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中风病患者康复的疗效评价

2014-04-29邱少歌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风护理人员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85-01

脑中风在我国中老年人中是众所周知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同时脑中风后抑郁症的患者也随之增高,脑中风后随着患者肢体活动受限, 心理负担过重, 担心自己不易恢复正常肢体功能,加之恢复期过长,容易罹患抑郁症;脑中风后情志改变是脑中风后的一个重要的非器质性并发症, 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 其表现为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空虚、厌烦、淡漠、厌世、焦虑、烦躁,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及神经康复和治疗。因此, 对脑中风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 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 改善患者预后[1]。我们通过对脑中风后实施综合护理,旨在研究早起综合护理干预在脑中风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评价,现简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符合入组的78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住院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37例; 年龄39-76岁,平均( 56.3±9.7)岁; 病程最短15天,最长34个月; 其中缺血性中风59例,出血性中风18例,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中风,且为首次发病,并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 参照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2],同时排除昏迷、智力障碍和失语者。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基线统计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分组

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常规治疗+ 常规护理组) 共39 例,其中男23例,女16 例; 脑梗塞30例,脑出血9例;年龄45 ~ 78岁,平均(年龄 59.23 ±7.56) 岁; 病程2~18个月。治疗组( 常规治疗+ 心理干预护理组) 共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 脑梗塞31例,脑出血8例;年龄44~ 77岁,平均年龄( 61.45 ± 8.67)岁; 病程1~20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种、病程、性别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即在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

2.1 对照组:

2.1.1一般情况: 生活自理的程度、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对住院和护理的态度。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及体征,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

2.1.2 基础护理: 每天早、晚均进行口腔、皮肤、会阴护理,预防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如压疮、口腔、泌尿系感染等。

2.1.3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及既往病史情况,给予低盐低脂饮食、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或高蛋白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同时嘱患者戒烟限酒。

2.1.4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及其导致本病的诱因及影响因素和有关的用药知识; 帮助患者维持良肢体位,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生命体征平稳,且无进行性加重表现时开始进行主动活动,如握拳、抬腿、翻身、卧、坐、站立位平衡训练、步行以及穿衣、吃饭、洗漱、写字等,并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2.2 治疗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心理疏通干预。( 1) 按对照组护理方法进行各项护理措施。( 2) 心理干预: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在此次研究中结合查阅资料,将患者的心理類型主要分为三型。

2.2.1 恐惧不安型 这种类型的患者大多为40--50岁年龄的患者,其发病原因多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既往高血压病史,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睡眠不良等各种诱发因素,发病突然,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中风症状,突如其来的病变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导致紧张、焦虑和不安[3]。对于此型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安抚患者,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以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对于患者提出的担心和问题,护理人员要细心解答,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的环境,消除陌生感,陪同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使患者的焦虑情绪逐步得到缓解。

2.2.2 悲观抑郁型 次种类型以女性较多,由于疾病的痛苦,和对生活的严重影响,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失落,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状态,心情始终沉闷抑郁,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愿意与外界沟通[4]。针对此型患者的特点,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开导患者,讲解疾病的护理知识和预后,以及其他患者成功治愈的案例,让患者看到希望,并指导其进行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鼓励患者以坚强的与疾病作斗争。可允许家属陪护,让患者与家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2.3 过分依赖型 此型多见于年龄在7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出现在中风后遗症期。在后遗症期,患者多在家人和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体能锻炼,以促进功能的恢复,此时,患者容易对家人和护理人员产生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5]。对于此型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向其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引起患者的重视,让患者主动接受护理人员的指导,发挥患者的主动性,让患者逐渐独立进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患者继续锻炼的信心。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护士人员要在一旁提供指导,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顾虑。

3 疗效观察

3.1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治疗后6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认知功能。①心理状况: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6]。②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

3.2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前后患者心理变情况:两组护理前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现象,治疗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5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中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趋势,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资料,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居我国城市人口死因的首位,为发达国家人口前三位死因之一[7]。临床上对于中风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病死率、促进躯体功能恢复及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治疗方式、护理方法的正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情况。中风患者由于肢体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这种不良心理能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不仅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8]。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心理康复组的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护理后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要及时对中风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恰当的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改善其不良心理,使其身心状况达到最佳,促进身心健康,改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袁红慧,陈克进.陈克进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4):19.

[2]江开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J].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5.

[3]彭灵君.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07-108.

[4]薛静,杨晓娜.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6):155-156.

[5]刘洋,孙名贵,徐效婷.脑卒中患者的系统护理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35):8654-8656.

[6]周維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0-150.

[7]张蓓蓓.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2):134-135.

[8]金志兰,徐宝兰.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 (5):23-24.

作者简介:

邱少歌,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中风护理人员康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