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经腹肌瘤切除术疗效对比研究

2014-04-29林爱芳杨艳华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腹腔镜

林爱芳 杨艳华

【摘 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经腹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具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及传统手术组各31例,分别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及经腹肌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长(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手术组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有3例出现双肩酸痛,5例出现腹胀,传统手术组4例患者出现切口硬结红肿,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的特点,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经腹肌瘤切除术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26-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約20%有子宫肌瘤,其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肌瘤切除术大多采用剖腹或腹腔镜下切除[1]。目前,随着微创理念及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在妇产科学中越来越广泛[2]。本研究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经腹肌瘤切除术疗效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年龄30~49岁,平均(36.2±1.7)岁;其中肌壁间肌瘤40例,浆膜下肌瘤13例,粘膜下肌瘤9例;单发肌瘤38例,多发肌瘤24例;单发肌瘤直径平均为(6.3±1.5)cm,多发肌瘤≤3个。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及传统经腹肌瘤切除术两组各31例,有生育要求患者共49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类型、肌瘤数量、肌瘤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3]拟定。

⑴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⑵符合手术指征:子宫大于10周妊娠大小;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及肌瘤生长较快;保守治疗失败;不孕或反复流产排除其他原因。⑶病理检查排除宫颈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⑷无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

1.3 病例排除和脱落标准 ⑴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⑵无手术指征或不适宜手术患者;⑶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头低臀高膀胱结石位,传统手术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腹腔镜组手术在全麻下进行。腹腔镜组:首先建立气腹,在脐下缘作长约10mm纵行切口,将气腹针经切口垂直刺入腹腔,确认进入腹腔后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预设压力15mmHg,建立气腹。气腹建立后根据子宫及肌瘤位置情况置入举宫器以充分暴露肌瘤的位置。选择左右下腹相当于麦氏点位置及耻骨联合上正中2-4cm处为第2、3、4穿刺点进行穿刺,将腹腔镜直视下对准穿刺部位,透过避光,避开腹壁血管,根据手术器械直径切开皮肤5mm-10mm,垂直于腹壁用5mm或10mm套管穿刺针在腹腔镜的监视下穿刺进入盆腔。穿刺成功后根据肌瘤的生长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带蒂的浆膜下肌瘤:瘤蒂较细的可直接采用单极或双极电凝剪断瘤蒂,剪断后电凝止血;瘤蒂较粗者先切开假包膜,剪断后创面用0号可吸收线行“8”字缝合。无蒂的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穿刺针于肌瘤突出最明显部位进入子宫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20U,用单凝电极切开肌瘤表面基层到达肌瘤,用大夹齿钳钳夹并牵拉瘤体使其与假包膜分离,边分离边止血、剔出肌瘤,分离出的肌瘤用电动粉碎器旋切后分次取出。检查创面进行必要的电凝止血、缝合。以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再次检查创面情况,排除CO2气体,拔出套管,观察穿刺孔出血情况,最后缝合腹壁切口,手术结束。传统开腹手术组:常规消毒铺巾后取下腹正中做直切口,暴露子宫后直接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两组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活检,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3天。

1.5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

1.6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术中情况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手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情况

术后腹腔镜组共有6例患者使用镇痛药,均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传统手术组有14例使用镇痛药,其中9例需肌注曲马多注射液止痛。两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无中转传统开腹手术病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事件。术后腹腔镜组有3例出现双肩酸痛,5例出现腹胀,传统手术组4例患者出现切口硬结红肿,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3 讨论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育龄妇女选择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选择晚婚晚育,患子宫肌瘤后仍有生育需求,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手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小、又能保全子宫及生育能力的特点,因此逐渐成为当今子宫肌瘤切除主要的手术方式之一[4]。有学者认为,该术式不仅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还能够较好的维持子宫正常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且对下丘脑-垂体-子宫轴的影响较小[5]。但因腹腔镜是通过电视屏幕显示手术视野,需通过微型长杆器械进行术中操作,其成功率受肿瘤部位、大小、数目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此,术前应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适应症,且术者应根据自身操作手术能力选择合适的术式,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6-7]。

本研究选择合适的患者及术式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的特点,且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八年制-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31.

[2]杨清,王玉.腹腔镜下手术的新技术、新理念[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22.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5.

[4]幸薇. 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6):74-75.

[5]张红,朱彦玲,赵丽杰,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355.

[6]段华,夏恩兰,赵艳,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5):325-328.

[7]李龙,王月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服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4):363-364.

猜你喜欢

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0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521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镜探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