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分析
2014-04-29陈红波李红谢少云
陈红波 李红 谢少云
【摘 要】目的:探讨加强产前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1~2012.1之间的100例初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产前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则在产前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32.0%,新生儿窒息率为4.0%;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58.0%,新生儿窒息率为10.0%,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对于自然分娩的顺应性,避免新生儿窒息等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健康教育;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38-01
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妇更愿意选择以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虽然剖宫产能够有效解决难产,缩短产程,但是作为非自然的分娩方式对于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仍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相关并发症也在随之增高,如何降低剖宫产率,使分娩方式归于自然是目前临床上的热点问题[1]。笔者就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1~2012.1之间的100例初产妇为对象,年龄23~41岁,平均27.1±2.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0.9周。随机将以上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分娩前服务模式,并不进行额外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产妇则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自孕16周起参加相关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宣传自然分娩及母乳喂养优势,让产妇了解到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各自的利弊,说明剖宫产的相关指征,鼓励产妇接受自然分娩;2.学会孕期的合理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呼吸技巧、体位转换以及如何节省体能等,加强产妇孕期的心理指导,改善产妇的恐惧和焦虑感,学会如何调节情绪和自我监护;3.动员产妇家属,指导家属如何陪护并鼓励产妇,帮助产妇树立分娩信心,和谐家庭关系,发挥丈夫的主动性,更好的帮助产妇进行心理调节;4.由专职助产士进行陪护,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和想法,对担心疼痛、难产、并发症等问题的产妇应当耐心解答,开导产妇,给予陪伴、安抚和专业指导;5.在临产时鼓励丈夫陪伴分娩,帮助产妇建立信心,减轻产妇的紧张和恐惧感,淡化疼痛,建立顺产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数据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对比用x2检验,P<0.05视为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32.0%,新生儿窒息率为4.0%;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58.0%,新生儿窒息率为10.0%,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升是导致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威胁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文献统计来看[2~3],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很大因素来自于社会因素。在产妇无明显剖宫产指征,且并不了解剖宫产的情况下,选择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的主要原因包括:1.孕妇害怕顺产时间长、疼痛、难产等因素,部分孕妇还担心产后阴道松弛而影响性生活;2.孕妇及家属过分相信剖宫产的安全性,忽略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为了选择婴儿诞生时间。这些社会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4],同时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所导致,因此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是改善此类情况的必要途径。
从本文数据来看,观察组产妇选择顺产作为分娩方式明显多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产前健康教育工作对产妇及家属的影响作用。考虑原因是通过健康教育让产妇了解到了自然分娩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分娩阵痛,树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加上鼓励家属进行陪伴和心理支持也能够有效的帮助产妇战胜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助产士的全程陪护也从侧面给予了产妇心理支持和专业知识上的指导,让产妇充分了解到自然分娩的优势和剖宫产的劣势,正视分娩方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对于自然分娩的顺应性,避免新生儿窒息等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莉.分娩期产妇的心理反应分析[J].医学信息,2009,22(2):38.
[2] 周爱华.围分娩期心理护理100例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9,36(13):27~28.
[3] 王玉梅,张彩霞,徐冬梅.心理指导对提高孕产妇的应激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3):314.
[4] 鞠丽霞.浅谈初产妇分娩期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25(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