱。发现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的症状是颅内血肿的早期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手术清除血肿。
2.1.4尿量的观察:因颅脑损伤病人多采用脱水剂结合治疗,而脱水剂中往往对肾功能有损害,故注意观察尿量具有特殊意义。护士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尿量的多少是判断休克与肾功能有无损害的重要指标,应保持尿量每小时30~50ml。
2.2 护理要点
2.2.1 体位: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角,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溢血和脑水肿,肢体放在适当的位置,使肌肉放松舒适。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必要约束四肢,但应注意松紧适度,昏迷病人需加床档。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的病人常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和消失,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等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加上侵入性操作和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极易并发肺部感染,严重肺部感染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合并颅底骨折或颌面伤时,鼻腔或口腔出血可流入呼吸道,所以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换气良好,如出现舌后坠应用舌钳拉出。定时翻身、叩背,利用体位变动促进气管内分泌物排出。有缺氧和窒息时,给予吸氧或行气管切开术。
2.2.3脱水治疗的护理:颅脑损伤病人常有脑水肿,脱水疗法是减轻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受伤后在12小时开始脱水,以免形成更大的血肿。应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按量的完成输液计划,输液总量一般不超过1500ml,以防止脑水肿的发生或发展[2],输液完后应注意尿量,并做好记录。
2.2.4高热时护理:颅脑损伤病人高热时代谢旺盛,耗氧量增加对脑恢复极为不利。体温为39℃以上应采取降温措施,一般先用冰水、冷水的湿手巾敷在病人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及四肢。如经上述措施后体温不退可作酒精擦浴,但应避免病人受凉。在病人体温下降过程中,如出汗较多,须注意发生脱水或虚脱,必要时应补充液体。
2.2.5口腔护理:此类病人大多数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口鼻腔分泌物瘀积,容易引起细菌和真菌感染,加上长期使用大量的抗菌素,细菌耐药性强,口腔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必须认真做好口腔护理,每日早晚用生理盐水棉球或硼酸水擦洗口腔,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腊油。
2.2.6五官的护理:头部外伤的病人由于眼眶部损伤、面瘫和三叉神经损伤等,眼睑闭合困难,眼睑青紫肿胀分泌物多,容易引起感染和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所以应每日清洁眼睛两次,并涂以抗菌素眼膏,用生理盐水纱布改造覆盖眼睛。病人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时,应禁止用水冲洗和注入药物,也不能用棉球、纱布填塞,头应偏向脑脊液流出侧,以免脑脊液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应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轻吸除。
2.2.7褥疮的预防与护理:经常保持床单位、被服清洁干净,无皱折。此类病人因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体位,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環障碍,易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因此应2~4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受压部位应放置棉垫、气圈,并用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并涂以滑石粉,每天用温水擦洗身上一次。对已形成褥疮的病人,按外科换药常规清洗创面后,涂以薄薄的一层湿润烧伤膏,再用蛇皮灯电烤创面,直至创面愈合,但电烤时应注意避免病人受凉。
2.2.8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此类病人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四小时放尿一次,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二次,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对昏迷但又能自行排尿者应拔除导尿管改为假性导尿接床边瓶,从而减少感染,这些都要细心观察护理病人才能及时发现。
3结论
总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变化快,若观察救治不及时可降低抢救成功率。因此密切观察意识的动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的供给,密切观察有无高颅压症状的出现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多,如发现不及时,会失去抢救时机,同时患者伤后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并发症多,一旦发生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将同样危及患者的生命。通过对34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从最初发生的体征改变了解到病情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加之严格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肢体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平.重型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9):366.
[2] 李佳薇,董爱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护理研究[J],2009,21(5C):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