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台梭利亲子教育核心理念解读

2014-04-29付丽丽于晓梅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蒙氏吸收性蒙台梭

付丽丽 于晓梅

摘 要:“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是蒙氏亲子教育的思想精髓。核心词“do”的动力是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关键词“help”的实施者是“导师”,原则“以儿童为中心”,途径是“有准备的环境”。

关键词:蒙台梭利;亲子教育;核心理念

20世纪80年代,蒙台梭利思想传入我国,在我国掀起了一股蒙氏教育的热潮,至今仍方兴未艾。那么,為什么蒙氏教育能够风行全世界?有人说这一定是蒙氏教具的功劳,然而如果仅仅是因为其教具的独具匠心,那它培养出来的幼儿只是工匠而已。蒙氏教育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的核心教育理念。如果说有一句话能够概括蒙氏亲子教育的核心理念,它就是蒙台梭利在演讲时经常呐喊的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一、全句解析

“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中文可译为“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仔细品味这句话不难发现,这句话是蒙台梭利代表幼儿呐喊的一句话,表达了幼儿对独立与自由的向往。由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很多事情他们还不能独立去“做”。幼儿希望自己尝试来“做”,成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由此可见,这句话中的核心词汇应该是动词“do”和“help”其中的一个。继续确定二者的关系,不难发现,如果从幼儿的角度来分析,如何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如何体现蒙台梭利提倡的自我教育?那肯定是在“do”中体现。因为“do”即做,做是需要一个多种感官协调统合的过程。正如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I hear,I forget.I see, I remember.I do, I understand.”(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现在不能独立“做”,就剥夺了他们“做”的权利,成人替他们来“做”,成人的作用只是“帮”他们来“做”。因此,可以确定这句话的核心词汇就是“do”。但是这个“do”需要“help”与之共同存在的。

二、核心词“do”的解析

在此,可能有人会因此而质疑,幼儿会自己做吗?他具备这样的能力吗?对这种疑问的回答是,幼儿当然可以自己做,也当然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幼儿的“do”是有其本身存在的动力的。蒙台梭利认为,婴儿一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面对它、适应它,求得生存发展,所有儿童都具有一种“特殊力量”。这种特殊力量使他从复杂的环境中自动地选择成长所需的事物,并且会使幼儿主动地尝试、探索,快速地了解和学习。

1.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

目前不同的译本对于吸收性心智的概念并不统一。笔者尝试对英文版Absorbent Mind进行翻译时,发现蒙台梭利对吸收性心智是这样描述的。她认为,吸收性心智是一种本能、一种先天的能力,是婴幼儿对环境中信息进行大量全面的吸收,将这些信息以表象和图式储存在他们大脑之中的能力。蒙台梭利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感光底片,然而婴幼儿的这种能力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最后内化的结果。比如,在一堂亲子课上,老师尝试教幼儿学习打“苍蝇”(这里的苍蝇是一个自制玩具)。老师要求练习的是家长拉着“苍蝇”在前面走,幼儿在后面拿着工具拍打苍蝇。但是幼儿经过练习后,自己试图改变玩法,有的幼儿把打苍蝇的工具交给爸爸妈妈,而自己拉着绳在前面走;有的幼儿把“苍蝇”吊在高处,自己则尝试在远处够着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吸收性心智真的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内化的结果。幼儿完全有这种能力去“do”。

2.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s)

所谓“敏感期”,其内在的表现就是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其外在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表现出尝试或学习的狂热。这个时期,也被教育家称为“关键期”,是获得某种能力的最佳阶段。抓住敏感期进行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过了敏感期,幼儿对特定事物的学习热情便不再出现。如果他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教育者没有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幼儿的心理就会紊乱,就会乱发脾气,甚至变得乖戾。从《蒙台梭利教具指引》的感官敏感期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敏感期大多在3岁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因此,幼儿完全有这种内在需要尝试去“do”。

三、关键词“help”的解析

虽然幼儿有内在的需要,也有前行的动力,但是他们是通过从周围环境吸收知识养分而成长发育的。因此,如何改善“周围环境”便成为了“help”的关键所在。

1.实施者——导师

亲子教育是一种互动性的早期教育。它主要指的是孩子、父母、老师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蒙台梭利认为执行帮助的是“导师”——父母和老师。而父母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作为导师,要能很耐心地观察孩子,关心他们的需要,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要能根据观察所得,设计出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一个教材、教具和良好环境的负责“准备人”;孩子如何和环境接触,他要能居中协调与引导;更是孩子学习“灵感”的“启发者”与转变头脑的“诱导人”。他还要能设计教育环境,维持环境的完整,让孩子每一天的接触都是完整的学习。

2.途径——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特别强调环境的设计,认为“环境就像人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发展。”“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为此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准备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1)心理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的成长必须得到关爱。”因此,强调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和父母要自然的表现友善、温和和优雅的动作,尊重孩子,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和孩子交谈时,最好坐下或蹲下,使孩子感到教师、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2)物质环境

蒙台梭利说:“所谓儿童之家是指能够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这种环境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按经济情况与客观环境而定。不过它必须像个家,一切以孩子为主。”教室的环境要优美、宽广,设有活动室和休息室。每个活动室里都有矮柜,放置很多教具,儿童可以自由选择。

3.原则——以儿童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似乎每个人都理解。但是实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从两句话的对比中来体会这种不同。

A:小明,来,看看这两根长棒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个是长的?哪一个是短的?

B:来!小明,摸摸看这两个长棒,你发现了什么?

前者所提的问题局限性大,而且早已规定好孩子必须回答些什么问题。后者的弹性非常宽,他不仅要孩子亲自去摸摸看、去体会感觉,更将问题的限制放到最大,孩子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脑子,发现事物的种种不同奥妙。另外,前一个问题,是老师“期待”的有限答案;后一个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各种答案。观点与立场,是多么大的差别啊!

前者传统教育的以大人为中心的启发,仍旧是依成人的主见“给孩子传授些知识,让他们被动地去领悟、记忆或模仿”,后者蒙氏教育里的“让孩子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宝库,运用自己的思考而日新月异”。我们的原则是:“为儿童为中心,让他去动手脑。”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的可以借鉴的一种优秀的幼儿教育法。我们必须要把握其精髓,才能将蒙氏教育中国化、本土化,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aria Montessori. The Montessori Method[M].Publ Random House,1988.

[2]吴启桐.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M].金海涛,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霍力岩.试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0(6).

作者简介:付丽丽(1982—)女,汉族,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于晓梅(1963—)女,蒙古族,呼伦贝尔学院教务处,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作者单位 内蒙古海拉尔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誗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蒙氏吸收性蒙台梭
非织造布吸收性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学前蒙氏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分析
观察局部应用吸收性替硝唑明胶海绵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中国少数民族蒙氏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初探如何将“蒙氏纪律”渗入幼儿常规教育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