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等待戈多》的人物形象

2014-04-29唐天茹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等待戈多贝克特幸运儿

摘 要:本文通过对《等待戈多》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挖掘现代社会中人生悲剧性的存在处境与在这背后贝克特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探讨,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和深刻的哲学内涵。

关键词:等待戈多;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唐天茹(1990-),女,安徽蚌埠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等待戈多》是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剧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典范。剧中的人物除了等待戈多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以及奴隶主波卓和他的仆人幸运儿、为戈多传话的孩子以及一直处在缺席状态的戈多,下面将通过逐一分析这六个人物形象。

一、缺席的戈多和他的报信人

戈多始终没有出现,关于戈多是谁的话题莫衷一是。很多学者认为戈多就是救世主,因为戈多(Godot)一词是由英文God演化而来。但是如果把这剧本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这一说法又是值得商榷的。在尼采提出了“上帝死了”这个惊世骇俗的口号之后,人类处在精神贫瘠的“荒原”之上,缺乏心灵上个归属感。人类渴望新信仰的出现来代替上帝的存在,以此来结束这种精神流浪的状态。剧中爱斯特拉冈就拿耶稣自比:我这一辈子都是拿我自己跟耶稣相比的。[1]那么,如果爱斯特拉冈就是造物主,那他还为什么要等待戈多呢?由此可见,戈多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神秘的代表,而是抽象的象征。因此戈多“是谁”的不确定性正是戈多本质的真实写照。

等待是戈戈狄狄在一切混乱中唯一清楚的事,他们的等待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永无止境。只要戈多永远不会出现,那么戈戈狄狄就会永远等待下去,由此形成了“戈戈狄狄——等待——戈多”这个永远轮回不止的状态。这就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局面:戈多的缺席与戈戈狄狄的在场。而缺席的戈多掌握着支配地位,说明了“戈多以其不在确立他在场的不容怀疑,以其不来显示了他的作用的无比巨大。”[2]这样戈多就成为一个符号,具有一定的能指行,并且意义是无限。因此戈多究竟是谁并不重要,他以缺席的姿态占据着整个戏剧的重心,支配着其他人物。

还有剧中那个报信的小男孩,他总是说“戈多先生要我告诉你们,他今天晚上不来了,可是明天晚上准来。” [1]而戈多的不曾出现让读者看穿了他的谎言,他带来的关于戈多的消息对两个流浪汉来讲只是一种安慰,等待变成了他们无法逃脱的命运。这暗示了在时间面前,人的渺小与无知,時间的混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自身的迷失,而等待似乎成为了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二、等待的主体:两个流浪汉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贯穿整个剧本,但是他们不是传统戏剧中的主人公,他们没有鲜明的人物性格、没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他们只知道要等待戈多,但是戈多是谁、戈多什么时候会来他们却一概不知。在剧中,等待的主体戈戈和狄狄像是一对连体婴儿,他们有相似的经历,虽多次说要分手,却又没有成功。最大的区别就是戈戈最经常的动作反复脱、穿靴子,而狄狄则反复地脱戴帽子。他们若即若离,又相互依靠,这正是现代社会由于信仰缺失而带来的空虚与孤独的写照,人类必须相互扶持、互相依靠才能寻求发展的共赢。

他们二人贯穿整剧的语言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语句断断续续,谈话内容多为毫无逻辑、无聊的闲谈,还有很多沉默。这些都消解了语言的基本含义,当波卓问到“他(戈多)是什么人”时,这两人的回答是:

弗拉季米尔:哦,他是……可以说是个相识。

爱斯特拉冈:哪儿说得上,我们简直不认得他。

弗拉季米尔:不错……我们跟他并不熟……可是不管怎样……

爱斯特拉冈:就我个人来说,我就是见了他的面也认不得他。

波卓:你们刚才错把我当作他啦。

爱斯特拉冈:(在波卓面前退缩)那就是说……您明白……天黑……紧张……老等着……我承认……一时间……我还以为……[1]

这种语言上的不连贯其实是人物思维枯竭的反应,语言的交际功用无法实现,表达意义被消解,反映了人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现实存在的怀疑与恐惧。

三、等待的旁观者:波卓和幸运儿

波卓和幸运儿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在等待过程中遇到的一对主仆,他们也是戈戈狄狄等待的见证者。

从波卓与幸运儿上场开始,他们俩的身份悬殊就昭然若揭:“波卓用绳子拴住幸运儿的脖子……波卓拿着一根鞭子。” [1]绳子连接了波卓与幸运儿,体现了他们之间那种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幸运儿在波卓的绳子过着非人的生活,脖子被绳子勒的起了脓疮、被鞭子抽打、吃波卓剩下的骨头,还要忍受主人的冷嘲热讽。但是幸运儿没有逃脱与反抗,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被奴役的状态,认为主人的虐待是理所当然。当主人已经厌倦了、想要把他抛弃时,他却苦苦哀求主人把他留下,可以说他已经依赖了这样的被奴役的身份。当幸运儿一口气说出那段一千多字不带任何标点的独白时,正是他重获话语权的幸运儿的激动和语无伦次,他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得到别人的认可,思维的混乱造成语言上的言不达意。

到了第二幕,波卓和幸运儿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波卓变成了瞎子,幸运儿变成了哑巴,这两个身体上残疾的人需要互相帮助着前进,谁也离不开谁。这里波卓和幸运儿实际上展现了另外一种人生困境,他们没有目标,没有所要等的戈多,所以他们一直漂泊,是可悲的精神流浪者。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等待戈多》中六个人物形象进行简单的分析,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隔膜,以及信仰缺失而造成的精神匮乏和人的麻木、空虚和荒诞。这体现着作者贝克特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对信仰的呼唤,以及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M].施咸荣,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2]曾军.《等待戈多》和贝克特的语言策略[J]. 荆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6期(社会科学版):52.期:76.

猜你喜欢

等待戈多贝克特幸运儿
航天员江新林:人生“三连跳”的幸运儿
积分换礼物活动来啦
这下麻烦大了
“幸运儿”也难逃青瓦台魔咒?李明博身陷多事之秋
《等待戈多》,人性断裂的精神现实与救赎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诗集:贝克特全集1》
诺奖作品《等待戈多》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维特根斯坦的梯子:语言哲学视阈中的斯泰因和贝克特
话剧《等待戈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