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外人》中真正的“局外人”

2014-04-29郝伟栋

西江月·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局外人加缪

郝伟栋

【摘 要】《局外人》是法国文学中彰显存在主义哲学诗性经典,但当我们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剖析作品时,我们发现,作者在潜意识中暴露了一位居于殖民统治地位的欧裔白人与被殖民的阿拉伯世界之间的文化冲突,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暴露出了作者与默尔索这个“局外人”所潜在的殖民意识。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后殖民理论;殖民意识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国家民族文化、文化权利身份等问题。面对加缪这样一个出生在殖民地的法国作家,以后殖民批评的方法,通过对《局外人》的文本细读和症候式分析,探讨作品中“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失语”,进而探究作者心中潜在的殖民意识,并结合作者生平分析其殖民意识的成因,以期复原作者多重文化身份、扩充对作者神世界的理解,恢复历史语境下《局外人》文本的多重思想内涵。

《局外人》整体故事非常简单,主人公默尔索无意间被卷入一件杀人案,却在判决中因对母亲去世的漠然表现而被判处死刑。

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有意”淡化了小说的阿拉伯背景:事件发生与法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包括被害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是阿拉伯人,即作者“有意”将本地区“法国化”。同时在具体内容中,本应占据作品中相当篇幅的阿拉伯世界出现了“集体失语”的情况,这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故事背景的地域特征被有意淡化

《局外人》极其耐人寻味的一点就是有意漠视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国度。小说从未提到阿尔及利亚,却在更多篇幅中以“郊区”、“闹市”、“海滩”等含混的地点词淡化事件发生地域。

作者作为一名长期居住在北非的欧洲后裔,淡化殖民地特征,以一种“法国化”的方式进行描述,这在深层次上难免是一种长期“殖民化”造成的结果,是作者个人所难以避免的,对此,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加缪这种“殖民意识”的历史根源:

从18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开始,殖民者就努力地实现该地区的“法国化”改造,大量法国民众移居该地并传播法式生活,同时贬低当地阿拉伯土著居民为二等公民,这样的行为既加速了地区的改造,同时这种行为也给其移民后裔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精神印记:以作者为代表的法国后裔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带有“殖民因素”的心理优越感和对法国文明先验的心理认同,他们将这里完全看成法国一个“海外省”的同时,阿拉伯人的话语权也就被无声地剥夺了。这種具有深刻历史性的殖民意识,很难说是加缪本人自愿,但却实实在在导致了在加缪笔下人物和故事中对阿拉伯人的“话语阉割”,而这,无疑是最初推行“法国化”的殖民者所乐意见到的最佳结果。如果说在淡化小说地域背景方面作者的“殖民意识”更多是社会历史因素导致的“不由自主”,那么在小说的具体内容中则具体凸显了作者本人的意识倾向。

2.具体内容上更为全面的体现了作者的“殖民意识”

在文本中,包括小说主要人物、对当地阿拉伯人的评价、法式个人生活的具体描摹以及事件本身的发展逻辑,阿拉伯人在其中无疑是一种毫无话语权力的状态,其中深刻折射出了作者本人浓厚的“殖民意识”。首先,当地的阿拉伯土著居民在小说中始终是一种“局外人”的窘境:阿尔及尔被言说为白人的世界,主要人物无一不是白种人,阿拉伯人没有自己的身份定位、被描述中充满漠视:“在棺材旁边,有一个阿拉伯女护士”“我被捕那天,先被关进了一个已经有几个囚犯的牢房,他们多数是阿拉伯人”;描写探监的阿拉伯人“身材矮小”“胖女人”“嗓门大”,写沙滩上被害的阿拉伯人的同伴“脚趾大大的叉开”。他们才是小说真正的“局外人”。

其次,小说中的每个细节都具有浓郁的法国情调:默尔索母亲居住的养老院是法国式的,门房是巴黎来的穷人,丧葬习俗“原产法国”。默尔索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旅游度假乃至各类权力机构,无一不是典型的“法国风味”。这种法国中心主义下的“殖民意识”同样并且更加明显的体现在小说的逻辑安排上。小说以葬母、同居、杀人和审判四个情节自然推进。依据常情,默尔索被判死刑应该是因为杀人罪,但主人公最终却因“在精神心理上杀死了自己母亲”被绳之以法。这样违背因果的情节组合,在彰显人生荒谬之外,更隐含了作者自身根深蒂固的“殖民意识”。

换言之,这既体现了“西方司法逻辑的荒诞”,更凸显了“殖民意识”之下法国社会良知的困境。在当时的法国殖民者心中,人道主义的核心永远是“白人”,有色人种是落后野蛮和低等的代表,加缪难以幸免。加缪作为一名法国后裔,潜藏的“殖民意识”这虽然不是作者思想的主导,但却不得不承认是其思想中难以克服的一部分。

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这样写道,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分为潜意识和前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根本不能或者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人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督查者”的角色,严密防范着本能的潜意识欲望进入意识之中,但潜意识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督查者”的警戒性放松时,潜意识会通过伪装伺机渗入意识之中。“每个单独的历程都先属于潜意识的心灵系统;然后在某种条件之下,由这个系统更进而为意识的系统”。同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心理虽然不为人们察觉,却会支配人的一生,无论正常人基本的日常言行举止还是心理疾病者怪异的表现,乃至人类科学、艺术、宗教、文化活动,都受潜意识的支配和影响。

加缪无疑也在“欧洲中心主义”的潜意识催发下产生的种族自傲感,加缪在阿尔及尔时,他从种族优越中找到了“法兰西民族的高傲情节”,潜意识中加缪将自己看成了欧洲殖民者的代表和代理人,实现殖民者们更好的宗主管理。

同时,加缪用母语写作,同样意味着他在用法文系统表述着殖民统治下被殖民的世界,这种描述一定潜藏作者的殖民意识。

我们无意否定加缪作为一位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的历史地位,也无权否人其创造的“荒诞”形象所具有的深刻人性内涵,同时,我们承认他也曾写出反映殖民主义对穆斯林压迫和苦难的反殖民主义报告《苦难的卡比利》。但纵观其一生尤其是50年代以后,作者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态度明显的表现出其偏向维持现有状态、维护法兰西统治的意愿,这无疑是对加缪心中“殖民意识”的最好佐证,也是对当前加缪研究呈现出的扁平化倾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盛宁主编,冯季庆选编.法国经典中篇小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柳鸣九.从选择到反抗——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M].上海:文汇出版社,111.

[5]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猜你喜欢

局外人加缪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旁观者
秋是第二个春
加缪,一个道德主义者
加缪的沉默
局外人
加缪的眼神、西装和香烟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