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降低审计风险的策略
2014-04-29孟雯丽
引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服务环境存在着主、客观因素。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准确把握主管结论与客观事实间的偏差,由此就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如何最大限的降低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建立有效地审计风险防范机制是当前审计行业十分紧迫的任务,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是保障审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机制的完善与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使得审计风险增加的纪律也呈现日益增大的趋势。审计风险的存在经常会导致审计失败,审计失败往往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后果。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有可能会导致审计风险。因此,分析审计风险,降低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策略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形式与特征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通常指的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误或者披露,然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却未能发表准确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形式
1、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是,在审计任务完成后,审计人员准备承担的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对风险的承受力,其风险承受能力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也就越强。二是,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的使用状况,如果财务报表与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对其的利用程度也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也就越低。三是,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之间的竞争状况,竞争越激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越低。
2、评估审计风险
评估审计风险指的就是,审计人员在接到审计项目,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之后,采用多种审计手段,评估该项目预计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项目越复杂、规模越大、内控越弱所造成的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
3、终极的审计风险
终极的审计风险指的是在审计项目完成以后,实际形成的或者由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的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和其执行状况有关,审计程序越严谨、执行情况越好,其产生终极审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三)审计风险的主要特征
1、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当代的审计主要采用的是抽样审计法,这种方法不可能彻彻底底的清查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所有错误和纰漏,这就必然会存在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客观原因和主观意识所造成的,它并非审计人员故意造成的,审计人员也在被迫的接受与承担着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利害关系的双重性
审计风险与审计效率是密切相联的,为了有效地实施审计,必须要求审计人员接受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经济生活得逐渐规范化,使得审计风险不再是西方国家的概念,它已经客观的摆在我国各个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面前。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观原因
审计人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其业务水平和审计能力不高是审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审计方法的不恰当性也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主观原因,由于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审计人员时间与经历有限很难对客户进行详细审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控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一个主观因素。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因素
被审计企业的复杂性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增多,工作难度增大,致使审计风险客观增加。政府职能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客观干预,我国审计方面的法律政策并不稳定,责任条款过于笼统,增加了审计风险。另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大发展,也为审计增加了难度。
三、降低审计风险的主要对策
审计风险是由主观、客观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也就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来采取策略。
(一)降低审计风险客观方面的策略
1、减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预
在经济环境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必须消除行政的强制干预。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的不良行为,如果行政部门强制干预独立性的审计工作,而滋生腐败行为,已经确认属实,就进行严厉的法律处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审计环境,以降低审计风险。
进一步整顿经济鉴证类的中介结构,切切实实的斩断行政部门与审计部门的利益联系,确保财务、人事和业务的真正脱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与审计机构的关系,同时明确各个行政部门的职责,消除多头管理的混乱状态,而且加强审计行业的自律职能,使审计人员完全按照审计法规进行审计工作。
2、完善审计法规、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质量
相关的审计法规之间也存在矛盾,这就要求我国的立法机关要对相矛盾的法律条款进行修正和完善,达到法律的协调一致。同时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机审计网络,提高审计人员的操作能力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3、审慎选择审计方法和被审计单位
如果审计人员选择抽样审计法时,必须认真选择抽样的样本,使得样本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体的财务特征。同时对被审计单位也要谨慎选择,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所选择的审计单位必须品行端正信誉良好,审计人员也必须详尽的了解委托单位的经济业务状况,对于财务状况欠佳的被审计单位要尤其注意。
(二)降低审计风险的主观策略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建立有效地风险管理系统
审计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财务、税务等准也知识,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网络能力,除此之外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公正、客观、廉洁的品质,也要熟悉相关的审计法规。审计组织必须建立起有效地事前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体制,这不仅可以降低审计风险还可以为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经验教训。
2、审计人员选择最为恰当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要合理评估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尽量改善证据的客观性,在实践中,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账户状况进行具体客观的收集整理,为审计意见提供可靠基础。虽然采用的是抽样审计法,也要在抽查数量、抽查方法、抽查范围上减少随意性,增加可信度。审计人员必须从思想和概念上加深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必须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设计和监督评价体系,切实从源头上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宏.浅议如何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刘志耕.审计业务不可贸然接受[J].审计文摘.2007年(6).
[3]朱小平.审计失败的原因及治理[J].财会月刊.2010年35期.
作者简介
孟雯丽(1981.01);性别:女;上海市;(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经济。