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与绘画兴趣的培养

2014-04-29邢丽芳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兴趣绘画

邢丽芳

[摘 要]繪画创造应是儿童先天具有的潜能,而并非仅是少数天才儿童独有的能力。了解、认识儿童绘画心理、挖掘儿童的绘画潜能。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成为了当前儿童绘画艺术教育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儿童 绘画 心理特征 兴趣

人们常说:天真与单纯是真正天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一般儿童都有纯真的天性,因此,可以说绘画创造应是他们先天具有的潜能,而并非仅是少数天才儿童独有的能力。儿童时期的绘画活动,是他们进行的游戏,也是用来进行交流、表达认知、抒发情感的工具。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作为启迪人类心智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应能通过美术活动开启儿童思维,激发儿童自身的潜能,唤起其创造的活力,培养多元、弹性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在素质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儿童的绘画艺术教育无疑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受到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多方面的重视。然而忽略儿童特有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忽略了儿童的兴趣来谈儿童绘画教育,会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使儿童丧失了自由表现、自由探索的勇气,也使儿童们的心智成长和情感发展受到压抑和扭曲。也不能使学生长久的把注意力与精力用在绘画艺术的学习上。了解、认识儿童绘画心理特征、从而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成为了当前儿童绘画艺术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不同的绘画兴趣点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生物体出世时具有三个系统并出现在生命的全过程之中,即是:制作、知觉和感受,也就是说婴儿出生后具有三方面的行为样式。他们具有设计动作、识别环境、表达情感的生存能力,儿童绘画行为的出发点是基于儿童绘画的心理感受,而心理感受是以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作为依据的。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艺术能力的成长可以与儿童组织思维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对应。儿童在1--3岁左右处于涂鸦期,这一阶段的儿童通过触摸感、感觉到新奇好玩的事物,用涂鸦方式表达出来,。反复涂鸦的过程中促进了儿童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也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处于涂鸦中后期就有了自己的符号语言;3-5岁左右的儿童,符号表征继续发展,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辨别的能力,并可以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在这一阶段的儿童绘画语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儿童逐渐象征性地去命名自己的绘画。也逐渐开始了凭借着印象去绘画, 相互没有联系的事物也能构图在同一画面上,把握好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绘画特征,就能把儿童潜在的艺术魅力更充分的发挥出来。6-9岁时,儿童的抽象能力达到高峰。儿童所接触到的生活面拓宽,绘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起来,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绘画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此时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9--12岁进入绘画写实阶段,不只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学会了去客观的认识世界,描绘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同时这时期对绘画知识、技法的初步学习,既满足了孩子对绘画写实的情感要求,也巩固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儿童绘画兴趣的不同着力点。只有更好的了解儿童们的心理年龄特征,才能把握好对他们绘画兴趣的培养,最终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二、了解儿童的心理,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

兴趣是发展儿童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儿童总是喜欢以他们自己纯真的视角观察世界,表达感受。将他们所观察到的客观现实,不拘泥与颜色、构图等固有的知识经验表达出来,展示了他们对事物的审美观念。比如说喜欢蓝天的儿童在构图中也画出了蓝色的花朵、蓝色的树叶;喜欢圆形的儿童在画房屋的时候也给出了圆形的房屋绘画等等。在儿童的绘画中不必拘泥于现实的写实要求,依据自己的审美概念,大胆的追求绘画的心理表达才是儿童绘画兴趣的根本所在。儿童绘画正是因为有了表达的欲望才产生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没有固有的成规成举的框架,儿童绘画往往呈现了标新立异的构图、奇特夸张的线条与造型以及强烈的颜色对比等等特点,而这些正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描绘与感受,他们乐于表达,喜爱绘画,对他们来说既是在画画更像是在游戏,在创造美。没有不喜欢画画的儿童,只是看我们怎么去了解儿童,激发儿童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孩子们欣赏一些画刊、杂志上发表的小朋友的作品,欣赏一些名人名画,带他们参观画展,给他们讲一些名人画家学画、绘画的故事、趣事,和他们一起在墙壁上、画板上作画等,用浓厚的绘画气氛去感染、熏陶孩子们,使他们对绘画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利用课余活动的机会带他们外出观察大自然不同的景致,并引导他们观察在春、夏、秋、冬各个时节的动植物,培养他们会从各个角度去观赏大自然这幅画,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描绘自然的兴趣。学习绘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的绘画兴趣难以长久的保持下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深入了解儿童心理,从而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还需不断捕捉时机,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总之,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会有他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们不能用成人化、专业化的要求来限制儿童,儿童只有对绘画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表达的欲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找准儿童不同的绘画兴趣点, 培养提升儿童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景芝,启迪教育系列-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

【2】《中国新一代.少儿画苑》特刊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兴趣绘画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