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4-04-29李娜
李娜
引言: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以工校结合作为教学发展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教育道路,与此同时,我国各个岗位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尤其是具有高级技术的人才,因此,培养一批优秀高职技术人才成为当下高职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单探讨了高职教育在新时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虽然我国对于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市场对于人才的供应缺口却同步扩大,为了弥补这一缺口,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高职教育采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教育理念。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教育理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结合高职教育注重教学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成为了高职教育普遍公认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将学校与企业相合作,突出高职学校的职业特征,实现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体现高职学校的技能培养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相比,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将行业、企业与学校绑定,推出人才培养计划,以职业为教育目标来提出教学内容,相比较课本理论知识,这种教育教学方式更强调实训性和开放性,而教师也大多具有双师素质。
二、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具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起步晚,缺乏参考经验,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方式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它既是整个教学方式开展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实施者,然而,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因此,对于在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高职教育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责任情况下,企业不能从中获取任何利润,自然不愿意积极配合高职院校实施教学,两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仅仅局限在了一个极为肤浅的层面。这成为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开展的最大问题。
2、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错误认知
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错误认知一般来自学校自身,不少高职院校认为将学生送往校外开展实训,就完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院校普遍采取了“放羊式”实习方法,让学生在实习中去实践理论知识而非职业实际工作要求,没有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正确贯彻,自然也就无法得到预期结果。比如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中的物流专业要进行校企合作,不能盲目签订订单,要寻找与其专业对口的公司进行实训。
与此同时,虽然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但是并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实际改革,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作为主体教学,使学生没有充分的空间来实践发展。
3、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
如果说企业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最终目的,那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根本保障,然而,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由于我国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缺乏,导致各大高职院校无法顺利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不得不采用部门刚刚从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来教学,但是这些教师缺乏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和实践经验,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三、能够行之有效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
1、校企合作
(1)学校与企业达成共识,建立共同的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自身必须积极寻找合作企业,与企业交涉并达成共识,通过在两者之间建立共同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与双方的交涉工作和学院与企业之间学生的实训教学的开展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企业与学院之间的距离,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讲座,提供见习岗位,学院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的利润,保证双方的顺利合作。例如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专业(物流)与天地华宇物流有限公司就校企合作达成共识,对口专业的就业训练,使得学院和企业之间,形成了友好的良性互动。
(2)加强人才培养计划保障,实行“订单式”实训计划
“订单式”实训计划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详细提供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和数量,然后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组织,进行教学考核选拔工作,挑选高素质人才送往企业进行实训,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两者之间的无缝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对在校理论知识的实际动手实践,实现“工学结合”,并将两方面的表现共同记录,成为对学生自身考核的一个评测标准。
2、工学结合
(1)做好实习准备,实现“预定”计划
要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学校自身要做好调查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都积极负责,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实训能力,保证学生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有实际实训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校方要积极寻找合适的合作单位,签订“预定计划”,对学院内优秀但是未毕业的学生给予毕业后实习上岗的机会,进一步凸显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中的物流方向专业就充分运用这一点,与天地华宇物流有限公司签订合约,在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训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日后就业提供了经验。
(2)制定管理制度,调节各方关系
要从根本上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就必须制定出一套较为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企业聘用与教师之间的管理、校方对外合作的具体合同协议等等,将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到每一个细节,包括校外合作和校内管理,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高效率的工学结合管理体制。
与此同时,要积极调节校方、企业、学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企业为在校生提供一个实训场所和机会,作用于学校,学校为企业提供一批通过双方共同考核的高质量技术人才,反作用于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共同合作,实现人才培养计划,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四、总结
要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标,需首要提高的是高职教育的生存能力,必须从相关法律法规入手,积极与企业协调合作,在提高自身质量的同时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弥补社会需求而市场供应不足的缺口,也在根本上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保利.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和实践[J].成才之路.2009(11).
[2]王浩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3]李勤道.再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课题
课题名称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编号:SZY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