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案例
2014-04-29陈婵萍
陈婵萍
【摘要】课堂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动”得少;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民主 平等 和谐
【课题项目】甘肃省陇南市201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 LN(2013)1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1-02
课堂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我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听了陈彩虹老师的二年级数学课《表内乘法(二)例5 解决问题》,使我受益匪浅。
刚上课时她先让全班同学齐背了10以内的乘法口诀。然后让同学们做以下复习题:
直接写出得数。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她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上题后,先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订正答案,边叫同学一个一个的说答案,边说出每道题所表示的意义和所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还不时的用“你真棒!”“聪明的某某同学”等语言,还让同学们用掌声鼓励回答的对同学,教师还给回答全对的同学奖励印着“优”的小贴画,全班同学都争着抢着回答,使整个课堂气氛沉浸在活跃当中。
接下来老师课件出示课题,引入情境,探究新知。先出示例题5: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接着让同学们收集信息,明确问题。教师出示以下问题:
1. 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坐多少人”)
2. 这两条信息中哪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客车能坐多少人”)
3. 要想解决这辆车是否能坐下就得先求什么?
(就要先求“客车能坐多少人”)
然后教师边出示客车示意图,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做例题5,运用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
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
33>32 答:坐得下
方法二:
4×7=28(个) 28+5=33(个) 33>32 答:坐得下
方法三:
7×4=28(个) 28+5=33(个)
33>32 答:坐得下
方法四:
2×8=16(个) 2×8=16(个)
16+16+1=33(个)答:坐得下
方法五:
4×8=32(个) 32+1=33(个) 答:坐得下。
方法六:
8×4=32(个) 32+1=33(个) 答:坐得下。
方法七:
8×5=40 40-7=33(个) 答:坐得下。
接着她引导学生分析: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呢?
小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利用了乘法和加法的意義,以及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接着老师出示了课堂练习题,学生们通过当堂练习,集体订正,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是:在复习题中让学生在说出得数的同时,并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和所用的乘法口诀,便于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对乘法口诀熟练的运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了积极动脑的习惯;本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了引导作用;教师始终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鼓励学生。
因此,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问答互动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