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

2014-04-29刘建斌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雨霖铃柳永艺术特色

刘建斌

摘 要:《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代表作词作。全词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本文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独特的用韵方式等方面该词的艺术特色作一分析。

关键词:柳永;《雨霖铃》;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1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它原是唐教坊曲,其声凄苦,咏唐玄宗幸蜀,于栈道中闻雨中风铃而伤悼杨贵妃之死。柳永选取这一曲调写清秋时节别情的凄恻,确有“夜雨闻铃断肠声”之苦,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刘熙载《艺概》)。现在我就本文的艺术特色作浅显的分析。

一、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

起首三句写別时之景,点名地点,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而词人并未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这三句景色的描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而他对此毫无兴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全是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里: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真叫人情何以堪!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荡开一笔,先作泛论,由个别而一般,总结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别离”,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自己并非自作多情,实乃人情有所不堪。请看自古以来,多情之人有谁不伤离怨别呢?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行子断肠,百感凄恻。”如今自己就是江淹了。“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伤别离”是情语,是点题。“今宵”三句是景语,渲染、烘托,由今晚推想明朝;由今晚的醉,推想到明朝的醒。明朝醒来,杨柳岸边,晓风吹拂,惨白残月,景色凄冷。词人在此景况之中,想起昨夜之别,想起与所欢的温馨往事,自然就感到此刻的孤独与寂寞的难堪了!然而,在表现上作者未言其情,只写其景,是以凄凉之景写凄凉之情。就写情而言,颇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此去经年”四句紧承“今朝”,再进一层,明朝已感凄苦,“经年”自然更为难堪了。“经年”之中,有多少良辰美景?然而“虚设”!因为伊人不在,不能共同领略,即使自己有某种愉悦,千种风流情意,也没有可以吐露之处。何等孤独,何等寂寞!冯延巳《采桑子》云:“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所以“断肠”就因为是“独自”。“良辰好景虚设”也就因为是“独自”。冯延巳这四句词语正可与柳永“虚设”数语互解。本篇词意境空阔而又细腻,情感缠绵悱恻而又深沉真挚,堪称情景交融的典型。

二、虚实相生,交相辉映。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意境创造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从时间上说,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纏绵悱恻、深沉婉约是实写;“念去去”两句,由实入虚,推想别后情景是虚写。从情景上说,景是实,情是虚。此词上片写景,下片言情,上实下虚。但上片景中有情,下片又虚处实写。统而观之,清秋萧瑟之景与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情交融而入化境,虚实相映,煜煜生辉。

三、用韵独特,句式凝重。

本首词,全词用仄声韵,有哽咽难言的凄楚韵味,更能准确明了地表达作者当时的离愁别恨的复杂心情。本篇中用单字领句的方法,如“念——去去千里烟波”,“对——长亭晚。”“竟——无语凝噎”,“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这种句式显得凝重,而在凝重中传达出沉重难堪的离情。

总之,柳永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独特的用韵等多种艺术手法给我们展现的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词,还是一幅凄美的画卷,更是一曲如泣如诉、低回哀怨的乐曲。

猜你喜欢

雨霖铃柳永艺术特色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柳三变”到“柳永”
《雨霖铃》点染手法浅析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雨霖铃》教学设计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