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探讨
2014-04-29陈青云
陈青云
摘要:我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在12级启动了“专业导师制”项目,导师由系部所有的专业老师担任,平均每位导师负责十名学生。截止现在“专业导师制”已经实施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各种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将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导师制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的任务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性人才,伴随着招生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数量的急速增加已经学生的素质的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研究高职学生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把握导向。
1学生学习状况不好。有些学生甚至公开表示进校只是为了混得文凭,进校后不思进取,只求及格“过关”,还有学生沉迷于游戏,荒废学业。
2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定位,没有为自己制定目标。问起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时,很多学生表示想过,认为顺其自然。
3在问到关于专业选择时,没有很多学生表示选择专业时,都是听父母,或者是学校调剂的,对专业的了解一无所知,甚至在学完一年时,对专业的了解仍然匮乏。
4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太短。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总共不到两年半,在短时间内快速学好专业知识,获得一技之长难度大。
5学生有孤独感,不能很快融入集体。一般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家或者家附近就读,一直有班主任全程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到了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不同,学生不能很好融入,班主任不再一直担任班级课程,不再像以前的班主任全程跟踪,让学生觉得无处诉苦,内心寂寞。
二、专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1 导师制的基本内涵
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是让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在教育过程中要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长期以来导师制是应用在研究生和博士生上面,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在教学方面有很大的成效。
2专业导师制的内涵
专业导师制也是导师制的一种,更多方面强调的是专业方面,德育方面主要由辅导员负责,但是也承担着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负责的有: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顶岗实习或就业机会等。
3专业导师制的意义
1)专业导师选择的都是从事该专业教学的老师,对本专业非常熟悉,可以解决学生专业知识的技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了解專业知识,针对学生的差异可以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弥补高职院校不考虑个性化差异的“标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从而强化学生的人生话和终身发展素养。
2) 专业导师一般会上本专业的课程,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有更多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提高专业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专业技能,指导学生锻炼和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推行专业导师制能有效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专业导师除能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学业外,还肩负着学生实践指导责任。学生在完成课程后都要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时实际上意味着学生进入了社会,单因阅历的限制,单纯的背景使得他们在面对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惑时,尤其专业困惑时,没有相应的办法解决,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这时专业导师的出跟进,让他们顺利从理论知识过渡到实践。
4)总之,在专业导师制度下,导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中“师生分离”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解决个人问题,做好职业规划,指导学生了解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发展动态和社会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科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发展方向、学习方法等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合理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成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三、个人专业导师实践小结
笔者目前主要负责11个学生专业导师一职,一年来我一直从事着11人的专业教学工作。在笔者手上有这11个人的档案,分别记录着他们的联系方式、爱好特长、主要个人特点、奖惩情况的相关内容,根据相关的内容,笔者分别找这些学生进行了交流,告诉他们我们之间的关系,和他们谈谈理想、职业规划相关内容,学生变现的很积极,很愿意交谈,在课堂上不在像以前不听讲,而是很认真听讲,表现非常积极,课后还积极练习,遇到问题赶紧打电话询问,其他的事情也愿意分享,不在像以前课后谁也不认识谁,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很高的认识,学习兴趣积极性提高。
在平时的工作,笔者也会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工作中,例如让学生帮忙教师绘图等,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例如科技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一段时间的交往中,彼此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并能保持联系,还能帮助他们
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四、在具体实践中,我系目前专业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专业导师制度不健全
目前,该制度已经实施将近一年的时间,系部拟定了简单的暂行办法,但是没有配套的制度,管理混论,影响了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没有实现导师制的初衷。
2部分教师表现不积极
有些专业导师没有给所带的学生上课,平时也没有联系,导致有些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带了哪些学生,更不用谈指导了。
3学生不知道导师制度
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有这项制度的存在,也不知道作用,更别谈和导师的交流学习。
五、专业导师制实施的方案探讨
针对我系目前专业导师制暴露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专业导师制實施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系部要制定完善的专业导师制度,明确指出专业导师的职责。由系部积极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政策,在组织和制度上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2广泛宣传,积极推行,导师制的推行需要的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由系部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拜师仪式,再由导师组织交流活动,加深相互的了解。
3实现双向选择,而不是硬性指定。通过一年内的学习,学生对专业教师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将导师和学生的相关特点进行说明,让师生互选。
4选择合适的导专业师。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担任专业导师,导师要具备高尚师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具有高尚的人品、人格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具备引导将其品德、思想、智慧和创新能力传递大瓶学生内心和行动中去的能力。
5对专业导师进行培训。系部领导小组要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导师工作研讨和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以及研究水平。
6要有工作报酬。专业导师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之外的一项兼职工作,按照“责、权、利”相平衡的原则,导师履行了职责,就应当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根据教师的工作职责内容,给予一定工作量的劳动报酬。
7对导师进行考核。导师工作是一项要求有高度责任心的自主性工作,要通过定性考核的评价方法,通过系部考核及学生评价,综合平衡,给出导师的考评结果,并将是否担任过导师及导师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导师制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机制,实现专业导师制可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率。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是一个多赢的模式,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可以动态实时的把握市场变化的趋势,捕捉前言研究方向;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在实践中及时得到导师的指导,顺利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得到提高和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简化了与学生的沟通过程,双方通过导师更能加强相互理解,提高组织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