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罗小说《人的状况》聚焦现象浅析
2014-04-29董超
董超
摘 要:马尔罗的《人的状况》是一本人们向往已久,翘首以盼的书。它以中国1927年的革命斗争为题材,直接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关键时刻的大裂变。在小说中,作者以革命者乔为主人公,并采用多个人物视角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多样化的描述,为欣赏作品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感知角度。聚焦体的转换和聚焦层次的划分构成了作品结构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马尔罗;内在式聚焦;外在式聚焦;聚焦层次;《人的状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01
法国作家马尔罗的《人的状况》是以1927年中国的革命斗争为题材,直接描写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小说。在法国,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异国题材、举世瞩目的东方革命,复杂的政治关系与党派斗争,精辟的政治哲学,惊险的行刺场面,硝烟弥漫的街头,现实描绘与象征朦胧意境的某种结合,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感受以及主人公对性爱的引人深思的态度[1]”,对读者构成了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一、米克·巴尔《叙述学》中的聚焦问题
叙述学作为对叙事作品进行微观研究的理论,自本世纪80年代末、70年代初从法国兴起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它体现了文本着重研究作品的形而下层面的原则,可以说,叙述学正体现了西方文学批评的这一明显倾向,是文本批评的集大成者。米克·巴尔教授的《叙述学:叙事学理论导论》一书阐述了系统的叙述学以及相应概念,并主要基于以语言作为媒介的叙述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书中,作者提出了对有关概念,尤其是一些核心概念的明确界定。例如,作为叙事作品三层次——素材、故事、本文——之一的故事层次中,作者探讨的“聚焦体”问题,以及其与在本文层次中探讨的“叙述者”问题之间的区别正是这篇文章想主要分析的。
二、《人的状况》中的聚焦现象分析
(一) 内在式与外在式聚焦和聚焦转移
《人的状况》全书主要以外在式聚焦为主,也就是此前在其他理论家著作中曾经提及的第三人称聚焦。外在式聚焦的视点是置身在故事范畴之外的。按照米克·巴尔的说法,“这样一个外在式的、非人物的聚焦者以EF来表示[2]”。下面的例子是对外在式聚焦的最好例证:
他那双犹豫的手插在衣袋里。右手拿着一把没有打开的剃刀,左手握着一柄短刀。他把这两件家伙尽量地藏在衣袋里,仿佛这夜色仍掩盖不住他的这些举动。(第2页)
这几句话,是在人物陈在进行暗杀行动前,站在被暗杀者床前的一段描述。句子的主语人称是“他”,可以判断出这并不是人物陈自己的视角,而且在这个场景下,也并没有引出其他人物(作为被暗杀者的人物不可能聚焦),因此是一个不在故事中,也就是说没有作为素材行为者的外在行为者进行聚焦。此处的观点,可以参照热拉尔·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1972)中对聚焦进行划分时提到的“外聚焦”形式,指从旁观者的角度叙事,不涉及任何主观内容。此处的外在式聚焦者,正是在全书中作为主要聚焦者存在的行为者。他和其他的以人物视角聚焦而构成的内在式聚焦者相互交换,形成了一种复调式的结构。
通过实际阅读可知,完全由外在式聚焦或者内在书聚焦构成的叙述文本在《人的状况》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聚焦的转移现象大量存在,这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外在式聚焦中发现叙事作品的客观性,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在式聚焦理解人物的心理感受。
(二)聚焦对象
和研究聚焦主体的聚焦者一样,对于聚焦客体——聚焦对象的研究也很重要。特别在内在式聚焦中,聚焦者所表现出的聚焦对象的形象也会表现出聚焦者的一些特点。有时,还有助于我们分析聚焦者与聚焦对象之间的关系和力量对比,比如在某一人物对另一人物聚焦时。所有的成分都可以被聚焦,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时间等。在米克·巴尔教授的《叙述学:叙事学理论导论》中,聚焦对象分为可感知的和不可感知的两类,“这一区别可以通过在聚焦者的标识加上‘p(可感知的)或‘np(不可感知的)来表明。[3]”
① 想把帐子撩起来?还是隔着帐子扎下去?
② 蚊帐从天花板上吊下来,罩着一团依稀可见,模模糊糊的身影,只有侧着的那只脚,因睡梦正酣从蚊帐里边窜出来,这毕竟是活生生的人的一段肢体。从毗邻大楼里射来一道灯光:一道长方形的、惨淡的灯光。灯光被窗上的栅栏截开,其中一段正印在他脚下的床上,使脚的大小及其生命显得格外分明。
(以上两句摘自分析聚焦转移时引用的段落)
①部分是人物陈的心理活动。此处的聚焦对象是只有在内在式聚焦者的头脑中才可见的,聚焦者“看见”的是在其之内的东西。这样的对象是某一人物的梦境,幻想,思想或者感情,这种对象就属于不可感知的范畴。①部分可以标记为CF(Tch)-np;③部分是对场景的描写,是聚焦者真实所见的可感知的事物。③部分可以标记为CF(Tch)-p/EF-p。
(三)聚焦层次
①C在干什么。
②B看到C在干什么。
这两个句子都叙述了“C在干什么”这样一个事件。从中可以看出聚焦层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句①中,没有举出是什么人聚焦了这一事件,那么可以假设是一个素材之外的外部聚焦者,这样句①表现的是一个外在式聚焦,且聚焦对象可感知,即EF-p;句②中,出现了一个在语法上是复合句的句子,那么聚焦从此也同样出现了复合式的层次。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外在式聚焦者(实际上,如果是一个内在式聚焦者,也可以看做是外在式聚焦者把聚焦让与了内在式聚焦者,却仍旧包含在外在式聚焦者无所不在的范围内)。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小说聚焦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聚焦问题的写作技巧上所做出的的诸多尝试。这些尝试使《人的状况》这部作品不只具有客观性,而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通过大量的内在式聚焦,马尔罗成功塑造了主人公乔,他的妻子梅,恐怖主义者陈等一批富于生命力的人物。总之,马尔罗在聚焦者和聚焦对象上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聚焦层次的多重划分扩大了叙事范围,形成了一种立体式的叙事结构。
参考文献:
[1]柳鸣九.《人的状况-中国:1927风云》中译本序. 杨元良,于耀南译, 漓江出版社,1990:1-19.
[2][荷]米克·巴尔. 叙述学[M]. 谭君强,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4.115.119.120.126
[3] [法]热奈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